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地主,兩千年之癌症|轉

(2025-09-30 06:00:36) 下一個

地主,兩千年之癌症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505943s=fwzxhfbt

平原公子

平原公子官方賬號

古人做事無巨細,寂寞豪華皆有意08-25 12:37

  地主階級,是兩千年之癌症。

  不要急,不要跳腳,這是鐵一般的事實!曆史上那些王朝是毀於農民起義和外族入侵嗎?不,那隻是表象,每一次盛世衰亡,都亡於地主瘋狂的土地兼並!

  別的不說,明朝是怎麽滅亡的?是因為李自成嗎?是因為滿清入關嗎?是因為崇禎昏庸無能嗎?是因為封建王朝真正的基礎地主士紳們貪得無厭、一毛不拔、架空朝廷、荼毒人民啊!

500

  嘉靖朝的徐階徐閣老,人稱清流,讀書人的榜樣,可是他家在鬆江府占了24萬畝土地,請問這24萬畝土地,都是勤儉節約、撿大糞撿來的嗎?海瑞查出來的結果,就是暴力強買+高利貸,這就是號稱寬仁、忠厚的地主士紳們的真麵目!

  曆史上為什麽會有黃巾大起義?為什麽會有紅巾軍起義?為什麽會有李自成、張獻忠起義?為什麽會有太平天國起義?

  因為地主豪強、鄉紳士大夫們早就把土地和人民瓜分殆盡,國家失去了基層的掌控權,收不到賦稅,國力衰退,平民失去土地,要麽成為地主的佃戶,要麽成為流民這是一切災難的根源。

  中國農民是最樸素、敦厚、溫良的一群人,隻要有幾畝地種,隻要有一口飯吃,誰會揭竿而起?所有的農民起義,都是被盤剝得沒有活路的情況下的魚死網破之舉。

  王朝中後期的土地兼並、財富集中、國家失能這些是每一個封建王朝的死穴。

  王朝中後期,人口明明增長了,土地明明開拓更多了,商業明明更繁榮了,為什麽國家的稅卻越收越少?明朝中後期,發展了上百年,江南士紳那麽有錢,收的稅卻遠不如朱元璋洪武年間,國家幹啥都沒錢,疏通漕運沒錢,抗倭剿匪沒錢,抵抗侵略沒錢,給災民賑災還沒錢為什麽?因為江南士紳地主老爺們掌握了國家精華地區的所有土地和勞動力,他們是士,是有功名的讀書人,他們可以免除賦稅和勞勞役,他們還把大量的自耕農變成了自己的佃戶和奴隸,那麽就可以瞞報人口,古代收稅是收人頭稅,人都不對,稅自然是收不上來!你逼地主老爺們交錢,他們就穿上官袍哭天喊地,說你朝廷暴政、有辱斯文、長此以往、國將不國了

  因為勞動力大量變成佃戶,人口隱藏在地主莊園裏,國家連征兵都困難,但地主卻能擁有自己的私人武裝。這就是所謂的豪強割據。

  國家承平日久,地主階層不斷壯大,就會出現大量的土地兼並,財稅權力流到地方,漸漸尾大不掉,朝廷和地方勢力之間就會出現矛盾。封建時代基層行政效率低下,信息溝通不暢,皇權不下縣,政令不下鄉,導致大量的基層權力,其實掌控在鄉紳地主手上。

  這些鄉紳地主兼並土地、隱瞞人口,盤剝百姓,並且作為有功名的讀書人,他們還可以免除賦稅和勞役,這就導致這個階層越富裕,國庫就越虧空,底層老百姓也就越辛苦。元末農民有四句歌謠,叫做天高皇遠,民少相公多;一天三頓打,不反待如何?

