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留學今昔:土豪來哥大捐款 找不到門路,開口問過路人

(2015-02-28 17:15:04) 下一個
具體: 留美。

容閎(1828-1912)是第一個中國學生從美國大學畢業,耶魯大學,1854年. 容閎致力於中國教育的使命, 製作些高等教育的機會,這短暫的努力停止於1881年, 以後就沒有什麽後續活動了。

1900 義和團. 八國聯軍戰敗清朝,我們需在39年中支付4.5億兩白銀足銀給所涉及的八個國家作為賠償。 (根據匯率,這等於美國335美元萬金美元或67000000英鎊)。其中美國所占份額為7.32%。

由於付款過多,羅斯福政府在1907 六月 決定利用差異來創建一個獎學金項目作為中國學生在美國留學用。 第一筆退回款部分包括建立於1911年在北平(北京)的預備學校(肄業館Yìyèguǎn)為中國畢業生升讀美國大學深造,命名為清華學院,也被稱為“美國賠款學校”。這所學校後來擴大到提供四年製本科和研究生課程,並成為清華大學。大約有1300名學生享受了這個計劃, 從1909年至1929年。 我家有幾個親戚也是其中之一。哲學家胡適,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也是。

1929年 清華大學本身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學。 未來的 the Fulbright Program 富布賴特項目的資助國際教育交流的獎學金都是根據這個計劃為榜樣。英國,法國和日本也為為中國學生隨後成立了類似的計劃。

以上都是公款,政府派的。

接下來是 中美 1972 年 建立外交之後, 私人留學慢慢開始流行。下一波將是我這一代,上世紀60年代初. 我看到的第一是率先由我媽媽的同事[熊卉(?)的女兒來到美國,大概在1974年 左右來美國. 她的小姨住在新澤西州幫助 她(我如果沒有記錯)。她上了艾奧娜學院 (新羅謝爾,威徹斯特縣,16英裏東北曼哈頓)。當時,我們總是興致勃勃的等 她 寄回家彩圖照片,是一個巨大的歡樂,是那時時尚又實惠的事情。

當然也有一些官員學生- 我的一個同學就嫁了一個政府特殊津貼的在康奈爾大學, 在1987年。 然而,大多數我這一代來到美國自己,自己打工 半工半讀。


再接下來是
2010 中國畢業生張磊自述:我為什麽捐款給耶魯
2014 潘石屹:給耶魯捐款不是為兒子買“門票” 

再再接下來是 2015 (看右圖):

在哥大上學的朋友:在係樓外碰到了來自中國的一家四口,問我能不能通過給學校捐款/設立基金讓他家姑娘進哥大商學院……誒嘛這是碰到土豪了嗎?

我: 是真的還是你開玩笑?Was is [sic] it real or you made it up?  

在哥大上學的朋友: It is real! (開始我還以為是問有沒有什麽獎學金,然後他解釋了一下他問題的意思我就被震驚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