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學生的標準是 思想好,學習好,體育好。早在70年代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被評選為三好學生。中午回家吃飯的時候,我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媽媽,媽媽不相信,說:“你能評上三好學生?” 我說“是啊,同學投票選的. 下午學校發獎品”。吃完午飯還沒有走到學校,就被告知我不是三好學生了,我的那個名額換成了大隊婦女主任的兒子了。媽媽的懷疑是有道理的,當時我年幼,不理解。但是我記得大隊書記等領導的兒子女兒每年都評為三好學生。我這個農民子弟怎麽有資格當三好學生呢?這是我平生僅有的機會當三好學生,就這樣失去了,以後再中學,大學 以及研究生學習期間從未當選過三好學生。當年被評三好學生那些村幹部的子女們最高學曆隻是高中。我一直記那個小學老師,以前恨她,但是現在理解了。
現實的生活就是這樣,雖然有標準或規章製度,甚至法律,但是怎麽實行和運用是另外一回事。思想好和體育好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說,隻要成分好,都沒有問題,在學習成績上,班主任是有辦法的。評選大隊領導的子女當三好學生,她會保住飯碗;一個農民子弟當不當三好學生對她關係不大。畢業參加工作後更理解領導意誌的重要性。凡是涉及“評”的事情,並不是你有業務能力就能上去,如果你不滿足領導的意誌,你是沒有希望的,像評職稱,職級。就是軍銜,不疏通關係,也是評不上的。還有一個小插曲是在中學的時候,我寫過一次入團申請書,因為和班主任關係一般,沒有批準。我的兩個最要好的朋友都入團了,我還沒有。但是因為準備高考,我也沒再寫申請書, 也不在乎是不是團員。到了高考那年換了一個班主任,他在我檔案上填上了團員。要申明的是我沒有送禮,因為家裏窮,沒什麽可送,也沒有這個弦。大學錄取後從家裏拿些農產品去謝謝他。在讀大學和畢業後去看他幾次。在此祝願他身體健康。
我之所以能夠上大學改變自己的身份,是要感謝鄧小平的。如果不恢複高考,我是根本不可能上大學,大學保送的名額隻會給那些公社大隊領導的子女。在七八十年代,高考是最公平的遴選方式。有能力的考高分;沒有能力的考低分,或不敢參加。高考錄取過程中人為因素也少。現在的高考和考研和當年不一樣了,腐敗也滲透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