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金頭腦

徐誌摩的思路,徐霞客的文筆。天馬行空,喜歡寫作。閱讀曆史、地理等知識,追尋探險背後的故事。曾上電視參加益智類競賽節目-金頭腦,並奪得月優勝。這就是我,一個愛好廣泛的小夥子。
個人資料
正文

從電影“前哨”看美軍在阿富汗的困境

(2021-09-01 16:24:43) 下一個
今年年中,按照與塔利班達成的協議,美軍從阿富汗撤軍,以期結束長達二十年的阿富汗戰爭;然而,在美軍還未完全撤走時,塔利班即向由美國支持的阿富汗政府軍發動全麵進攻,政府軍在短時間內土崩瓦解;塔利班武裝在幾乎未遇頑強抵抗下,即於今年八月席卷阿富汗各個省會城市,並於8月15日攻入首都喀布爾;時任阿富汗總統加尼流亡海外,政權易手,民眾紛紛湧入機場搭乘飛機逃亡。由美國於2001年起發動的阿富汗戰爭幾乎就以這種虎頭蛇尾的方式終結,讓美國及西方輿論為之嘩然。稍後,喀布爾機場遭遇恐怖襲擊,最後一批美軍於8月30日撤離阿富汗,正式結束了這場美軍在海外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
 
近年來,好萊塢拍攝了幾部以阿富汗戰爭為題材的電影。比如於2018年上映的“12 Strong”十二猛漢,描述了美軍特種兵在九一一事件後前往阿富汗,與北方聯盟合作對抗塔利班的故事。片中的北方聯盟將軍,是牛皮哄哄、騎馬持槍的Abdul Dostum (杜斯塔姆將軍)。他後來在2014-2020間曾任阿富汗副總統;今年八月,麵對塔利班的攻勢,他逃亡國外避難。
 
在這幾部電影中,我覺得最能反映美軍在阿富汗困境的,是去年上映的電影The Outpost, 中文譯作“前哨”。該片主要講述了美軍在2006-2009年間,在阿富汗東北部一個偏遠山區前哨基地裏,與塔利班武裝分子作戰的故事。在擊敗了塔利班在2009年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後,美軍最終放棄了該處基地。
這部電影基本上改編自真實的曆史事件。
2006年,為了切斷塔利班在阿富汗/巴基斯坦邊境的補及線,美軍決定在阿富汗北部興都庫什山區中的Kamdesh穀地建立前哨基地。該基地位於山穀底部,三麵環山,僅有一條狹窄的道路與外界聯係。
該前哨基地內駐紮了一百多名美軍及阿富汗政府軍。基地內沒有重武器,隻有步槍、機槍、迫擊炮、榴彈發射器等輕武器,另有兩台悍馬軍車。離它最近的火力支援點是半個小時飛行距離外的賈拉拉巴德(Jalalabad), 那裏有一隊武裝直升機可以進行火力支援。
 
圖為Kamdesh 前哨基地附近地圖。
美軍進駐Kamdesh前哨基地後,由於地形及環境因素,經常遭到塔利班的騷擾攻擊,幾任基地指揮官也先後陣亡。美軍試圖安撫(賄賂)附近的部落長老,讓他們不要幫助塔利班,但是成效不大。隨著時間的推移,塔利班幾乎切斷了基地的陸上補及線,基地內人員及物資運輸隻能通過直升飛機在無月光的夜間進行,才能免遭塔利班攻擊。
 
2009年八月,美軍決定關閉該前哨基地,但因為種種原因,撤退行動一再推遲,基地的防禦設施也沒得到及時加強。到了當年十月初,基地內仍有79名美軍,42名阿富汗政府軍,及兩名訓練阿富汗部隊的北約(拉脫維亞)顧問。
 
10月3日淩晨三點,塔利班疏散了附近村民;早上六點,350名塔利班戰士開始圍攻美軍的前哨基地。在激烈的戰鬥中,美軍迫擊炮、悍馬軍車先後被毀,阿富汗政府軍不戰而逃;100多名塔利班戰士從阿富汗政府軍棄守的陣地上攻入前哨基地,並焚燒了大部分營地設施。美軍傷亡慘重,被迫退守核心陣地。隨後,美軍反攻營地,空軍及武裝直升機也趕來支援,塔利班且戰且退,退出了基地。激烈的戰鬥一直持續了十二個小時,直到下午六點才結束。
 