  相公,就是地主士紳,他們有錢有勢有文化,考中了秀才舉人還有功名,見了縣官不用下跪,家族勞役賦稅可以免除,丫鬟奴才可以打死而不犯法相公們是基層實際的統治者。

  自古以來,朝廷和地方實力派就有著不可避免的矛盾,中央政權想的是長治久安,不要搞出社會尖銳對立。而地方實力派考慮的往往都是切身利益,你想讓地主們吐出自己的利益,給底層一點好處,給朝廷多交點錢,那比要了他們的命還難。

  朝廷手裏有錢,會興修水利、發展產業、推廣教育、開墾荒地、安置流民、建設軍隊但地主手裏有錢,他們隻會掠奪更多的土地和人口,讓更多的人沒有活路。

  曆史上有很多有識之士看到了弊端所在,他們也努力做了改革,比如變人頭稅為田畝稅,比如重新丈量土地、清查人口但整個國家的基層執行權,掌握在封建官僚手上,這些封建官僚,要麽是是地主,要麽是地主的子女,他們怎麽可能對自己的切身利益動刀?

  無論朝廷多麽想改革,他們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什麽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說的不是普通老百姓下有對策,而是地方鄉紳下有對策。舉個例子,朝廷要攤丁入畝、改收田畝稅,本意是抑製兼並,但地主完全可以轉頭就給佃戶農民加稅,還可以把鍋甩到朝廷頭上去。

  朝廷說你們地主的高利貸利息太高了,簡直是吃人,以後農民都從國家銀行貸款,利息低,風控嚴,結果地方官僚和士紳地主蛇鼠一窩,直接把國家貸款外包給地主,地主兩頭吃,還能把高利貸合法化,最後還是把鍋甩給朝廷都怪你的亂政。

  朝廷說老百姓太苦了,要官紳一體當差納糧,本意是讓地主士大夫出錢出糧出力,減輕貧民負擔,但朝廷的手管不到鄉間啊,就連縣官老爺,也得靠當地的鄉紳地頭蛇養活那麽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的政策,又被他們層層加碼,壓到底層老百姓頭上去了。

  不要聽信那些地主勤勞致富的鬼話,在封建時代,一個農民再努力勤奮、聰明堅韌、再有技術再有本事,還得運氣好不生病,不遇天災所有的品質都是頂級,一切條件拉滿了,也頂多成為較為富裕的自耕農和小地主,絕無可能成為田連阡陌、富甲一方的大地主。

  今天,勤勞刻苦、勤儉節約的人多了去了,你也不懶吧?你也讀書考試十幾年,你也兢兢業業工作很多年,你怎麽沒有賺到兩個小目標?勤勞節儉,成為衣食無憂的城市小市民是有可能的,但成為財務自由的富豪,絕無可能。

  封建時代,農業生產力低下,靠天吃飯,自然災害不斷,水患、幹旱、蝗災幾年一次,再加上戰亂和匪患,農村經濟經常被破壞,但這種災難時刻,往往就是地主們財富積累最迅速的時候,也是他們土地兼並最瘋狂的時候,大量的人餓死、大量的人逃荒,十室九空,這時候地主就能迅速侵占土地和田產,為什麽災亂之年官府的地契文書總會莫名被火燒啊?

  在災荒年間,地主還能借著賑災施粥,用一碗粥、一塊饅頭收割大量難民的細軟、真金白銀,還能收買廉價的勞動力、生育工具。這個時候,資產擴張的成本是最低的。

  有人問,朝廷不是開倉放賑嗎?國庫不是出錢救災嗎?是的,這些都有,但你要知道,皇權不下縣,政權管理不到帝國的邊邊角角,統治地方,靠的是封建官僚、鄉紳地主;賑災的時候,同樣要靠封建官僚、鄉紳地主.....朝廷發來的糧食、銀錢,都要從地主豪紳相公老爺們手上走一遭,你猜這些錢糧會到誰手裏?

  封建國家的統治階級是誰?你以為是朝廷嗎?不,朝廷隻是他們組成的一個機構,國家就是地主、鄉紳、士大夫的,平時統治鄉間的是他們,收租收稅的是他們,災難中賑災的也是他們那麽誰才是真正的主人?

