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在美國的中國人和印度人

(2015-04-17 19:13:52) 下一個
昨日我在我的微信群被砸得體無完膚,因為我捍衛了這個帖子: 擂台:全是亞裔娃的藤校就是個 disaster -  我不認識這個作者。帖子的摘要:
很多家長估計看到題目就血壓高了,恨不得進來罵。其實這是事實。大家說起來上藤校,感覺好像藤校就是一塊金錠,拿到手裏,再也不會變質,也不會貶值。但是他們忘了,所謂藤校,不是永遠都牛,學生靠上藤校得到進入社會的敲門金磚,但是藤校也要靠學生維係他們在社會的影響力。那麽什麽樣的學生藤校最喜歡,有社會影響力的學生。奧巴馬也好,紮克伯格也好,都是在不同的領域發揮了巨大影響力的人。藤校並不在乎出了多少醫生,多少年收入上了貧困線的工程師,因為他們對藤校的名聲沒啥幫助。

群中好幾個人說: "垃圾文章。被打壓的群體出不了領袖,所以就應該接著打壓他們?” 這種垃圾文章就不要再轉了吧。挨罵了,還說別人罵得有理,罵得很包容,何必呢。清華北大全是老中,不是也培養了不少棟梁之才?"  。。。。。

像這樣憤怒的口水鋪天蓋地而來,俺身上被拍的青一塊紫一塊。 但是我認為它有可取之處:
1)80% 亞裔藤校 你還會去嗎?(先不說可不可能)
2)亞裔給母校捐款有多少?
3)亞裔缺的就是野心 - 最最重要


精英學校/機構都在尋找 edge/優勢,一個學生/人有過什麽樣的經驗,克服過什麽樣的障礙。一帆風順 等於溫室裏的花,中看不中用。

晚上塗傷口時想起上個月的新聞及對話:好多的媒體都報道了印度10年級學生考試作弊 (AOL, 芝加哥, CNN, 華盛頓郵報 - 猛一看照片, 像不像 leeches 吸血蟲 水蛭?)但是同時我也看到了 拉吉·丹達Dhanda 剛剛晉升為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部門。還有,在財富管理區域裏有這麽多的印度銀行家,他們控製大量貨幣財富。如果沒有誠信,怎麽可能管理自己?…花旗銀行曾有潘迪特 。。 一個白人朋友也情不自禁的大聲說,高資產的地方怎麽會有這麽多的印度人銀行家?!

俺不知道印度人有沒有悶悶不樂的抗議 '藤校打壓' .. 但是俺常常聽到老印 “ 抱團 團結” 人家一人得逞 雞犬升天, 從來不怕裙帶關係。1989 IMB 的 印度人 大概 3% 中國人 15%。 現在 IMB 的印度人 占 60%。 他們懂得蜘蛛網。想解雇一個印度人 比較難 因為牽連太大。看看咱們中國人 都是跑單幫的,都怕裙帶關係的’罪名‘ 。。鏟掉一個中國人易如反掌。反正你就是一個人,沒有什麽影響,沒有顧慮。 我不是鼓吹裙帶關係,不過舉個例子。我們是不是應該改變一下我們的戰略方針? 中國人不能再繼續事不關己, 自掃門前雪。中國人需要有野心, 團結!!

另外轉載了這個: 為什麽要上私立高中:一個父親不得不說的故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ski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jwxc01' 的評論 : 絕對同意:爬梯才是王道。
ski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徒步走天涯' 的評論 : 恨鐵不成鋼!
ljwxc01 回複 悄悄話 在美的中國人是到了該反思的時候了。華裔高管門可以開一個麵向管理的黃埔軍校,迅速提升華裔工程師的管理爬升能力。爬藤是次要的,爬梯才是王道。
徒步走天涯 回複 悄悄話 基本同意作者關於野心和抱團的說法。裙帶關係不是貶義詞,是社會的很多正常關係之一。搞不清楚從什麽時候開始裙帶關係變成了貶義詞。
chiclady 回複 悄悄話 印度人在公司是比中國人抱團。記得有個老印到另一個公司做director帶走了2、3個印度同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