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日常的日常(七十六)新年憶舊

(2019-01-01 16:55:04) 下一個

早上起來撿了件T恤穿在身上。鏡子裏一看是張伯伯程阿姨送我的那件。灰白底色上麵有金門大橋的圖案上頭金紅兩色印著San Francisco 。已記不得那是哪一年的事了。二零零一?他們全家祖孫三代自駕旅遊來看我們。當時大家還都是奮鬥狀態。我困在奶吧剛生了第二個孩子,老公在GE工作。難得有遠客到訪其間細節記得非常清楚。張伯伯白白胖胖,高聲闊語邊進門邊握著老爸的手“湯大夫,你過年好呀。”萬裏他鄉遇故知,老爸也高興得連連應著過年好,過年好。趕緊下廚炒菜。半個小時後一大桌的冷盤熱炒擺好。一張黑木桌子正好坐了滿八個大人兩個小孩。我父母,我們兩口子,張伯伯程阿姨,張實姐姐夫妻,他們的大兒子康康還有兩歲多的小女兒。我家孩子剛出滿月躺在搖籃床裏。記得我坐在最外麵的一角。一聽見門鈴就往外跑,奶吧生意不好,來了個客人就隆重接待,根本不敢怠慢。相比之下招待張伯伯一家倒未盡心盡力。反正是有老爸招呼,畢竟他們在國內幾十年的交情。平時經常往來的,張伯伯每次從美國回天津都給我爸媽帶些稀罕的小玩意,我爸則在家給他們聽肝聽肺的,到了又開處方幫他去醫院拿藥。文革期間換房落空,我媽媽還在他家住過三個月。我和妹妹有幾年春節在張伯伯家過年,由張實姐姐帶著樓下放炮。他家條件好出手闊氣一買就是幾掛鞭,根本不屑像我們似地在樓道裏拆了小鞭炮一個一個往下扔。而是在院子挑著竹竿劈裏啪啦一通地放,可痛快了。

且說吃過飯程阿姨挨著媽媽在沙發坐下。細細索索地講長講短。從她的嘴裏我們得知張伯伯他們出國後在舊金山安頓了下來。張伯伯在一家敬老院給人當經理。程阿姨不用做事,在上老年大學。他們生活還過得去。後來女婿,女兒輾轉也到了美國,住在同一個洲。他們女婿小平我們原也認得的。小平哥哥曾在墨爾本大學讀碩士還是博士的。這次租了個中巴去了大洋路,企鵝島,金礦等也算是故地重遊了。大家都是出國不久對西方國家的文化十分新奇,拿美國澳洲風土人情比對國內,興奮地交流著各種信息。張伯伯是三十年代的老留學生,解放後響應周總理的號召從美國回去的。為國效力的他們經濟上得到不少照顧,工資高房子大,但一直沒有政治地位,靠邊站。張伯伯一直隻是天津河北工學院(現在的北洋大學)的一個普通老師。他退休退得早居然連個教授也沒評上,更不要說擔任過任何職務了。張伯伯的才幹隻能在九三學會施展。他是天津市九三學會的一個什麽官,後來經他介紹我父親也加入了九三學會。移民美國時張伯伯和程阿姨都已年近七旬,憑著一點點當年留學生的英語楞是紮下根來,並把張實姐姐從新加坡移民過來。不得不說他們還是很有本事的不是。從另一方麵看美國確實是個好國家。政治製度,社會福利,文化生活對移民都不錯。人隻要真心努力就會存活下來,而且會越過越好。張伯伯他們沒什麽存款,一時買不了房。就住在養老院。工作和住宿一體,省錢啊。看看我們不也是嗎?開奶吧同時帶孩子解決吃喝也解決了住房。當然這種一舉兩得的事現在的投資移民是看不起的。中國出來的人都是現金買房,然後女人孩子留下男的再轉身回去掙錢。說到這,你也許會說這隻是非常少少的一小部分。可就是這一小撮給大家一個普遍印象說中國人都土豪。你,願不願意被歸類到土豪一層呢?好像不錯,有錢好。又好像不願意,土豪土豪,土字在前,代表沒文化,沒品位,人達到衣食溫飽後就沒了下文了。我們閨蜜間“土豪”“土豪”地往往是說某人跳出自己的常規額外揮霍買了什麽,拿“土豪”相互戲虐的正是那些讀了書的工薪族。我估計連土豪本人都不願被稱為“土豪”,他們說自己是163或者188(移民類別)。

且說張伯伯今年五月去世,享年九十四,高壽。他出身山西大地主,早年留洋。取的程阿姨也是大家閨秀,原籍寧海,富商家庭。她姐仨嫁的都是留過洋的。大姐夫留德,二姐夫留蘇,三姐夫張勝霞留美。印象中張伯伯和程阿姨一外向一內斂,一高大一瘦弱,一個愛說笑極具幽默一個細膩總是擔心抱怨。當時在國內他們算是有錢人,工資高住房條件好且有保姆服侍。為什麽還要出國呢?這個問題隻有本人能回答。就和我們自己一樣,出國的原因各不相同。這一選擇的對錯之有自己才能判定。還是那句話,不多想埋頭走路便是因為方向正確。

2015年一月我們全家去美國時拜訪張實姐姐,張伯伯和程阿姨被接來相聚了兩個小時。張伯伯倆一如老年人隻是話多行動不便,並未呈更多老態。不想那次竟是最後一麵。回顧我所知的他們的一生,不禁感傷又欣慰。時值新年寫下本文以懷念張伯伯和程阿姨。也記錄當初奶吧奮鬥的兩年。願所有的真誠善良和勤勞被生活善待,願張伯伯程阿姨地下有靈,祝張實姐姐一家幸福如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