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紐約

長期生活在大紐約郊區,熱愛北美生活,
個人資料
正文

北美小江南(五)

(2025-10-29 11:40:09) 下一個
五、 生根:山水清音,鄰裏暖意

????????在農場的腹地,我和水寒按專業標準設計,由建築商一起構建起屬於自己的農宅。其核心理念,便是對自然極致的尊重與順應。房屋依山勢而臥,在屋後幾十米外,一汪天然的池塘如明鏡般鑲嵌其間,我們追求的,是一個能與這片土地同呼吸、共脈動的生態家園。

???????最初我們並未刻意雕琢那片水域,直到一位友人送來一莖來自江南的荷花苗。我們將其輕植於池畔淺水,如同在異國的風土裏,埋下一封寄給故鄉的“綠色信箋”。

??????生命的奇跡,由此靜默地展開。這莖花苗的根係在肥沃的泥壤中悄然探索、綿延,曆經寒暑。到第四個年頭,它們已蔚然成勢,綻放了半池芳華。如今,每逢夏日,我們立於屋後遠眺,田田的荷葉與亭亭的花莖在清風中搖曳,那片天然的水域,竟如此被點化成了我們專屬的“北美江南”。這份由一莖苗帶來的、跨越重洋的蓬勃生機,比任何刻意營造的景致都更令人心折。

????????最令人稱奇的,是那枸杞。我不過是隨意在屋外一處最貧瘠的坡地上扡插了幾根枝條,未施以任何特別的照料。它卻像一位隨遇而安的智者,在那看似薄情的土壤裏紮下根,次年便結出累累果實,顆顆紅豔,滋味甘美異常。這意外的豐收,仿佛在告訴我們:故土的生命力,遠比我們想象的更為堅韌與慷慨。

????????環繞屋舍與池塘,我們手植的中國棗樹已開始奉獻甜糯的果實,而花椒樹亦在秋霜裏結出麻香濃鬱的紅色珠玉,還有香椿樹已成小林。它們與暖房中的茭白、芋頭,以及這野性而豐饒的枸杞一道,共同勾勒出一幅立體的、可觸可品的“故國蔬果圖卷”。

????????我們的農莊,亦是生態智慧的微縮典範。我們飼育了幾十隻雞雛,它們不僅是新鮮蛋品的來源,更是生態循環的精妙一環:冬日,它們在大棚裏防寒保暖避雪防風,同時也為我們製造溫暖而肥沃的有機堆肥;待到春回大地,這片土壤便無需外來的化學滋養,僅憑這份自然的贈禮,便能催生一季的蔥蘢。

????????而兩隻自幼便來到家中的意大利牧羊犬,早已從忠誠的護衛演變為家庭不可或缺的成員,被孩子們親昵地呼為“老三”與“老四”,它們的陪伴,是這片土地上最令人心安的背景音。

????????光中那與生俱來的社交天賦,為我們編織起與社區的溫暖紐帶。 他總是用他清亮的聲音提醒我們:“爸爸,媽媽,我們該去鄰居的農場走一走,看一看。” 我們聽從他的建議,帶著自家出產的芋頭、茭白,走進本地農夫的蘋果園與楓糖場。始於好奇的打量,繼而便是烹飪心得的切磋,我們用清炒茭白的清雅本味,換回了鄰居們香甜的蘋果派與濃醇的楓糖漿。這樸拙的“物物交換”,迅速升華為醇厚的鄰裏情誼。我們不再是令人好奇的東方遠客,而是可以分享收獲、互道溫暖的“自己人”。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