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The Ungrateful Refugee (2017) 忘恩負義的難民 作者 Dina Nayeri (迪娜·納耶裏, 1979-).
納耶裏是伊朗難民. 8歲時(1988)被醫生媽媽帶著做難民. 碾轉 迪拜 意大利, 十六個月後最終得到美國接受, 來到 Oklahoma City俄克拉荷馬州. 普林斯頓大學; 哈佛商學院; 紐約麥肯錫公司; 嫁/離婚一法國大學同學. 現在是個作家. 畢業後住過阿姆斯特丹 倫敦等地. 她的前二本書 小說 A teaspoon of Earth and Sea (2014, 一茶匙地球和海洋) 和非小說類 Refuge (2017, 難民).
這本書是講述她做難民的經曆和現代難民的苦衷.
移民/難民 有木有對接受國心存感激? 我覺得應該有.
接受國的人應不應該問? 因人而異. 有基本素質的人是不會問的. 慶幸, 我還沒有遇上無素質的人.
移民/難民的話題是近幾年的熱議. 這個不是雞生蛋還是卵. 像伊朗這樣的國,不停的製造難民 - 是製造這個問題的基本根源. 有能力吸收的國家 比如英語係國/北歐/荷蘭/德國等都挺飽和, 有些焦頭爛額 (尤其德國: 一度如此排外的…也是拚了…) 如果伊朗停止出口難民 難民的問題是不是可以得到適當的解決?
"Honestly, as myself, an Iranian girl who has inherited math, and literature, and sport, and whatever the savvy I have, from thousands of years of Iranian excellence, not from America. 老實說, 作為一個伊朗女孩, 我繼承了數學、文學、體育以及我所擁有的一切悟性, 這些都是伊朗數千年來的卓越成就, 而不是美國."
覺得她偏心: 沒有美國高等教育, 她怎麽可以進麥肯錫? 沒有美國護照, 荷蘭/英國 也不會歡迎她.
(我們以前住的小村 有很多伊朗移民: 不合群, 誇耀, 去超市買東西也要砍價...無語.)
‘荷蘭庇護官員問: “你為什麽逃跑?” 伊朗人籠統地說, ‘政府腐敗’, … “謀殺案我不能再說了.” 所以荷蘭官員認定你在撒謊.’
‘一名來自受迫害教派的中國婦女遭受了迫害的教派. 她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 她充分發揮自己的隱私感和羞恥感,來對抗她最重要的故事.她詳細地講述了她的皈依過程,所有這些痛苦的時刻等等. 正如她所受的教導一樣. 但 IND 官員稱她不合作, 因為她不會直接回答’你為什麽離開’. 她發現那部分是顯而易見的.’
文化不同. 是不是應該移民/難民 simulate 融入?
‘有一次, 在一趟倫敦火車上,在擁擠的通勤者麵前,一名阿富汗男子狠狠地打了我的鼻梁一巴掌,導致我的鼻梁腫脹了一個星期.’
這是她的親身經曆 - 難民潮帶來很多問題 移民難民不肯融入, 應該是最大的問題之一.
她非常懷念伊朗. 這麽懷念, 幹脆搬回去, 不就完了? 有些人會說 “哦 我們已經成家立業/根深蒂固… ” 借口而已 想想當初離國時 口袋空空 雙眼漆黑 落地無人 人生地不熟… 難道不比現在回國難多多嗎?!?
1979年, 香港的越南難民潮 深有體會: 港府沒有能力接受. 隻能把他們圈起來, 等待它國接受.
作者激切的陳述難民的苦; 但她沒有提到伊朗政府的作為 產生她和其他的難民. 也沒有看到她積極去改變 ... 有些婊
至少這裏不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