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

(2006-09-05 16:06:23) 下一個
爸爸媽媽的問題:
  孩子還在吃奶的時候,我們就時常給他吃一些其他食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孩子就有一些偏食的習慣,而且吃飯不能定時定量。請問,該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中國母親網專家團隊的建議
時間:2005年09月12日

  壞習慣的形成和好習慣的形成一樣,都是長期培養的結果,所以,如果能切斷那些培養壞習慣的“源頭”,就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
  首先父母要合理地安排孩子一日三餐的飲食,吃飯要準時、定量,最好能讓孩子在固定的地方吃飯,並少讓他們吃零食。
  其次是要講究飯的色、香、味、形,每頓飯都能葷素搭配、粗細搭配,避免式樣、口味單一,以刺激孩子的食欲,讓他每餐攝人的營養都比較均衡。
  再次是父母要做孩子的好榜樣,如果父母自己吃飯就很挑剔,這個不吃,那個也不吃,孩子就很難不挑食了。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父母吃飯都吃得很香,尤其是父親吃得比較多,並暗示孩子吃得多就會變強壯,這樣孩子吃飯的時候心情愉快,就會吃得多一點,而且什麽都吃。
  最後,如果孩子已經有一些偏食的傾向,父母要鼓勵孩子什麽都吃,要有耐心
 中華網健康的建議
時間:2005年09月12日

  要幼兒身體健康,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必要的,而且是最有力的保障。愈早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愈有助於幼兒健全人格的發展。 
  其實對小小孩來說,良好的飲食習慣的培養,應是指他可以和大人一同的正常進食開始。而這裏指的“正常進食”至少需要包括以下幾個條件:
  一、適當、足夠的營養 
  一到三歲的孩子每天所吃的食物達到下列清單,則父母毋須擔心孩子是否會營養不良: 
  1、500克左右的奶製品。 
  2、一兩含鐵質的蛋白質類(肉或蛋)或添加鐵質的殼類食物。 
  3、一杯果汁或一個新鮮水果。 
  4、一份多種維他命(如果孩子不愛吃蔬菜時)。
  二、足夠的分量 
  量的多少應以孩子的體重和年齡來估計。孩子周歲以後,就可與成人吃一樣的食物。
  常有父母怕孩子吃不夠,但孩子習慣性的吃得過多,小小孩胖嘟嘟雖然惹人愛,也使父母覺得很有麵子,養得很有成就感。但是孩子體重過重的問題,到了小學三、四年級後便很難控製,也會引起他生理及心理的一些後遺症。 
  三、定時定量 
  父母應在固定的時間內,提供一定分量的食物給孩子,而不是出去郊遊就隻吃一個饅頭,晚上上餐廳又大吃大喝;或者吃飯時間不固定,有時六點吃晚餐,有時為等加班的爸爸回來,則延到八點才吃;還有一種則是,餐桌或客廳茶幾上永遠有食物,孩子則時時可隨手抓食物吃…
  凡此種種有間題的飲食形態,都會增加胃的負擔,久而久之,非但造成孩子過胖或過瘦的問題,胃也可能會出狀況。
  四、在定點進食 
  理想的狀態是全家人一起在餐桌上進食,如果因為特殊理由,無法全家人在同時間聚集圍桌吃飯,則可為孩子準備一套餐桌椅,這套桌椅也可以兼做孩子的工作桌,畫圖、拚拚圖時皆可使用。隻是當吃飯時,就鋪上一塊小桌布,讓孩子固定在這個桌麵上進食。
  如果孩子離開桌麵,父母便不要追著喂,也不能允許孩子自己將食物帶離桌麵。一定要他回到桌麵來才可以有東西吃,而且當進食時間超過四十分鍾後,就違反了前述“定時”定量的原則,所以父母應該收走食物,不讓孩子繼續吃。藉此讓孩子學習,若不吃便要等待下一餐的進食時間。 
  五、把自己碗內的食物吃完 
  我們讓滿一歲半的孩子自己添取自己想吃的食物,如果找人幫忙,分量不要一次給太多。使孩子可以輕鬆的吃完碗內的食物,進而樂意再添加,如此,可以培養孩子惜褔愛物的觀念,也讓孩子學習對自己負責,自己碗內的要自己吃完,如果實在吃不下便隻好自己找爸爸媽媽幫忙吃,而且下次可得記得不要一次裝太多。
  成人幫孩子添加食物也避免造成孩子“永遠吃不完”的印象,若把食物想成“永遠做不完的功課”,那便是個惡性循環了。 
  六、進食前後的準備 
  進食前我們要教導孩子一定要洗手,進食後則是刷牙或漱囗。讓他從小養成習慣。而進食前若不洗手就不給孩子食物。最好,也要讓孩子學習餐前預備與餐後收拾的工作。 
  七、餐前餐後的預備和收拾 
  吃飯的氣氛可以影響消化的品質,有良好的氣氛,非但不知不覺吃得多,也吃得好(消化好);反之,若是威脅利誘的哄騙,非但孩子咽不下,就算勉強吞下也可能消化不良。而氣氛的營造就從讓孩子擺餐具開始,孩子在邊擺餐具時心中會邊想,這是媽媽的碗,這是我的碗,等一下我要坐媽媽旁邊,他就會開始盼望趕快開動,可以開始吃飯,自然便會吃得開心。吃完飯,我們也該讓孩子學習以下兩件事: 
  1、將桌麵上菜屑、飯屑拾起來放進碗內。 
  2、把髒的餐具拿到洗碗槽。 
  三歲不到的孩子,我們或者很難要求他能遵守餐桌禮儀,但是良好的習慣卻是應從小養成的,成人的態度應保持溫和而堅持,千萬別心疼孩子這餐吃少了一點,就又追著喂他,或是在還不到下一餐進餐時間,就給他吃甜點。更不能常吃糖或油炸食物(薯片等)。
  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就會有完整的營養攝取,自然也就會有健康的身體,所以習慣最重要。爸爸媽媽現在就開始培養吧。






