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上就接到兒子學校打來的電話,老師說:Josh is absent Monday and Thursday class ,Please let me know if everything is ok. His teachers are very concerned about him. Thanks for support us through these last few months.
兒子學校關閉後一直在家上網課,因不用早起送他去學校上課,我也就沒有像以前一樣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叫他起床,然後做好早歺和他一起吃完,7:10準時送他到學校上課,每天這個時間都是雷打不動的,從未間斷過。學校關閉一個多月了,兒子天天在家上網課似乎已成了習慣,隻是有時會睡過頭了沒有先吃早餐就懶在床上上網課,上完課才下樓來吃飯。當我看他沒有下來吃早餐時就會推門進去看看他在做什麽?他見我進來,馬上就會用手指頭放在嘴邊噓一下,表示不要開口打擾他上課。久而久之,我也習慣了他這樣了,也沒有過多去在意他。孩子大了,應該給他一些自由空間,讓他自己學會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想到還有一年就要高中畢業了,上大學後就得離開家什麽事都得學會自己去思考去解決,不能還像在家一樣什麽事情都要問過爸爸媽媽才敢去嚐試。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就放手讓他自己去處理安排自己的事情,包括學校的課業,選修課,都是他自己做主自己決定。隻要日後告訴我他這個學期都選修了那幾門課,為什麽你要修這門課就好了。以及課外活動的安排都隨他自己的興趣愛好,我也不強加進任何個人的喜好去要求他實現我的願望。至如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個人的行為,比如不要熬夜玩遊戲,按時睡覺按時起床,按時吃飯,注意個人衛生,一星期清理一次自己的房間,幫忙清潔家裏的衛生等等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都一點一滳地讓他慢慢養成良好的習慣。以後出門了就不用我天天視頻遠程監控督促了。
可今天老師的這個電話,一下子就觸碰到了我神經。放下電話,我按奈住我的心火,深深吸了一口氣,盡量用平常心去對待兒子的逃課。但我還是無法控製住自己的情緒,敲開兒子房間的門,用了比平時高幾分貝的聲音責問兒子為什麽兩天都沒有上網課?你沒有上課就一定沒有做作業,沒有交作業老師就會給你記”F” 這些你不知道嗎?兒子一返平日裏我問他什麽事,都是一句:”No question. “然後就不回答我了。這次一臉無辜的表情望著我,隻輕輕地說:”Sorry mom I will keep my mind. “ 然後就坐在電腦前做作業了。
中午飯時,兒子下樓來跟我們一起吃飯時問我,媽媽,你可不可以把手機歸還給我?我好設定時間按時起床,不然我怕我又睡過頭了,錯過了上課時間。我一聽才想起來我為了擔心兒子長時間玩手機打遊戲,就把兒子的手機拿走了,說是天天在家不需要手機,等開學了再把手機給你。原來兒子沒有按時上網課是因為睡過頭了,小孩子睡覺沉,沒有人叫他起床有時會醒不來的。看來是我錯怪他了,怪不得早上兒子一臉委屈的表情。
哦?是這樣子的,你咋不早說呢?怪媽媽沒有想到,媽媽現在就把手機給你吧。看來我還是要早起叫他按時起床了,不能放羊似的完全不管了。當我把手機交給兒子時,就對兒子說:以後你得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這幾個月學校都不會開學了,也不能隨便去其它地方,這麽長時間在家裏,你得製定一個日程安排表格,比如幾點起床,幾點到幾點是上課時間,幾點到幾點是你做作業的時間,幾點到幾點是你室外活動的時間,幾點到幾點是你業餘愛好的時間,像彈鋼琴,看課外書,打遊戲等,最後是你幾點鍾睡覺。一天二十四小時,你得把這二十四小時自己合理分配好,同時在這幾個月內你也要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然後朝著你設定的目標努力,就不會沒有方向。兒子瞪著眼睛看著我說完這一段長篇大論,想找點理由與我討論一下,幾次張張口就又閉上了,估計一時半會兒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吧。