在整天的戰鬥中,美軍有8人陣亡,27人受傷,傷亡率達到45%;塔利班方麵估計有150人死亡,數十人受傷;阿富汗政府軍亦有4死10傷。
 
以下是我在YouTube 上找到的對這部電影講解得最為詳細的中文視頻

電影中的大部分場景都在描述美軍的生活及戰鬥畫麵;但我認為美軍在阿富汗的困境主要體現在對手和環境中,因為美國在阿富汗的失敗,不是軍事失敗,而是政治上的失敗,最終導致了從阿富汗的戰略撤退;因此,本文主要著眼於電影中對阿富汗人的描述。
 
電影中出現了四類不同的阿富汗人:塔利班、部落長老、阿富汗政府軍、和美軍中的阿富汗翻譯(合作者)。
 
第一類,塔利班。
在電影中,塔利班戰士手持AK47, RPG, 狙擊步槍等輕武器,在戰鬥中也頗有策略:先是通過不停地攻擊騷擾前哨基地來偵測美軍的火力部署;繼而在10月3日的總攻中,一開始就擊毀了美軍的迫擊炮和悍馬軍車;然後全力衝擊前哨基地中的薄弱環節 - 由阿富汗政府軍把守的正門;趁著阿富汗政府軍潰敗逃散,塔利班戰士得以衝入前哨基地內大肆破壞。在基地內美軍的英勇還擊以及空中打擊下,塔利班才最終退卻。
稍為遺憾的是,電影中僅展現了塔利班戰士在戰鬥中的場景,而沒有展示他們在平時是如何動員、訓練、及生活的(好萊塢的越戰電影中有展現北越士兵的相關場景),也許是因為編劇也沒有相關資料的緣故。
 
第二類,部落長老
電影裏以前哨基地內美軍士兵聽到附近村莊裏清真寺的大喇叭聲為開頭,來展示附近阿富汗村莊的存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是生活在興都庫什山脈中的四個部落,分別是Kom (科姆族),Kata(卡塔族),Kushtoz(庫什圖茲族),Kalasha(卡拉沙族)。這些大部落下麵又分成很多小分支,他們使用五種語言和方言,幾百年來一直不服王化,對外人尤為敵視。美軍的前哨基地就處在這些不友好環境的包圍之中。
 
事實上,阿富汗就是一個城鄉嚴重對立的二元化社會。全國3800萬人中,25%生活在城市,他們多是社會精英,受教育程度高,親近西方,但是人數較少,沒什麽戰鬥力;剩下的75%生活在農村,他們多是平民,屬於文盲或半文盲,敵視外來者,盲從於部落長老和教義,勇猛頑強,人數也較多。作為一個語言、宗教、文化、文明程度與多數阿富汗人格格不入的外來者,美軍很難贏得對方的認可。所以也有人認為,美軍在阿富汗的作戰,像是在打一場部落戰爭。
 
以下視頻中,基地指揮官Keating 與外麵的部落長老進行對話交流(Shura), 試圖以金錢和利益來換取對方放下武器,不要與美軍為敵。這次對話取得了初步成效,可惜好景不長,後麵部落村民依然敵視美軍,並給塔利班作探子來打探美軍的虛實。
 
 
其中有一個細節耐人尋味。在上麵的美軍與部落長老的對話交流(Shura)中,美軍以技術手段發現前來開會的部落村民中,有人曾參與攻擊美軍的行動。在對方交出武器後,美軍選擇了不與追究。這讓我想起了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分鍾人”(Minutemen)。
 
分鍾人是獨立派的民兵組織。他們平時為民、戰時為兵,行動迅速,擅長運用遊擊戰術來打擊英軍。
 
這種遊擊戰術讓北美英軍疲於應付,再加上華盛頓的大陸軍屢敗屢戰,美國獨立戰爭逐漸形成僵局。此時,曾經被英國打敗的法國、西班牙、荷蘭等國看準時機,在北美、加勒比海、歐洲同時向英國發難,打得英國左支右絀,財政困難;此時的英國盡管仍占據著紐約、薩凡納等北美大城市,但已經不願再陷入美國獨立戰爭的泥潭中,於是在1783年承認美國獨立,英軍和親英派保皇黨撤離美國。
 
