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店有幾年了。當初開過便利超市,咖啡館餐館,生意忙的時候缺人手得和打工的學生一起收款,端咖啡,打掃衛生,拾遺補缺什麽活都幹。服務過的客人數不過來,印象中沒受過氣。十分慶幸是在澳洲開的店而不是在中國。今天讀到的一個小故事讓我頗有感慨。
“幾年前隨一個團隊到悉尼參觀,因為我們臨時決定去一個中餐館吃晚飯,所以需要等位。負責為我們整理餐桌並上菜的服務生是一位廣東來的留學生,正正悉尼大學讀博士。看到那麽多祖國同胞,他表現得即高興又賣力,特別聽說我們是廣東來的,高興得不斷和我們說粵語。
可這種和諧的氣氛沒有維持多久,我們的這位留學生就開始有點招架不住了。’水,這水怎麽還沒送來?’ ‘你怎麽那麽慢啊,上菜啊,我們餓死了’ 、 ‘你來悉尼這麽長時間了,不知道顧客就是上帝嗎?’ ‘你就這麽對待上帝啊?叫你們老板來。’
剛才還是一臉燦爛的小夥子,一下子蔫兒了,眼淚在眼眶裏打了個轉就掉下來了。我和一位財政局的團友馬上把他拉到一個角落,安慰了他半天。他非常委屈地說,看到自己的同胞真是發自內心地感到親切,想盡全力為同胞服務,可同胞的態度實在讓人失望…..”
想來想去他講的這種客人在國外應該是個別的吧。也就是在中餐館又碰到的是中國背景的服務生,才給某些人機會耍威風。在中國國內確實是分貧富貴賤的,有錢人或者說花了錢的就可以頂著“上帝”的帽子在商場裏,餐館裏作威作福,對服務生呼來喝去的。那些打工仔也認頭,能低眉順眼地忍著。轉過來等他們消費時又會對服務人員嗬斥貶損甚至刁難。整個社會形成一個怪圈,即人人都從老板,客戶,“上帝”那兒受了氣轉而發泄在下麵的人身上。如果不幸的是下麵沒有什麽人,就隻好在吃飯的時候發泄在餐館的服務員身上。顧客就是上帝,中國人早已習慣地認為花了錢就是爺,給他們斟茶倒水的就是店小二。很多人就餐時對待服務生的態度都不太好,起碼不夠尊重。
話說旅遊到一新地兒都怕欺生被騙,怎麽還會得瑟?其實是這些壞習慣已在某些人身上積重難返,隨著他們的腳步跨出國門,對待服務性行業人員的惡劣態度也被帶到了國外。原先在市中心開便利店,時常碰到住在附近的中國代表團。當時他們都隻買回國禮品紀念品,很少為自己花錢消費。便利店賣的糖果飲料又價格偏貴,所以他們隻是偶爾進來轉一圈看看西洋鏡。慢慢地也有大款來買Tim Tam餅幹, M&M 巧克力的,等到後來中國遊客越來越多,越來越油兒了,就知道我們這兒賣咖啡有開水。往往是團裏第一個人哆哩哆嗦打完開水就走,緊跟著就有兩三個人來做同樣的事。我們一般見怪不怪,隨他們去,不買東西捧個人場也好。久而久之就有中國遊客來買東西了。開始我們店裏的女孩一看是中國人就覺得特親,直接用中文對話也方便。得,這一來,那些遊客就來勁了,有要求用我們私人廁所的,有買瓶礦泉水挑半天還要劃價的,有領隊要回扣的,有司機讓我們幫著運水到車上的,態度也變得倍兒橫。簡直了!後來我就告訴所有打工的,在店裏一遇到國人堅決說英語,公事公辦,不卑不亢。中國客人一般都立馬客客氣氣素質高起來。就算他們要擺譜,說著外語發飆也不那麽容易吧。
感謝上帝,時代在進步,中國在發展。留學生一波一波地回國也帶去新的價值觀,相信表麵上的人人平等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