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和德州是全美人口最多的前兩個州份。近年來,“搬離加州”“搬入德州”成為了華人論壇裏的熱門話題。去年12月,全球新首富Elon Musk(馬斯克),矽穀老牌企業Oracle(甲骨文公司)、Hewlett-Packard (惠普公司)等先後宣布從加州搬到德州,更是一度讓這一話題成為了新聞頭條。
由於本人一直在加州居住,從來沒有在德州生活,所以也沒法切身體會兩地生活的優劣。我隻能從曆史資料、網絡論壇、以及從朋友們聽到的二手資料,去探討一下加州人到德州的曆史和現狀。
1836年,德克薩斯脫離墨西哥獨立,成立德克薩斯共和國,十年後加入美國,成為美國的第28個州;此舉導致美國與墨西哥開戰。兩年後,墨西哥戰敗,被迫向美國割地求和,德州因此確立了現在的邊界線。墨西哥向美國割讓的領土亦包括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1850年,當地人口超過十萬人,達到加入聯邦的最低標準,成為了美國的第31個州。
兩地間的第一次大規模人口流動應該是發生在加州淘金潮(California Gold Rush)。
1848年,北加州發現黃金。一年後,這個消息傳遍全美各地,甚至是南美、東亞、西歐等地。五年內,大約有30萬人從全世界各地跑來加州淘金,其中大多數是住在東岸的美國人,估計也有相當數量的德州人通過海路或者陸路前往加州淘金。
說句題外話,加州淘金潮使當地人口暴增,也讓加州在1850年妥協案中升格為州。該妥協案(Compromise of 1850)不僅影響了德州邊界的劃分,也讓美國國內由奴隸製引發的危機被擺上了枱麵,成為後來南北戰爭爆發的其中一個因素。
十多年後,加州人首次大規模組團前往德州。但他們不是去旅遊或者是討生活,而是去打仗。
1861年,德州宣布脫離聯邦政府,加入新成立的南部邦聯(Confederate State)。南北戰爭爆發後,德州派出軍隊西征,誌在奪取新墨西哥領地(此地被德州宣稱為其固有領土,但在聯邦劃界時被劃走),很快就奪取了幾處戰略要地。
美國聯邦政府(Union)逐在加州組成了一支2500人的誌願者,稱為加州縱隊(California Column)。1862年,加州縱隊東進,在現今亞利桑那州南部的Picacho Pass與德州軍隊相遇。德州人在交戰後敗退,加州人在後麵窮追不舍,最終一路狂奔900英裏,一直追到德州西部的El Paso(埃爾帕索)才停止。此後的幾年時間,加州縱隊還一直占據著德州西部的一小塊地盤,直到南北戰爭結束。
十九世紀後期,隨著鐵路的開通和石油的發現,加州及德州的經濟都得到了快速發展,很多人從美國東岸及海外移居到兩地,人口數量每二十年就增加一倍以上。
1962年,加州超過紐約州,成為美國人口第一大州;三十年後,德州亦超越紐約州,成為美國人口第二大州。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加州人口增長的速度明顯放緩,而德州依然保持著強勁的人口增長勢頭;現在的加州人口約3900萬人,德州人口約2900萬人。
近年來,由於發展道路和政治理念的不同,作為全美人口/經濟總量排名第一、第二位的兩地,經常被人拿來比較。有“加州向左、德州向右”的說法。
從數據上來說,加州的麵積為42萬平方公裏,德州的麵積為69萬平方公裏;加州有1350公裏長的海岸線,德州的海岸線則為591公裏;2018年,加州的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為7萬1千美元,德州的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為5萬9千美元。
美國人喜歡自由流動,超過一半的美國人會在一生中搬到出生地以外的州份居住;因此決定美國人在哪裏居住的主要因素基本上是工作機會、居住環境、及個人愛好。
按照網絡論壇的說法,加州的氣候、環境比德州好些。加州大部分都市離海較近,氣候相對溫和;加州很多城市的飲用水源取自冰雪融水,比較純淨;加州的自然災害主要是山火、地震、水災;相比之下,德州大部分人口密集區離海較遠,氣候相對極端;其中休斯頓夏天潮濕悶熱,有時還會遭遇颶風;達拉斯地區則冬寒夏熱,春天會有嚴重的花粉問題;德州的飲用水源主要取自河流及地下水,質量沒那麽好;德州的自然災害有水災、風災、山火等等。
既然加州的收入較高,氣候環境也較佳,那麽有多少人從德州搬到加州,又有多少人從加州搬到德州呢?
據資料顯示,2018年共有三萬八千人從德州搬到加州;與此同時,卻有八萬六千人從加州搬到德州。
為什麽會這樣呢?
