灣區金頭腦

徐誌摩的思路,徐霞客的文筆。天馬行空,喜歡寫作。閱讀曆史、地理等知識,追尋探險背後的故事。曾上電視參加益智類競賽節目-金頭腦,並奪得月優勝。這就是我,一個愛好廣泛的小夥子。
個人資料
正文

北極係列(4)香港96年TVB北極探索節目(下篇)

(2022-01-20 16:20:50) 下一個

最近,在網絡上找到了1996年TVB的極地探索節目“北極追蹤”。該節目由帥哥羅嘉良、黃智賢主持,可以說是我的童年回憶。裏麵的冰海探險、到達北極點、格陵蘭冰山等情節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腦海中,讓我自小就對北極念念不忘。

我找到的“北極追蹤”的視頻都在B站,共四集。視頻的質量還行,也有中文字幕,就是在音頻上把粵語原聲和普通話解說混在一起,建議觀看的時候把音量調低、甚至靜音。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講到了TVB的“北極追蹤”攝製組先後來到了加拿大的雷索盧特(Resolute)、和格陵蘭的伊塔村(Qaanaaq),並與當地的因紐特獵人一起前往冰海狩獵。本篇將繼續講述他們在北極的故事。

 
 
第3集(B站上的P1)
 
TVB團隊和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一起從格陵蘭島上北緯77度的伊塔村(Qaanaaq)出發,在岸邊的冰海上駕馭狗拉雪橇、狩獵海豹、建造冰屋,有幾位TVB的小夥子還在零下二十七攝氏度的低溫下洗澡。
 
當中也介紹了北極的曆史和現狀,如因紐特人的待客之道,因紐特人複雜的婚姻關係(基本是一夫一妻製,但如果有男人特別會打獵,能養活多幾個人,則可以允許他多娶幾個老婆),政府為因紐特獵人修建的庇護所(能抵禦暴風雪的小木屋),因紐特人村莊中的百貨店(每個村莊基本上都有一間超市)。
 
期間還插播了TVB團隊稍早前在加拿大Beechey Island(節目中稱為“匹茲島)短暫停留的視頻,並簡要介紹1845-1848年間英國北極探險隊John Franklin及其一百多名船員全軍覆沒的曆史悲劇(解說似乎有誤),以及在Beechey Island中發現的墓碑。
 
經過十一天的冰海行程,TVB團隊在約克角(Cape York)附近與因紐特獵人分別,等待從雷索盧特(Resolute)出發的飛機降落,準備接下來的飛往北極點之旅。
 
下圖是十一天冰海行程的大概活動區域。看起來走了有三百公裏。
 
 
第4(B站上的P2)
 
TVB團隊乘坐飛機從約克角出發,經過格裏斯峽(Grise Fiord), 來到了加拿大北部埃爾斯米爾島上的尤裏卡(Eureka)。
 
尤裏卡是一個位於北緯79度的大型氣象觀測站、兼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也為許多前往北極點的探險者提供一個休息場所。
 
TVB團隊在尤裏卡住了幾天,以等待天氣狀況好轉、允許他們的飛機前往北極點;在此期間,他們終於洗上了澡(此前有好幾天他們都沒有洗澡),美美地在床上睡覺,以及在酒吧裏與其他國家的北極探險者聊天。
 
TVB主持人講起了早期的北極探險家 - 羅拔.皮爾(Robert Peary, 又譯為“羅伯特.皮裏”)。羅拔.皮爾在一百多年前曾多次來到格陵蘭,他學習當地人在極地的生活、生存技巧,熟練掌握了建冰屋、駕駛狗拉雪橇等技能。他招募當地的因紐特人作為向導、隨從,進行了八次徒步的北極探險活動。
 
在經曆幾次挫折後,1909年初,羅拔.皮爾的團隊再次向北極點進發。經過了兩個月的冰海跋涉,羅拔.皮爾和他的向導Matthew Henson於1909年4月6日成功抵達北極點,成為首位徒步抵達北極點的人。(由於北極點處於冰海中,冰麵會隨著時速約兩公裏的洋流浮動;即使在上麵放上標識物,幾個月後也會隨著冰層漂流上千甚至幾千公裏;因此,關於羅拔.皮爾是否真的到達了北極點,至今仍有爭議)
 
