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納帕喝酒,喝到一半時酒保送上一瓶水,詫異半秒後豁然領悟,這是讓我們dilute酒精濃度,上路時別讓交通警抓個正著。可是剛體會到的美酒帶來的滿足感不就消褪了嗎。
醉酒無益處,不可學李白,讓人上癮的東西都是不好的。灣區靈糧堂的牧師有一段時間曾自覺戒咖啡,考驗一下意誌力。我也覺得咖啡不好,讓老年人流失鈣,還影響睡眠。喝葡萄酒吧,種類太多,魚目混珠,容易被騙。這麽多年喝過的回想起來很少有念念不忘的那種感覺。
後來有一段時間著迷Cognac,中文譯作幹邑,度數高,容易醉,但是選擇起來容易,就那麽幾個法國品牌,喝一次就印象深刻,有時看一眼酒瓶就激發出一種滿足感,達到了喝酒的目的。
其實多年來從未間斷的嗜好還是啤酒,從燕春園喝紮啤開始,踏足世界各個角落,品嚐無數精製佳釀,越喝越挑剔,很多時候喝不出滿足感來,因為總覺得這個不如那個,新的不如舊的,進口的不如本地的。
去年聖誕節的時候在Costco買了一箱健力士黑啤酒,一直喝到國慶節,不好喝嗎?平心而論這個酒還是比Costco裏賣的工業啤酒好一點,起碼有那個小氮氣球,出泡沫。但是如果你喝過愛爾蘭都柏林本地產的,或者你喝過疫情前從愛爾蘭進口的健力士,現在一定很失望。
打一個比方,如今人工智能AI寫的東西可以很標準正確,但是缺乏靈魂(soul),不忍卒讀。工業啤酒可以做的很嚴格標準,但是喝不出靈魂來,不值得浪費時間在這種啤酒中。
如何體驗喝啤酒的滿足感,答案因人而異。有人偏愛苦味,有人喜歡甜意,有人隻喝艾爾,有人專找拉格皮爾森。對我來說,不同的時代有不一樣的滿足感。年輕時燕京紮啤填補心靈空虛,是一種滿足。留法時在裏爾情緒低迷,到一位東北大哥家中喝白啤,醍醐灌頂,至今難忘。如今無論喝什麽酒,都喝不出那時的感覺來。


上一篇:國慶節遊納帕酒莊


在酒莊才能喝到店裏買不到的美味啤酒, 而且可以嚐試各種奇妙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