有網友總結了加州人搬到德州的幾個原因,主要是高房價、高稅收、及政治環境。企業搬到德州的原因是加州的經營成本過高。我在此詳細分析一下。
其一,高房價。雖說是“一分錢一分貨”,但加州的房價也實在是太高,導致很多中產家庭也無力負擔(除了收入因素外,加州都會區的地理環境及人多地少的現實也推高了房價)。去年九月,全加州的房價中位數已經超過七十萬美元。其中華人眾多的灣區,房價中位數已經過百萬;南加州的洛杉磯縣、橙縣、聖地亞哥縣的房價中位數也達到70-80萬美元。相比之下,德州的房價中位數僅是22萬美元,其中達拉斯、休斯頓、聖安東尼奧等大城市的房價中位數都是二十多萬,僅有IT新貴Austin(奧斯汀)的房價中位數達到四十多萬美元。
其二,高稅收。加州是有州的個人所得稅的(California Income Tax),稅率按收入遞增,最高可達13.3%。一名年收入10萬美元的加州單身人士,要交六千元的州稅。如果這十萬元是家庭年收入,要交的州稅則減半。一名年收入30萬美元的加州單身人士,要交二萬五千元的州稅。對於年收入六十萬以上的單身人士或者是一百二十萬以上的家庭,極有可能要交上最高的12.3%的州稅(對於年收入一百萬元以上的家庭,還要另加上1%的稅)。相比之下,德州是沒有州的個人所得稅。
怪不得像是Elon Musk之類的超級大富豪,會為了逃避州稅的原因而從加州搬往德州。當然這樣的大富豪數量不會很多,但是會造成巨大影響。
在沒有州的個人所得稅的情況下,德州的財政收入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房地產稅。德州的房地產稅的稅率是加州的三倍,但由於加州的房價中位數是德州的三倍,因此這一項其實也沒什麽區別。
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德州的財政收入比不上加州,花銷也低,對窮人的福利肯定沒有加州的好。大概隻有中產以上的家庭才會因為稅收的原因而選擇從加州搬往德州。
其三,政治環境。加州是民主黨長期執政,政策上偏向“自由派”;德州是共和黨長期執政(不過最近的幾次選舉,德州共和黨人都贏得不輕鬆),政策上偏向“保守派”。按照論壇裏某位大神的說法,加州華人抱怨“政策太左”,德州華人則不滿“白人的傲慢”。這個問題見仁見智,這裏就不展開討論了。
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加州企業經營成本過高,導致不少企業搬到德州。
加州的最低時薪($13-$14)在全美各州中最高,加州的勞工法和環保條例也被認為是相當嚴苛,加州的商業稅也很高(8.84%);加州的稅務環境(Business Tax Climate)在全美50個州中排行倒數第二。再加上其他高昂的經營成本(如租金、水電煤、交通)及生活成本,讓很多企業主苦不堪言。
相比之下,德州沒有設立自己州的最低時薪,而是同其它十幾個州一樣,沿用聯邦的最低時薪($7.25)。德州的商業稅低於1%,它的稅務環境(Business Tax Climate)在全美50個州中排行第一。
加州的經營優勢在於科技創新、人才、資金,這對於新興產業及初創公司尤為重要;而對於傳統行業、及不那麽具有競爭力的企業來說,這些加州的優勢並不重要,它們更看重的是經營成本;這類公司會選擇搬離加州。2016年,豐田汽車將其北美總部從加州的Torrance (托倫斯)搬遷至德州的Plano(布蘭諾),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不知道有多少加州人因為此事而搬到了德州。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搬遷例子在近年來發生。
綜上所述,我認為大部分加州人搬到德州的原因是跟隨工作機會而搬遷;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家庭原因(異地戀、結婚、退休、照顧家人、大學畢業生求職);另有部分人是因為在加州生活不如意、看不到發展前景、及生活成本高昂等等。至於本來生活安逸的加州中產階層,單純是因為政治環境而搬離的人,數量恐怕不多。
最後,讓我們去了解一下德州的幾個大的都會區,看看它們的基本情況、有哪些特色、以及是否有華人社區。
一、 Dallas - Fort Worth metroplex 達拉斯-沃思堡大都會區,人口約750萬人,是全美第四大都會區,僅次於紐約、洛杉磯、芝加哥。近十年來人口增長19%,是人口增長最快的大都會區之一。
這裏的經濟各行各業都有,主要以金融、保險、能源、健保、物流、科技等為主。有24間財富五百強企業把公司總部設在這裏,該數目在全美各大都會區中排名第三。
