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有一篇引人爭議的中國社科院院長王偉光的文章:《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並不輸理》。該文引經據典,大談列寧和恩格斯的觀點:“國家是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用來剝削被壓迫階級的工具。。。”,並宣稱現實的中國社會有著“搞階級鬥爭的必要性”。“階級鬥爭”是中國曆史上一個特定時期的政治名詞,飽含著那個時代無數人不幸的命運,已被染上了血腥和殘暴,並被賦予了特定的曆史涵義。理應精通文史,身為社科院院長的作者應該不會對此有所淡忘。
《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並不輸理》的作者做此文章的本意,是在總結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經驗,並結合當前的中國社會現實對執政者有所建言,以期解決現實中的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的發展。為此作者走回了馬列主義的圖書館,引用了列寧和恩格斯一個世紀前對人類社會的觀察和斷言。令人不解的是自從中國共產黨建國數年以後就已宣布消滅了剝削階級,即便是文革中被批倒批臭,且打而不倒的“走資派”也隻是“走資本主義路線的當權派”。難道當前中國社會中還有著共產黨土地革命時期所謂的幾個階級嗎?如果有,這些階級的劃分依據又該為何?!實際上,刻意地把社會中因社會分工和分配不同而產生的”不同社會階層“定義為”需要互相鬥爭的階級“將會煽動憤怒,對立和仇恨,不僅僅是錯誤的,而且就會像鼓吹不同的族群對立和不同的宗教間相互仇視一樣是危險的!
難道中國共產黨幾十年來的革命,執政的成功真正地是建立在”階級鬥爭一抓就靈“的基礎上嗎?答案:當然不是!中國共產黨幾十年來的革命,執政的真正成功並得到社會各界支持的是它的另一個口號:”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在共產黨成長於革命黨時期表現為”耕者有其田“和”抵禦外辱“,在成為執政黨時期最大的成功是使中國與世界接軌,為民謀利的”改革開放“。王偉光在其文中反對政府應該代表全民,但問題是政府為什麽不可以代表全民,不可以建立起一個全民和諧的社會呢?這其中可能反映了作者對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關係的誤解。
人們常問:到底是國家利益重要,還是個人利益重要?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國家利益當然重要!看看猶太民族於二戰中的血淚史,就不難理解為什麽他們要恢複建立一個猶太國。但是輕易地,不受監督地,以國家利益的名義和口號去任意地踐踏和藐視個人利益就會導致暴政。回想當年響應號召奉獻青春大好年華的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他們的奉獻難道沒有更好的方式了嗎?既有暴政又不允許批評,也不去改正,這就會引起並激化社會矛盾。國家利益的基礎應是建立在“對公平的個人利益和社會機會的充分尊重,保護和捍衛”上,而不是“團結一批人對另一批人毫無公平地任意剝奪和踐踏”上。
社會上的糾紛和矛盾有些時候本不複雜,遠遠到不了“一個階級與另一個階級你死我活的鬥爭”的程度。孫臏說過“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棬,救鬬者不搏撠,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意思是:“凡是要解開紛亂的絲繩,一定要找出它的結頭,不可用拳頭亂砸;要解勸鬥毆的,不可幫著去打;避實就虛,在形勢上阻遏製止住敵方,自然就可以解圍。”我們的古人已經有此智慧,我們今天麵對各種社會矛盾為什麽不可以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智慧,少用一點強製暴力,去建立人人和諧的法製社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