最後就說了一句,“我盡量做到。但不一定完全按照日程表做事,有時候總會有不一樣的事情發生,得靈活運用時間表,不然的話,我將是一個被人類設計好了的機器人。“沒問題,那是你的權利。”我馬上回答他。看著兒子一臉不爽的樣子,就想是不是自己太武斷了,剝奪了兒子的某些權利?想想國內的虎爸虎媽的故事,每天除了讓孩子做作業,送去各種補習班,其它事情都是爸媽或者家裏其他人一手包辦了,決不會讓孩子操心自己的生活瑣事。不過國內的孩子也是怪可憐的,每天從早上到晚上,都被繁重的課業壓得喘不了氣,哪有多餘的時間去料理自己的生活呢?更別說豐富的課外活動了。相比之下我這樣子管教孩子簡直就是像一個後媽。
思前想後,感覺在美國我這樣子的中國似的後媽還真是有很多。看看我們周圍的中國媽媽們,沒有一個是真正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自己的生活,總是會有意無意地讓孩子按照我們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努力去奮鬥去規劃他們的未來。所以,就會約束他們的某些行為,甚至有些家長更是粗暴地限製孩子們的個性化愛好,一味的給孩子灌輸: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好像除了讀書考上大學你的人生才會圓滿,否則你將來就是一個隻能生活在低層次的人,是個歸於弱勢群體的人。至如孩子天生具備的某種天賦和才能,如果不能換來高薪的工作,也隻能作為業餘愛好,不能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
兒子常說:你們從來都沒有想過,除了考大學,我也會有比考上大學更好的人生,隻要我自己感到快樂就好。媽媽爸爸,你們能不能人性化點,不要把人培養成一台沒有喜怒哀樂的機器人。
孩子的一句話,確實觸動了我的內心。試問?我們考上了大學,找到了高薪的工作,也成家立業了,滿足了父母的願望。但我們快樂嗎?
當我們離開父母的庇護,離開父母的諄諄教誨,直身去闖世界時,生活並非隻是夢想和詩意的遠方,每天並非隻是陽光與星辰變換的更替;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將會把我們每一個熱血沸騰的青春打磨成一個柴米油鹽的飲食男女;而暮年之後,生活,就成了所有現實的安穩和回憶。那些個逝去的歲月,那些個經曆的溝溝坎坎,那些個悲傷離合,我們謂之生,謂之活,謂之渴求的夢想,都將化作了過眼浮雲而已。
所有這些我們經曆過的,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慢慢告訴孩子?告訴他除了讀書,生活還有很多很多東西都是書本上沒有的,以後的生活是與你生命的成長曆程相依相隨的,是與你賴以生存的勇氣,前行的動力,內心的本真,心底的自我法則緊緊相連的。
所以,我們還要告訴他,生活不是想象中的一地雞毛,也不是追索不到的陽春白雪;生活是且走且歌的一場旅行。一路前行,要有方向,有底氣,無所畏懼!
------華人家長推孩子一般也是在上大學前推,為了讓孩子有機會進入好大學,將來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
你看Liz Murray, 《風雨哈佛路》的女主角,父母不能正常生活,讓她受盡了苦,然後她憤發圖強,去了哈佛讀本科。說明人有追求體麵生活的本能。
------你去問問美國那些做小時工的人,比如農場上的季節工人,比如垃圾清潔工等等,現在讓他們去學編程,看他們是否能成為程序員。你去了解他們成長的經曆,他們是怎麽錯過了求學的關鍵時段,沒有更好的謀劃職業的能力的。 我提到這些職業,不是貶低他們,我隻說說,他們沒有選擇的能力。你問問他們在大學畢業之前錯過了什麽。
"至如孩子天生具備的某種天賦和才能,如果不能換來高薪的工作,也隻能作為業餘愛好,不能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
-------如果富裕如Vera Wang的父母,華人父母怎麽會不允許孩子按天賦發展?
普通家庭,父母吃過沒有體麵工作的苦頭,不願意讓孩子過因為職業不能帶來穩定收入而顛沛流離,這種情況可以理解。否則就是想當然。看多了白人藝術家顛沛流離,大部分都都是做分母,能有普通中產生活的都是少數,能出頭的更少。 華人父母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