近年來,達拉斯-沃思堡大都會區吸引了不少加州企業把總部遷往此地。比較知名的例子有:2016年,豐田汽車將其北美總部從加州的Torrance (托倫斯)搬遷至達拉斯近郊的Plano(布蘭諾);同年,Jacobs(嘉科)engineering Group,一間財富五百強企業,將總部從加州Pasadena 遷往達拉斯;2019年,McKesson(麥克森),一間營業額達到兩千億美元的財富五百強企業,將總部從舊金山遷往達拉斯附近的Irving; 2020年,嘉信理財集團(Charles Schwab)將總部從舊金山遷往沃思堡附近的Westlake。另外,傳聞Uber優步亦有在達拉斯設立第二總部的計劃。
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結果,共有五萬七千名華人生活在達拉斯-沃思堡大都會區。其中華人最集中的地方是在Plano(布蘭諾),共有一萬五千人,占當地人口總數的5.2%;而按照Plano華人協會負責人的說法,當地的華人估計有三萬人,但很多人沒有參加人口普查,所以才沒有被計算在
內。
另一個華人比較集中的地方是在Plano以南的Richardson (理查森)。亞洲食品超市“大華99”(99 Ranch Market)則在附近開了三間分店。
據我的朋友向我透露,早在十幾年前,就有不少北加州華人在Plano附近買投資房出租。現在,Plano的房價中位值是36萬美元,比旁邊的達拉斯和沃思堡高出60%
二、Greater Houston 大休斯頓都會區,人口約七百萬人,是美國的第五大都會區。近十年來人口增長19%,是人口增長最快的大都會區之一。
這裏的經濟曾經是以能源業為主,現在仍占據該地GDP的11%;其他的行業則包括製造業、零售業、健保業、對外貿易、及科技行業。共有22間財富五百強企業把公司總部設在這裏,該數目在全美排名第四。
休斯頓是全美創造新職位最多及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這裏的大企業以能源業及物流業為主。由於產業結構的因素,休斯頓並沒有吸引多少企業從加州搬過來。
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結果,共有八萬六千名華人生活在大休斯頓都會區。其中以唐人埠(Houston Chinatown)和糖城(Sugar Land)的華人比例為最高。
三、Greater San Antonio 大聖安東尼奧都會區,人口約250萬人,是德州的第三大都會區。近十年來人口增長19%,是人口增長最快的大都會區之一。
該區有一些大型能源企業。旅遊業和零售業也在經濟生活中占據相當分量。附近還有不少美軍基地。
這裏的亞裔居民大概有三萬人。華人的數量可能還不到一萬人。沒有成規模的華人社區。
四、Greater Austin 大奧斯汀都會區,人口約220萬人,是德州的第四大都會區。近十年來人口增長30%,是人口增長最快的大都會區之一。
奧斯汀是德州的首府。該區的經濟以IT、半導體等高科技行業為主,這也讓奧斯汀有了“矽山”的別稱。戴爾公司(Dell)的總部就設在奧斯汀以北的Round Rock(圓石城),是該區最大的企業。另外,三星、英偉達、英特爾、蘋果、AMD、ARM、穀歌、思智浦等大批高科技巨頭也在奧斯汀設廠或者研發中心。據說有不少IT從業人員從灣區搬到了奧斯汀,也讓這裏的房價中位數達到四十多萬美元,高居德州各都會區之首。
在偏保守的德州,奧斯汀可謂是最“自由化”的城市。這裏有很多大學院校,音樂活動、夜生活等也很豐富,還被評為“最佳單身人士生活”的城市。
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結果,共有二萬一千名華人生活在大奧斯汀都會區。最近新開的亞洲食品超市H Mart和大華99已經讓這裏的華人興奮不已。
五、Hidalgo伊達爾戈縣都會區,是德州的第五大都會區,人口約90萬人,近十年來人口增長12%。
該區位於德州南部,與墨西哥隔河相望,該區人口以拉丁裔為主。
這裏的家庭年收入中位數僅為二萬五千美元,在全美三百個都會區中排名最差;貧困率則幾乎是全美最高。
六、El Paso艾爾帕索都會區。是德州的第六大都會區,人口約85萬人,近十年來人口增長5%。
該區位於德州西部,與墨西哥隔河相望,該區人口以拉丁裔為主。
這裏的經濟以對外貿易、石油、及服務業為主。附近也有大批美軍軍事基地存在。
以上六大都會區的人口有兩千萬人,占德州總人口的70%;除此以外,還有幾百萬人生活在德州的鄉村,幾百萬人生活在德州各地星羅棋布的中小城市。
南加州中文電台的主持人曾經說過一個關於一位德州華人聽眾的故事。這位華人聽眾就住在其中一座德州小城裏,附近沒有其他華人居民。她說:“看到華人真像是看到親人一樣,我有時會開車幾百英裏去其他城市參加華人聚會;聽到你們的中文電台節目真是太感動了。”
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德州會不會在幾十年後超越加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