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推薦信
(2017-07-27 06:54:10)
下一個
出國前我們都習慣用單位介紹信,走到哪兒隻要拿出蓋著紅印的一張紙,對方不會因為你穿著打扮如何而相信你,全靠那張紙上說的什麽。剛來美國時,也是靠一張紙,沒有大紅的印章,而是龍飛鳳舞的簽名。不要小看這一頁紙(也有寫兩頁的,但因為簽名在第二頁,讓人覺得第一頁有偽造嫌疑,所以盡量把內容擠在一頁裏),美國人很看重這個,每個人都離不開被別人寫推薦信或給別人寫推薦信,除非像喬布斯、川普這樣的奇才,一張口就行了,不需要寫什麽。
三十年前年輕的我需要被推薦,第一封推薦信來自美國半導體公司KLA的沙利文(Jim Sullivan)先生。那一年在北京有一個半導體測試儀器方麵的國際會議,大的廠家借機展示推銷各自的最新產品。沙利文先生帶了一位長得像中國人的助手,後來才發現他不會講中文。我給兩個人做翻譯,吃力費勁,苦不堪言,心想沙利文先生肯定不滿意我的表現。
沒想到他回美國後不久寫了一封信,感謝之餘就是對我個人能力的肯定和鼓勵,特別是強調我的工作熱情(passion)和認真態度。信中最後寫道,任何時候我如果去美國的話可隨時與他聯絡,讓我倍受感動。其實像這樣的信對美國人來說很普通、並不算是推薦信,也許沙利文先生簽完字就把這事忘到腦後了。但對我來說,習慣了拿單位介紹信,第一次看到這樣的信,很受鼓舞。這封信可以看成是我的第一封推薦信,也可以說是我後來飛向美國尋找新天地的動力之一。
這封信一直呆在我北京的家中,赴巴黎留學時也沒有什麽用,直到95年決定離開北京投奔在美國的老婆的時候才拿出來看一看,心想也許有機會再見到他。那時候半導體公司集中在矽穀,剛來美國時我住在東岸和中西部,兩年後神奇般地換工作來到加州矽穀,第二次搬家後就住在離這家公司不遠的Sunnyvale。多少次開車路過KLA,不切實際地想拐進停車場,但又覺得自己好笑,離開半導體領域這麽多年了,對KLA做的東西越來越不懂,也許沙利文先生早已不在這家公司上班了。
但是我心裏明白為什麽我不願再見到沙利文先生,因為我不願意讓別人失望。當年他看到的那個年輕人朝氣蓬勃、充滿盼望,而十年後再看同一個人卻已被漂泊生活磨練失去了鋒芒。
二十年來在美國又有很多新的推薦信,有些信我自己也看不到,申請綠卡時請人寫的推薦信覺得有些誇張,他們知道怎樣應付政府部門。但記憶猶新的還是三十年前的這封信,每當我給別人寫推薦信時,總是先想到他。
很多年後聽到喬布斯對年輕人說Stay hungry,Stay foolish我特別有共鳴,出國前的我就是既foolish又hungry,沙利文先生一定看到了。他以敏銳的眼光預見到我將來到美國,百忙之中寫幾句話,不費什麽事,但對一個普通的中國學生來說卻有著極大的推動力,一直被珍惜紀念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