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00)
2007 (142)
2008 (123)
2009 (93)
2010 (67)
2012 (58)
2019 (57)
2022 (100)
2023 (112)
去海法市的目的之一是想參觀Bahai Garden(巴哈伊花園)。這座由伊朗人出資建造的神殿,主要供奉伊朗人Báb。有關Bahá?í Faith (巴哈伊信仰或教),我覺得它像是“統一教”,就是把世界上各個主要宗教統一起來(不保證正確 - 筆者注)。
我們是清晨從約旦出發,沿途又去了紅海戲水(主要滿足我的虛榮心),所以耽擱了一點時間。然後在去海法市的路上有堵車(有五、六條車道),所以到的比較晚。
在以色列,用美國駕照是可以開車的。因為以色列的道路管控係統跟美國是一樣的,所以駕照就可以通用。但是,在以色列開車跟在美國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出口很少。有時候你開錯一條道,你會要用十幾到幾十分鍾的時間才能倒回來。不像在美國,下一個出口就是幾分鍾的路。
這當中的原因嘛,在美國你可以在深山老林裏居住(開發的),單門獨戶。但是以色列當局為了建立有效的安全保障,以色列人都是在一個個定居點內生活,所以高速公路上的出口比較少。
那麽當我們到達巴哈伊花園的時候,正好超過下午四點,因此我們隻能在外麵觀看。
巴哈伊園的金頂(下圖)。圓頂後麵的大道,是我們後來開車到下麵(海濱附近),然後從下麵往上拍照:
花園的一些格局:
不讓我們進園子的老頭,閑著也是閑著,不過我也並不是太遺憾:
鳥瞰海法市容(海濱,港口,主幹道等):
根據維基百科,很多巴勒斯坦人居住在靠海邊的地區,這裏應該都是比較好的地區。以色列猶太人因為來的比較晚(指以色列建國以後),所以以住其他地區(高地)為主。根據維基百科,這裏也應該是一個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混居的模範城市。
巴勒斯坦人不是正宗的阿拉伯人,他們和猶太人都屬於閃米特人。很多巴勒斯坦人信奉基督教,當然更多的人信奉伊斯蘭教。從上圖往前看,沿著地中海岸,應該有可能看到黎巴嫩。那裏,以色列人和黎巴嫩的真主黨還在階段性的互相炮轟。
因為我們要從下麵走,從左邊往下開,所以又拍了一些市容(如果我知道這些照片可能會吸引眼球,我會拍很多很多的):
有點兒亂,但也絕非戰亂之地。
從下往上看巴哈伊花園
轉了一圈後,我們沿著地中海沿岸向特拉維夫駛去:
很慶幸我有機會在和平時期去遊玩了以色列,聖城耶路撒冷,死海!及其它(約旦)。下一次去,可能要十年二十年以後了。五至十年平息戰亂,五至十年撫平傷口。
我是在八十年代中期來到美國的。在這前後的巴以衝突主要就是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的男孩對準以色列軍人拋擲石塊以及以色列軍人射傷(殺)巴勒斯坦反抗的男孩。當時沒有看到過報道,以色列境內的巴勒斯坦人有什麽動靜。如今這一代人都已經成為過去。
這一次以色列和在巴勒斯坦加沙走廊的哈馬斯衝突,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似乎也異常平靜。昨天有報道是,那裏有小部分巴勒斯坦人抗議法塔赫(巴解)當局對以色列太過軟弱。巴解當局出動防爆警察和高壓水龍等)。比起當年來,這隻是很小的啦。
所以,我在這裏看到的是希望。巴勒斯坦的三分天下(以色列境內、約旦河西岸、加沙走廊),以色列有其二。相信這場衝突過後,以色列可以完全控製加沙走廊。當然,巴勒斯坦問題的最終解決是巴勒斯坦的和平建國。
但是,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境內和平相處(不是說沒有矛盾)。但這裏沒有“再教育營”(TMD),沒有人臉識別,沒有入住登記,沒有各式各樣的對巴勒斯坦人的管控,他們可以自由進出清真寺,可以自由旅行,有言論自由。外國人可以隨意進入巴勒斯坦人的居住區,也不需要向任何當局登記。
以色列建國和中共建政差不多同一時期吧,看看人家的進步,再反觀新疆和西藏,中共當局對維族和藏族人的人身管控。中共有什麽顏麵在聯合國,在世界舞台上譴責以色列人對巴勒斯坦人的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