下圖為據說是羅拔.皮爾到達北極點時所拍攝的照片(網絡圖片)
 
 
主持人繼續說,羅拔.皮爾對因紐特人並不友善,更多地隻是在利用他們。1897年,受資助方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委托,羅拔.皮爾準備從格陵蘭帶回幾位原住民回紐約以進行人類學研究。他最終以半誘騙的手段從格陵蘭伊塔村(Etah)帶回了六位因紐特原住民登陸紐約。
 
六位因紐特人被安排住在博物館的一間房間裏,進行所謂的“人類學展覽”(Human zoo)。在幾個月內,有兩萬人買票入場,觀看這些“與眾不同”的因紐特人。很多觀眾還與因紐特人握手。
 
很快,六位因紐特人患上了肺結核病,其中四位客死異鄉,直到近一個世紀後遺體才被運回故鄉。
 
兩位因紐特人幸存者因年紀較小,則留在了美國。其中一位名叫Minik Wallace,他在美國待了十年,直到1907年才跟隨羅拔.皮爾的補及船返回格陵蘭的故鄉。那時,已經十六歲的他早就忘記了自己的母語和在極地的生存技巧。最後在族人的幫助下,才重新融入因紐特人的生活方式。1916年,Minik Wallace回到美國,兩年後因病去世。
 
說句題外話,TVB節目中所說的“伊塔村”似乎不是指一個固定的地方,而是格陵蘭島最北的居民點。伊塔村最早是在北緯78度的Etah; 二十世紀初,Etah的因紐特人南遷到北緯76度的Pituffik, Etah被放棄;1953年,因美國要在Pituffik附近修建圖勒空軍基地,原居民又被迫北遷至北緯77度的Qaanaaq; 現在,有600名居民的Qaanaaq成為了格陵蘭最北的居民點。
 
在尤裏卡住了幾天後,天氣狀況好轉,TVB團隊的飛機終於可以起航,飛往1096公裏外的北極點。
 
在北極上空飛行,不時會遇上危險狀況。1991年,一架加拿大軍方C-130重型運輸機在埃爾斯米爾島上空遇上氣流,飛機墜毀在Alert飛機場附近,造成五名機組人員死亡。(Boxtop 22 Crash)
 
為了安全起見,TVB團隊的兩架飛機在起飛前,向加拿大北極救援隊報備了行程。萬一發生不測,也可以得到即時的救援。
 
 
飛了一個小時後,飛機離開了埃爾斯米爾島的陸地,進入北冰洋。又過了兩個小時,飛機在冰海上降落,TVB主持人一開始以為已經到達北極點,後來才發現飛機是要降落加油。
 
工作人員從飛機上卸下兩桶汽油,再用冰麵上原有的兩桶汽油加滿了油,然後拿走兩個空的油桶。這樣子既可減輕負重,也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再降落加油。由於海冰每小時移動兩海裏,因此必須在油桶旁放上定位儀器,才能確保下一班降落的飛機能找到這裏來加油。
 
 
又經過三個小時的飛行,TVB主持人看到飛機上的儀表顯示已經來到北緯89度59分,離北極點還有不到兩公裏。飛行員先觀察一下冰海的狀況,隨後在北極點旁邊的一片平坦的冰麵上成功降落。
 
兩架飛機在冰麵上停穩後,TVB工作人員從裏麵魚貫而出。隨著同行的鄂棟臣教授用定位儀器確定了北極點的準確位置,TVB團隊終於成功踏足北極點,並把TVB旗幟插了上去,完滿完成了這次二十多天的北極之旅。時為香港時間1996年4月5日淩晨4:45AM。(北極點沒有時區概念,四月初的北極點正處於為期半年的極晝之中)
 
觀看了這幾集於1996年拍攝的“北極追蹤”節目後,我覺得TVB在材料整理、拍攝角度、技術支援、經費投入上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甚至比當時的央視還要強。
 
後記:2016年,央視推出了一部名為“北極,北極!” 的記錄片。這是一部高清視頻、內容詳實、具有科普教育意義的記錄片,可以說是中文世界裏對北極的人文地理介紹得最為全麵的記錄片,甚至可以和BBC、Discovery Channel 等的北極記錄片相媲美。
 
該記錄片共分八集,在YouTube 上都能看到。以下是第一集的視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