  在舊社會,聚斂財富最好的辦法從來不是努力工作,而是殘酷地掠奪、冷血地剝削、瘋狂地投機、利用資源和權力去榨取、損公肥私、破家滅門、鳩占鵲巢這無關善惡,這是實事求是,不信你去問問你們老家曆史上的首富們,他們的財富和資產是怎麽來的?

  我並不是徹底否定地主,封建時代早期,地主階級曾經也是世界上的進步力量,他們耕戰立國,因功授爵,科舉取士,從貴族手中奪得了權力,他們開創了一個時代,養活了更多的農業人口,建立了真正的帝國文明

  即便最有出息的封建地主,也會漸漸變得貪婪、冷酷、無恥,失去進取心,不再勵精圖治,不再為國付出,他們會對國家的事業和人民的疾苦失去興趣,他們會對改進生產工具失去興趣,他們會對科技失去興趣,他們隻顧聚斂、剝削和掠奪,貪得無厭,他們沉迷於囤積土地、房產、糧食、字畫、瓷器,沉溺於寫詩、作詞、聽戲、唱曲兒、包養更多的男人和女人,培養各種惡俗奇葩的愛好,視底層窮人如草芥。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十指不沾泥,粼粼居大廈說的就是他們。

  他們不被消滅,天理不容。

  我對某電視劇裏的演員沒意見,我也不混飯圈,請某些演員的粉絲不要來咬我,你們說的那些人我都不認識,他們紅不紅我根本不關心

  實際上我對地主也不關心,畢竟他們早就被消滅了,就連資本主義國家,都消滅過地主!美國南北戰爭,不就是北方工業資本家和南方種植園大地主之間的戰爭嗎?就連曆史上的美國人都知道,不消滅南方那群土皇帝守財奴,根本不可能實現國家的工業化。

  消滅地主階級,不是因為地主好還是壞,善良還是殘忍,都沒有關係,真正生死攸關的是地主階級掌握基層、架空國家政權;地主瘋狂兼並土地,讓底層平民失去生存的空間,為社會埋下巨大的危機;地主占有太多生產資料,一味占有和聚斂,卻不肯搞基建搞工業發展生產力,導致整個社會衰敗和落後就談這三條,地主階級就必須消失。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精神地主們吹噓的地主階級勤儉節約、吝嗇摳門,正是地主階級最大的惡因為地主階級根本不希望生產力發展,不希望技術進步,他甚至希望世界越壞越好,災難越多越好,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朝廷控製力越弱,他就越能兼並土地、掠奪資產;他們希望自己的佃戶租戶越窮越好,他們越窮,才越會對他產生人身依附,離不開他。他自己不投資不消費,更不會讓自己的佃戶農奴消費。所以地主越有錢,權力越大,整個國家的經濟就越一潭死水。

  大革命時期,國民黨元老張靜江就說過如果將來國民黨失敗,就敗於沒有搞土地改革!非改土地的歸屬權,不能激發農民支持革命的戰力;非改土地的歸屬權,不能聚攏發展大工業的勞力;非改土地的歸屬權,不能破除鄉村族權、父權的統治地位;非改土地的歸屬權,不能打破黨內的鄉土集團;不搞土地改革,遲早有一天,我們要敗亡在這個上邊!

  你別說,他的預言很準。

  你要不給地主洗白、招魂,我才懶得討論這些,但你隻要涉嫌洗白地主,給地主翻案,那麽對不起,這事就得分個對錯。

  因為這是大是大非、生死攸關的問題。

  隻要稍微懂點曆史的人,就該知道,今天的新中國,今天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土地革命的基礎之上的。

  你改的不隻是曆史,你是想要反攻倒算,你是想要重新騎在人民群眾頭上作威作福!

  如果沒有人對你們說個不,又如何對得起那些為了幾億人的生存權拋頭顱灑熱血的萬千烈士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