塔利班也是類似於“分鍾人”一樣的民兵組織,他們的戰術讓美軍和阿富汗政府軍疲於應付。美軍一度把塔利班逼入偏遠的山區,但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後,美國把注意力從阿富汗轉到伊拉克,塔利班在阿富汗死灰複燃。隨後,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國力下降;伊斯蘭國恐怖分子肆虐中東;再加上中國、俄羅斯、伊朗不斷地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美國也是左支右絀。而美國在2011年擊殺了本.拉登後,不願再與塔利班在阿富汗的山溝裏摸爬滾打,這才有了去年的美國與塔利班的和談,以及今年的全麵撤出阿富汗。美國這次的戰略退卻與當年大英帝國承認美國獨立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三類,阿富汗政府軍
 
在電影中,阿富汗政府軍簡直就是扶不起來的爛泥。麵對塔利班的進攻,盡管有美軍的掩護和北約顧問的督導,阿富汗政府軍依然很快就丟掉武器、逃離陣地;導致前哨基地正門失守。不僅如此,他們還順手牽羊拿走了很多美軍的私人物品(如相機、電腦等)。
 
那麽,現實中的阿富汗政府軍究其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
 
2010年,美軍增兵阿富汗,駐阿美軍數量達到創紀錄的十萬人。
2011年五月,美軍擊斃本.拉登;隨後,美國開始減少在阿富汗的駐軍。
 
2014年後,美軍把作戰任務轉交給阿富汗政府軍,自己僅充當教官及顧問的角色。此時的駐阿美軍僅剩一萬六千人。
 
2015年後,駐阿美軍僅剩幾千人;再加上北約部隊,駐阿富汗的外國軍隊隻有約一萬多人。
 
而當時的阿富汗政府軍,紙麵上號稱有三十萬人,實際上能戰之兵隻有五萬人,其餘則是吃空餉、文職人員、及老弱病殘。多年來美國共投入幾百億美元來重建阿富汗政府軍,天曉得多少錢是投入到實處,有多少錢被人貪汙自肥了。
 
隨著美國駐軍的減少,這麽點阿富汗政府軍根本無法控製國土麵積和法國差不多的阿富汗全境,隻能歸縮在省會城市及交通線自保。到了去年美國和塔利班和談前夕,阿富汗政府軍僅控製約50%的國土。
 
讓人感到意外的是,美國情報機構居然還高估了阿富汗政府軍的實力。今年年初,美國還估計政府軍能在美軍全麵撤走後再撐一到三年;即使到了八月初塔利班發動全麵進攻時,情報部門還估計喀布爾能堅守90天。誰知道阿富汗政府軍在幾天內就已經土崩瓦解了,如同電影“前哨”中不戰而逃的阿富汗政府軍士兵一樣。
 
第四類,美軍中的阿富汗翻譯(合作者)
 
他們是阿富汗反美勢力眼中的“阿奸”,也是喀布爾淪陷後最著急逃離阿富汗的一群人。在電影中,阿富汗翻譯在塔利班進攻前哨陣地前曾向美軍發出警告,但可能是因為類似“狼來了”的事情發生得太多了,他的警告沒有得到美軍應有的重視。
 
電影中的場景是緣於現實。在現實中,阿富汗翻譯可能是“用力過猛”,急於表現自己;而美軍對這些阿富汗合作者也未必完全信任。
 
我個人認為,這次美國早早地就宣布接納這些阿富汗合作者(“阿奸”)來美也許是一個敗筆,也導致了此次阿富汗政府的迅速崩潰。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些阿富汗合作者一旦有了退路,肯定不會去拚命抵抗塔利班(盡管這種說法沒有人本精神)。與之相比,在1989年蘇軍撤退後,蘇聯扶持的阿富汗合作者沒有逃往蘇聯,而是與反蘇武裝對抗了三年,才最終失敗。
 
這次阿富汗合作者(“阿奸”)雖然逃出生天,來到西方國家,但他們(尤其是他們的孩子)未必會對西方社會感恩,這也會在未來成為一個社會隱患。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電影中展現了美軍的很多優點,如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臨危不懼等等,但也暴露了不少問題。
 
