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61)
2017 (51)
前文《送女兒上大學》中提到劉備不看好兒子的前途,長阪坡棄子而逃,當著手下人摔孩子(要是在美國早被鄰居告發),白帝城咽氣時還想著廢掉太子。可是兒子的福氣遠高於年輕時織席販履的老爸。劉禪幼年飽經戰亂,繈褓之中幸虧趙雲保護得以幸免,五歲時差點被繼母帶到東吳當人質,又是被趙雲截下。當爸的應該相信這孩子的未來。
劉禪在位40年,是那個年代裏當皇帝時間最長的一個。諸葛亮對他的評價是天資仁敏又愛德下士。諸葛亮北伐時,劉禪不太同意,但以團結為重,全力支持。劉禪26歲坐穩權力後,廢除了丞相製,設尚書令大司馬及大將軍之職,行政軍事,相互製衡。同時,致力發展農業經濟,與民生息,又維持了近30年的統治,對蜀國人民的貢獻大於其父。
曆史上對劉禪的負麵評價是不戰而降、苟且偷安。亡國之君能生存下來且封為公的很少。蜀國的投降是大勢所趨,要是抵抗,傷亡會很大,讓百姓遭殃。劉禪訓斥不肯投降的兒子說你想要讓滿城流血嗎。"此間樂,不思蜀"隻是其明哲保身的智慧之語。
總之,蜀後主的思想和作為,代表了官二代拋棄先輩革命理想追求享樂的願望,代表了和諧社會的普世價值觀,也代表了出國人員海不歸的哲學理念。也就是說,我們海外華人樂不思蜀的理論基礎是由他最早奠定的。
我最佩服蜀後主的還不是上述三個代表,而是人家能看到珍貴曆史文獻《出師表》的原稿。年青時每當讀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時都淚濕衣襟。能與諸葛亮共事多年更讓人羨慕。諸葛亮用人失誤吃敗仗時,後主安慰有加,勝負乃兵家常事;諸葛亮打了勝仗,後主馬上恢複其職稱。雖未能繼承老爸遺誌,完成興複漢室的大業,卻也為中華文明做出了貢獻。
常言道,兒孫自有兒孫福,各人頭頂一片天。做家長的不能替孩子規劃未來,也不能把自己的主觀意識強加給下一代。我和太太都是學理工的,偏偏孩子從小就對science沒興趣。我們小時候常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現代人早不這麽想了,特別是在美國。我現在所希望的隻是孩子將來能自食其力,健康快樂。在賓大參加新生家長會時,校領導當場民意調查,問家長最希望看到孩子年底前學會的是什麽,絕大多數的回答是,洗衣服。
劉禪在位四十多年,是個英明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