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番茄蛋花湯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2014-09-27 01:37:46) 下一個
        民智的開啟在最初的時候,會形成一股潮流,而潮流就容易被濫用和曲解,比如這個“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很雞湯,也很治愈,對於那些妄想自己完美而對自我進行摧殘的人大概有點鎮靜的作用……我承認我並沒有讀過這本書,隻是有太多人把它當成了一個掩蓋本質的工具——你改變不了世界就隻能接受這個被“世界”擬定的人生。
  
  我要講一個小A的故事。
  
  小A生在紅旗下一個不富裕的小城鎮,正宗八零後。母親教師,父親國企員工。家庭是體製內穩定經濟結構。那時候,一切都有點小煩惱,都是成長的煩惱。讀書十幾年順利考上大學,大學順利讀研究生,然後戀愛,然後當了大學老師。
  
  事業家庭都有了,其實才算真正進入“社會”。前麵是一番小風順,後來婚姻不慎遇到了鳳凰男。其實小A一開始對“鳳凰男”並沒有多麽抵觸和成見,隻是日久之後,當這種深層的文化基礎衝擊了作為獨生女而擁有的一切表麵的“平等”的時候,她的憂慮就來了。
  
  “鳳凰男”當然是婆婆的兒子,兒子的就是自己的,養兒防老,兒子養老天經地義……傳遞香火是兒媳婦的義務,兒媳婦的義務是盡孝……這些在小A眼裏有些荒唐的條文人家說起來多麽理直氣壯,自己反而有點心虛,讀了這麽多年書,研究了這麽些個專業案例,給無數的學生做過心裏輔導,自己現在怎麽變得這樣“小氣”和“斤斤計較”?
  
  小A曾經試圖做個“好媳婦”,做飯洗衣給婆婆過節買禮物,善待小姑子,笑臉相迎所有的七大姑八大姨,這是禮數。那時候還能忍。後來因為孩子的事情,矛盾激化。確切的說,是懷孩子之前,而不像一般鳳凰男家庭,生孩子才爆發。
  
  小A體弱,工作忙,一直也沒見喜訊。剛開始抱著新生代女性的自由姿態對自己也對其他人說,其實有無孩子無所謂。讀書時候的小A是覺得自己有這個自由的,但是真的有麽?屋漏偏逢連夜雨,小A的父親突然過世,讓小A的母親陷入了絕境。母親整天以淚洗麵哀歎自己的命運,又添上每天不停的念叨外孫——當然是外孫而不是孫女。婆婆那麵的催逼隻會有過之而無不及。於是小A走上了治療不孕不育的漫漫長路,甚至考慮試管嬰兒。
  
  小A是幸運的,在往返不孕不育診所的間歇裏,自然有了孩子。小A終於能喘口氣了。生活又回複了幸福平淡美滿的平坦之路上。
  
  小A遇到有過點類似經曆或者麵臨同樣境地的人,總愛以過來人的口氣說:“哎呀,其實當年我也是那麽想的,都說服自己不能生就算了 ,不完美就不完美了,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就好了啊。”瞧瞧這種過來人的優越感!
  
  小A是希望是個女孩,但是媽媽和婆婆都希望是個男孩,小A倔強,偏說這就是個女孩,氣死她們。其實她覺得自己有這個自由,男女我還說的不算麽?
  
  小A是同情沒能有自己平坦之路的人的,比如小A還總是可憐同性戀——就跟自己那時候不能生孩子一樣,不是自己的錯,雖然自己厭惡自己,但是還是接受自己比較好。小A心裏自認為完美,就這麽同情著其他“不完美”的人。
  
  
  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當我聽到“等你長大了就明白了”,總是那麽困惑不解和憤憤然,我當時還不明白,這些不是時間能解決的問題,而是利益問題。
  
  當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以順從為目的中國教育方式的時候,很多年輕一代隨著年齡的增長,過度到了“他們家長”那一邊,也為人父母,所以能理解了“養兒防老”的合理性,因為時間使得他們是“受益人”了。
  
  我認識小A十多年,她也是我認識的一批同齡人的縮影。那些自然而然順著“別人”引導之路走的人,心裏覺得似乎是自由的,當你有一點獨立意識,便遭到無法對抗的力量,但是當你又回頭的時候,就又風和日麗了。
  
  我看著小A的輕鬆神態,一下子變得莫名悲哀。我知道你無法對抗的是什麽,是幾千年來的男尊女卑,是中國這個文化骨子裏的“孝道”,我知道你贏不了,但我希望你心裏明白什麽是對的。但我知道我是徒勞的,就好像她在孜孜不倦教導別人一樣——“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就好了呀”。你沒有勇氣從一開始否定別人,而隻能接受被別人否定的自己。同樣的,我沒辦法證明最後卑躬屈漆的是你自己,而又讓你心安理得。
  
  小A在做講課的時候,大概不斷重複現在這麽流行的“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來開導別人而對自己進行肯定,不然自己難道真的能對所有人呐喊你們都是錯的,我有我的自由,我生而平等,來麵對驚詫的母親和崩潰的婆婆麽?抹掉自我,有時候比對抗容易多了。
  
  我願小A生個男孩,別把上一代的不平等帶給下一代……可能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