首先,是軍中高層計劃不明,草菅人命。比如前哨基地選址在穀底,很容易遭到攻擊;比如好不容易開了一輛重型軍車來到前哨基地,某天又要人連夜走山路開回師部,導致車毀人亡,還損失了基地指揮官Keating;更重要的是撤退計劃一拖再拖,也不加強防禦措施,導致前哨基地遭到塔利班攻擊而損失慘重,簡直是這次美軍阿富汗撤軍與喀布爾淪陷的小型預演。
 
其次,雖然大部分基層指揮官盡職盡責,但也有人是在混日子。比如電影中的某個指揮官在知道撤退計劃後,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精神,整天躲在指揮所裏當宅男。
 
最後,是部分基層官兵覺得在這個危險的環境裏沒有盼頭,於是以另類方式來麻醉自己。
 
綜上所述,電影中所展現的種種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都反映了美軍在阿富汗的困境,導致最後隻能以戰略撤退而收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井觀天 回複 悄悄話 這個角度好。
Minutemen為什麽不翻譯成民兵?
回首前塵 回複 悄悄話 樓下,你會不會讀中文啊?阿富汗人應該為爭取自已的自由而戰,咋變成了到處打仗。你水平太差了,回家好好讀書去吧
Denxil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回首前塵' 的評論 : 你理解的自由就是到處打仗的由頭?那自由永遠可以成為開戰的借口。自由這詞真被褻瀆了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有不少關於阿富汗曆史的書和紀錄片,阿富汗曾經非常世俗化和文化先進,堪比歐洲,尤其是在70年代共產親蘇政權時期達到頂峰(當時還沒有要求蘇軍進來),婦女社會地位曆史最高,甚至可以穿比基尼去公共遊泳池,這在美軍時期都做不到。
還可以在各行各業任職,網上有不少表現阿富汗女性穿短裙的照片就是那個時代的,而不是最近這些年,從式樣上就能看出。當時美國嬉皮們喜歡阿富汗,因為可以吸大麻。
但這是所謂的城市力量,相對的是宗教為核心的鄉村力量。曆來外來勢力都是拉攏城市力量,但被鄉村力量擊敗,塔利班的中堅是所謂的哈卡尼網絡(以這個家族命名),這是美國在上次阿富汗戰爭一手培養的,就像當時培養了本拉登。擊敗了蘇聯,如今擊敗美國。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從這次撤軍來看,我有一個感覺就是那些給美軍當翻譯的阿富汗人給予的承諾就是以後可以移民美國。阿富汗平均人均收入每天是1美元,比墨西哥北部那些希望偷渡到美國的人的每天2美元還低,因此這個誘惑是會吸引人的。
不會說當地話,這是美軍一大短板。中國在上次阿富汗戰爭時就編纂了普什圖語詞典,共軍外語學院有普什圖語專業,萬一進入阿富汗戰爭,會有自己的懂語言的軍官。
計劃性,這個社會效率指標,世界上很少國家能與中國比,這是文化底蘊問題。
挪威表現阿富汗戰爭與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關係的連續劇“諾貝爾”中,挪威在阿富汗的特種部隊是有專門的懂當地語言的女軍官作為成員,不知道有多大真實性。因為女性軍官作為翻譯參與部落長老談話似乎可能性不高,盡管也臨時戴頭巾表示尊重文化。
回首前塵 回複 悄悄話 樓下知道啥叫自由?翻牆出來的吧
Denxilu 回複 悄悄話 啥叫阿富汗人不願意為自由而戰?人家就是為了自由而抵抗美國侵略的。美國不過是想在阿富汗推行自己的製度和規則才花了幾兆美金和二十年的時間,發現自己的目標無法達成才承認失敗的
Redcheetah 回複 悄悄話 沒讀好曆史。成為帝國墳場第三個證明者。
回首前塵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基本說清楚了阿富汗的複雜問題。中國堅持了八年艱苦的抗戰,才換來美國的支援。阿富汗人不願意為自由而戰,就不要怪被美國人拋棄了,好歺美國人還在那裏幫助他們達二十年之久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