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羅大佑(1954-)的名 因少聽流行曲 以為不知道他的歌
1985年我還在香港 屋友失戀???? 天天放“明天會更好”. 也行是曲目動人 也許聽多了 或者因為慈善. 反正她眼淚????未幹 俺已經喜歡上了這首歌.
隻是不知道歌詞和音樂都是他的.
(俺眼裏好像隻有哥哥 梅豔芳 甄妮…)
歌詞據說改的非常多
埃塞俄比亞在1983-85年間遭受了世紀以來最嚴重的饑荒. Phil Collins (1951-)趕在1984聖誕節????前 召集了一幫歌手錄製了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 他們知道這是聖誕節嗎?一個月後 邁克爾傑克遜也糾集一群人連夜在洛杉磯灌錄了 We Are the World 我們是世界. 華人的這首歌出生在同年夏天. 下一年北京也舉辦了‘讓世界充滿愛’ (那時多好呀 跟隨潮流 是世界大家庭的一部分…)
羅大佑歌詞據說是改動得麵目全非
他也習慣了
那時的台灣還沒有什麽底氣 有戒嚴令(1949-87: 是近代第二長, 敘利亞排第一.) 什麽都要審查. 他的橄欖樹 “不要問我從哪裏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還有鹿港小鎮 “台北不是我的家” 被迫改成 “這裏不是我的家” 這些簡單的歌詞令到灣灣當局想入非非 不舒服. 他們那時也最怕提起大陸.
???????? 那時改革剛剛開始 一切都美美的.
三十多年過去了
灣灣人模狗樣的 自立 自理 自力 自勵 做的風生水起 雖然在外交上捉襟見肘 (自2020後有些反轉)還選出來了女娃做總統
反觀???????? 很多人脫貧了 有車代步 有房遮頂 … 但是近幾年的煩心事也越來越多
跑題了
回來說歌星
他的姐姐謙虛的告訴俺 “我哥哥是教父級的, 你應該去聽.”
這也是底氣吧?
大家都知道俺見識短 沒有望過泰山 + 兩眼瞎瞎 所以沒人和俺計較????
聽眾的反應熱烈 有很多人是說粵語的 不知道是不是廣東人還是香港人
其中非常有趣的一點: 周圍的聽眾不停的在說 羅大佑是快70的老人了
前幾個月我去聽Phil Collins 時 (他比羅大佑還大3歲) 雖然杵著拐杖上台 但沒有一個人憐憫或者姑息他的年紀. 都不停的大叫’再來一個’ ????
羅大佑的演唱會 就沒有人要求.
囉囉嗦嗦
說重點
雖然這些聽眾在???????? 但似乎仍然是????????思維
兩種文化 兩種社會形態
… 他們為什麽不覺得羅大佑非常享受演出呢? 世上還會有什麽事比做自己喜歡的事更美妙, 更享受呢?
順便說一下幾近百年的 Kings Theatre 劇場. 建於1929 停業1977. 停前的最後一場電影????是香港產的“李小龍傳奇”.
空閑了好久. 2015重新裝修 恢複舊貌後開業. 有些美輪美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