,而不要威逼利誘,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和對獎勵的依賴心理。
  如果父母持樂觀積極的態度,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可以培養出來的。
美國兒科專家斯波克的建議
時間:2005年09月12日

  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    孩子不想自己吃飯,父母有必要去喂他嗎?孩子在12至18個月之間,如果給予適當的鼓勵,完全能夠自己吃飯。但是,如果父母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因此一直把他們喂到2歲、3歲、甚至4歲,甚至還要不斷地催促他們吃飯,這時,如果僅僅告訴他“從現在開始,你自己吃飯吧!”孩子的吃飯習慣還是無法改變。
  孩子此時不可能有自己吃飯的願望,因為他認為父母喂飯是理所當然的,是父母對他的關心和愛護的具體體現。如果現在突然不再喂他吃飯了,就會大大地傷他的感情,使他感到非常不滿。他很可能絕食兩三天,而做父母的又不可能這麽長時間對他坐視不管。等到父母i7.喂他們吃飯的時候,他們便對父母產生了新的怨恨。等父母試圖再次讓他們自己吃飯的時候,孩子已經知道了自己的力量,並看清了父母的脆弱。
  所以,2歲或者2歲多的孩子應該盡早地學會自己吃飯。但是,這是一件棘手的問題,往往需要好幾個星期才能見效。你不能讓他覺得你在剝奪他的特權,而應該讓他覺得是自己想吃飯,你才讓他自己吃的。
  你必須每天、每頓都為他準各他最喜歡吃的飯菜。把碟子放在他前麵,然後去廚房或者另一個房間呆~兩分鍾,仿佛忘掉了什麽東西。以後每天逐漸延長離開他的時間。返回來的時候,不管他在你離開的時候吃沒吃東西,都不要做任何評論,而隻能高興地開始給他喂飯。當你在另一個房間的時候,孩子等得不耐煩了就會喊你,你要立刻過來給他喂飯,並心平氣和地向他表示道歉。在一兩周內,孩子可能會在某頓飯的時候想自己吃飯,但是仍然堅持讓你在其他的時候喂他。在這種情況下也不可急於求成。如果他要隻想吃一種食物.那就不要勸他再吃另一種。要是他對自己能吃飯感到很高興,就應該適當地誇獎他長大了。但是不要過分,以免引起他的懷疑。
  假如在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裏,你給他端去了合他胃口的食物.讓他自己吃,可是10分鍾或者15分鍾以後他什麽也投吃。這時,你就應該想辦法讓他有饑餓感。你可以在三、四天內,把平時喂他的食物量逐漸減少一半。隻要你處理問題機智得體,態度友好,就會使孩子感到特別想吃飯,不由自主地自己動手吃起飯來。
  當孩子能自己有規律地吃到半飽的時候,就應該讓他離開飯桌.而不要再去喂他剩下的食物了。不要在乎他吃剩下的東西。這樣他很快就會感到饑餓,因此,以後就會吃得更多。如果家長接著喂他沒吃完的飯菜.孩子就可能永遠也不會自己吃完一頓完整的飯。所以你隻能這樣對他說:“我想,你已經吃飽了。”如果孩子讓你喂他吃,你可以高興地喂他兩三口,然後漫不經心地表示他已經吃飽了。
  孩子已經自己獨立地吃了一兩個星期的飯以後,就千萬不要再喂他吃飯了。如果某天他感到很累,要求家長喂他,你可以隨便地喂他幾口,然後說些他並不太餓之類的話。我之所以說這些,是因為有的家長由於擔心孩子的吃飯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喂孩子吃飯,所以.等到最終孩子能自己吃飯的時候還是不放心。隻要孩子一表現出對食物沒有興趣,或者由於生病不想吃飯,他們就會重新開始給他喂飯吃。這樣一來,他們原來的努力就會前功盡棄,一切又得從頭開始。
