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茶香煙尚綠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複計東西。
正文

尋訪海內第一茶樓——上海城隍廟湖心亭(照片)

(2015-12-14 12:14:43) 下一個

不知道什麽時候養成的習慣,每次到上海,哪怕隻逗留三兩天,我一定要去老城隍廟的湖心亭品茗會友。

通常上午就去,在旁邊買上一些點心,在茶樓上會友,上午一撥人,中午在城隍廟裏聚餐,下午又是另一撥人,晚上在到附近再聚一餐。很多多年不見的老朋友都能夠相見。

為什麽隻想到老城隍廟的湖心亭去碰頭呢?

一來,老城隍廟熱鬧非凡,人流如湧,摩肩接踵。而湖心亭茶樓之上卻相對安靜,於安靜之處看繁華風景,同時又成為繁華遊人眼中的風景,不亦樂乎。

二來,湖心亭茶樓的茶水可謂上品,都是當年的新茶。再加上雕梁畫棟,紅木桌椅,小窗明幾,古色古香,配上揚琴琵琶,宮燈熒熒,仿佛時光穿越到民國的上海灘,此情此景,不亦樂乎。

最主要的是,上海已經變得完全陌生的城市,到哪裏都不認識了。除了南京路、外灘,隻有老城隍廟還能找回上海的記憶。就如同回到久別的故鄉,親戚故友都已星散,能夠偶遇老同學就會備感親切。

如今的老城隍廟,已經麵目全非,引用阿房宮賦的名句: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儼然氣象森嚴。下麵的小吃街、手工藝品商店可謂琳琅滿目,目不暇接。

說到湖心亭茶樓,就不能不講到豫園。

史載:“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刑部尚書潘恩之子潘允端在上海城隍廟西北隅家宅世春堂西的大片菜畦上“稍稍聚石鑿池,構亭藝竹”,動工造園,直至萬曆末年(1620年)竣工,史料記載總麵積70餘畝。

園中主廳為樂壽堂,中間大片水域作為樂壽堂的開闊景色。水北一座高12米的黃石假山,形成陡峻氣量,水南一座太湖石假山,形成緩板行歌,兩山之間的池中有座小島,其上低矮的亭子取名鳧佚亭,頗有文人意趣。”這個鳧佚亭就是後來的湖心亭舊址。

現在的湖心亭始建於乾隆四十八年,即1784年。到了鹹豐五年1855年,改為茶樓,曾命名也是軒、宛在軒。

時至清代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青藍布業商人祝韞暉,張輔臣、孫學裘、梅君瞻集資購買湖心亭,拆除池中的小島、假山、亭子,重建了高二層的六角亭台,並添築了石柱、石梁、木欄杆的九曲橋,連接南北兩岸及湖心亭,以方便進出。亭、橋於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竣工,這就是延續至今的湖心亭、九曲橋的格局,算來已有220多年的曆史了。

清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青藍布業將湖心亭出售,由購得業主用來開設茶館,命名為“也是軒”,是上海灘最早的茶樓。湖心亭逐漸成為商人洽談生意和遊客品茗、會友的場所。

清宣統年間,茶室主人因賭博虧空,於1910年將茶樓出讓經營,並改名為“宛在軒茶樓”。湖心亭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清新、高雅的格調,一躍成為當時上海灘最高檔的茶樓。

1924年,湖心亭又加建了一個長方形的水榭式建築,最終形成了當前湖心亭茶樓的格局。

1982年湖心亭茶樓大整修,曆時一年多。竣工後的湖心亭茶樓麵貌煥然一新,保留了古樸典雅而玲瓏秀美的外觀,內部裝修也更具書香氣,實行上下堂分欄經營,增強了茶文化的內蘊,供應鐵觀音、碧螺春、西湖龍井等傳統名茶。當年的民樂演奏也再度恢複,那曲韻悠揚的江南絲竹為古老的茶樓增添了動人的雅致。

——以上引用百度百科。

茶樓分成上下兩層,上層是雅座,價格稍貴一點,好像是五六十元一人。但是環境更好,也比較清靜。可以四麵憑窗遠眺。

每個人有一壺茶,還可以點一些鵪鶉蛋、豆腐幹、瓜子、酥糖之類的,早年還送每人一把折扇,現在好像沒有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幽幽茶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尾歸' 的評論 :

下次試試傍晚或者雨天,情調就會不同的。
幽幽茶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團圓' 的評論 :

還是中看不中吃:)
幽幽茶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泥中隱士' 的評論 :

謝謝
海尾歸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更喜歡那裏的氛圍.茶點和其它都很平常.
可能是旅遊景點太長時間的緣故,變成了"隻有大名"了.
每次去上海都和朋友去...
團圓 回複 悄悄話 去過,還吃過mini小粽子之類的茶點,當年是中看不中吃,不知現今如何。
泥中隱士 回複 悄悄話 上海城隍廟很有特色。謝謝介紹。
幽幽茶香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是一種尋找回憶的感覺。
菲兒天地 回複 悄悄話 看著很親切,每次回去都要轉一下,喜歡裏麵的老照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