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etup Group, 中文譯為聚會組,是一種用於組織在線群組的活動。它的網站Meetup.com於2002年創立;任何Meetup用戶可以在網站上邀請其他有類似興趣的人舉辦麵對麵、或者在線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單在舊金山灣區,就有幾百個形形色色的Meetup活動,其中至少有上百個活動是每月甚至是每周固定舉辦。
自2013年起,我在灣區參加了幾次Meetup活動。其中去得最多的是位於舊金山金融區內的“Job Forum(工作論壇)”活動。
在疫情前,“工作論壇”活動固定在每周三晚上六點半到九點半舉行,地址是位於235 Montgomery 街十二樓的舊金山商會(San Francisco Chamber of Commerce)會議廳。每次聚會時,多則有二十幾人參與,少則有幾個人參與。
按照“工作論壇”的網頁介紹,“這是一項免費的社區服務,旨在幫助人們在舊金山灣區找到工作。我們幫助您更成功地獲得您想要的工作。這裏不是職業介紹所。我們將為求職者和轉行者提供求職輔導、頭腦風暴和解決問題的服務。我們一一討論每個人的求職問題,並在一個開放的論壇中提供有用的求職建議”。
2013年六月,我因為要在舊金山找工作,而首次前往該“工作論壇”活動。每個需要求職輔導的人都會準備一份簡曆,然後在會上作簡單地自我介紹,講講求職方向、工作目標、求職問題等等。然後活動組織者或者是輔導人員就會解答其中的問題,有時候其他參與者也會參與討論。參加了幾次活動後,我覺得大有收獲。有時我也不在會上發言,隻是靜靜地在聽;有時我也會參與討論。
過了一個月後,我在舊金山市區找到一份會計工作,暫時沒有再去參加這個Meetup活動了;誰知道一年後,我在公司裏遭遇PIP(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rogram), 看樣子是待不下去了,隻能在短期內找到另一份工作,遂頻繁地去了“工作論壇”活動。隨後的幾年,在準備求職時又去了幾次,對這項Meetup活動比較熟悉。
“工作論壇”活動的組織者名叫Janet, 是一位六十多歲的白人女性。據她的自我介紹,她是從事市場營銷的專業人士,並擁有自己的谘詢公司。多年前,她寫了一本暢銷書“How to get a job in the SF Bay Area”(如何在舊金山灣區找到工作);通過多年的親身經曆和研究,她了解到了很多找工作的技巧和經驗,並願意把這些知識傳授給有需要的求職者。因此,她加入了這個“工作論壇”活動,並從2013年二月起成為該活動的組織者。
“工作論壇”還擁有四十多名義工,有些是人力資源部的主管,也有其他專業人士,他們會輪流出席該活動,成為活動的輔導人員,並解答求職問題。
大部分來“工作論壇”的人都是在參加了一兩次活動後就離開了,我可能是其中的例外,參與的次數比較多;也因此碰到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有些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有些是準備重返職場,有些經曆“中年危機”,有些想轉行,也有經曆發展瓶頸的各行業的管理人員。當中有不少有意思的人和事,我憑記憶把他們一一列出來:
A女,伯克利加大(UC Berkeley)的曆史學博士。我一直對曆史地理感興趣,隻是因為對其就業前景沒有信心,所以選擇了會計作為自己的職業;但我一直想了解如果我當初選擇了曆史作為專業的話,會有什麽發展前景。我與A女互加了領英(LinkedIn), 發現她一直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內任職。她在“工作論壇”上表示,想在美國創辦教育中介機構,幫助中國學生前往美國留學。
B女,曾任某國際大公司的高管(Senior Director), 因與上級不和而被炒魷魚。她在“工作論壇”上尋求幫助,看看怎樣才能找到新的高管職位。我後來也加了她領英,發現她近期在創業初期。
C君,曾在大公司任職多年,後離職去遊戲人生、放飛自我,靠積蓄過活長達十年。他在“工作論壇”上表示希望能重返職場,找一份好工作,問應該從何開始。
D女,新加坡人,正在斯坦福大學的一個冷門專業進修(可能是讀博)。她希望留在美國工作,但因為她讀書的錢全由新加坡政府資助,她在畢業後必須回去為新加坡政府工作若幹年,否則需要償還學費。她在“工作論壇”上與別人討論職業前景。
E君,在銀行工作,任職中層。他在“工作論壇”上表示,他在銀行的工作隻是為了糊口,他非常熱愛音樂,希望能做音樂老師;看看有沒有兩全齊美的發展前景。
......
2016年後,我從舊金山搬到洛杉磯居住,從此再也沒有參加這個“工作論壇”的Meetup活動;但我依然每周會收到他們的活動電郵邀請。由於疫情的緣故,從去年初開始,“工作論壇”也改為了線上活動。
稍後,我會在另外幾篇博文中寫寫舊金山其他的戶外Meetup活動,比如在市區參觀幾座免費博物館;以及步行(暴走)幾個小時去看看舊金山的中高檔社區、及“隱藏”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