  父母是否有必要陪著孩子吃飯    這個問題要根據孩子平時的習慣和要求,以及家長為此而擔憂的程度來定。如果家長以前一直陪著孩於吃飯,那麽,家長突然離開就可能會使孩子難過。如果家長能很隨便地和孩子說說話,而且無論孩子是不是在吃飯他都顯得無所謂,那麽,陪著孩子呆在房間裏也沒有什麽壞處。但是,如果家長在現實中總是想著孩子吃飯的事情,而且還忍不住地去催促他多吃、快吃,那麽他最好在孩子吃飯的時候離開。當然不應該突然不高興地離開,而要逐漸地、機智地延長離開的時問,讓孩子看不出什麽變化。
  不要誘惑、收買,或者威脅孩子吃飯     家長決不應該采取某種手段來賄賂孩子吃飯。比如向孩子許諾說,他吃一口飯就給他講一個小故事,或者吃完了菠菜就給他表演一個倒立等等。盡管這種做法在當時看來起作用,讓他多吃了幾口飯,但是從長遠看,這樣做隻能越來越減弱孩子吃飯的積極性。再往後就隻能在許諾上不斷加碼來讓他多吃飯,結果,孩子每吃上五口飯就得給他表演一些雜耍動作,直到把家長累得筋疲力盡為止。
  也不要用一塊甜點心,一塊糖果或者其他各種小玩具作為獎品。誘惑孩子去吃飯。也不要教育他吃飯是為了某一個人;或者是為了討爸爸媽媽的歡心;或者為了不得病,長得叉高叉大。也不要讓他僅僅為了把飯萊吃完而吃飯。如果為了讓孩子吃飯而采取用體罰或者剝奪他的某些特權的手段來威脅他,那就更不應該了。
  下麵我重複一下上述原則:決不能用誘藏、收買或者強迫的手段來使孩子吃飯。
  如果你們家裏習慣在吃晚飯的時候,由父母來講個故事或者演奏一段音樂,那麽,隻要不和孩子的吃飯問題聯係起來,那就沒有什麽害處。
  家長用不著逆來順受      前麵我已經說了很多,既要做到讓孩因為自己想吃飯而吃飯。由於我說得太多,所以有可能給一些家長造成錯覺。我遇到過一位母親,過去一直為自己7歲女兒的吃飯問題而愁眉不展——勸說、爭辯、強迫,手段用盡也無濟於事。後來她終於醒悟了:或許女兒有著正常的食欲,願意吃均衡的食物。她也明白了,使女兒恢複正常飲食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催促女兒吃飯。於是,她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開始不斷的向女兒表示歉意。但是,由於女兒長時間和媽媽衝突,已經對媽媽心存不滿。現在看到媽媽這麽順從,就想利用這一點對她進行報複。女兒將滿滿一碗糖倒在自己的飯碗裏.然後就斜著眼睛偷看媽媽驚訝得啞口無言的樣子。每次飯前,媽媽都要問女兒想吃什麽,女兒就回答說:“漢堡包”。媽媽立刻順從地為女兒去買。但是,無論她喜歡吃還是不喜歡吃,漢堡包買回來以後她都會說:“找不想吃漢堡包,我要吃臘腸”。這樣,媽媽又隻好再往商店跑一趟。
  比較適當的做法是這樣的。孩子應該按時吃飯,對其他就餐者有禮貌,不能挑剔飯菜,不能說自己不喜歡吃什麽,以及飯桌上的舉止要符合自己的年齡等。這些都是孩子理所當然應該做到的。家長也應該在準備飯菜的時候盡量考慮孩子(也要考慮家裏其他成員)的喜好.並偶爾問問孩子愛吃什麽,以作為對他們的特殊照顧。但是,如果讓孩子認為一切都是以他們為中心,那就糟糕了。家長對某些食物的限製是明智的,也是正確的。比如對白糖、糖果、汽水、糕點以及其他缺乏營養的食物就是需要限製。隻要父母知道該如何去做,就可以在不爭吵的情況下實現這一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