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51)
2018 (58)
2019 (53)
2020 (76)
2021 (93)
2022 (84)
2023 (102)
朱聿鍵在福建繼位,朱以海在浙東監國,就當時的形式來看,南明方麵弘光朝廷雖然已經滅亡,但南明政權還控製著福建,廣東,廣西,湖南,貴州,雲南幾個全省和浙東,贛南地區(四川在張獻忠控製之下),人力和財力還相當可觀。而清朝統治者在摧毀了大順政權和弘光政權兩大對手後,錯誤地判斷了形勢,以為隻要稍事招撫,全國即可平定。
1645年六月,英親王阿濟格率師凱旋,九月,豫親王多鐸也領兵回京,當時換了一位年輕貝勒勒克德渾鎮守南京。勒克德渾兵力比多鐸弱很多;此外還有奉命招撫江南各省的內院大學士洪承疇和一批投降不久的漢軍。如果僅就兵力對比和人心向背而言,南明當局理應有機會利用清軍主力北返的時機有一番作為,然而,南明地域雖廣,各派勢力卻在很大程度上陷於各派紛爭,朝廷虛有其名,無法組織有力的反攻。
隆武朝廷和魯監國政權都是在國內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的形勢下建立的,他們的共同特點是抗清複明。魯監國政權控製區域太小,影響不大,抗清的主要力量是隆武朝廷。隆武帝個人比較有個性,他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在總體戰略上,一反弘光朝“平寇”(即鎮壓農民軍)為主的方針,改為“禦虜”(即抗清)為主。奉行“聯虜平寇”方針的弘光朝被清軍打得土崩瓦解的教訓,使得擁明勢力認識到社稷存亡的主要威脅來自滿洲貴族建立的清朝。朱聿鍵洞察客觀條件的變化,總結弘光覆亡,潞王降清的教訓,樹立起抗清大旗,他即位十天後,就誅殺了清朝派來招降的使者,發誓要親率六師,禦駕親征。這次親征後來由於鄭芝龍兄弟的阻撓,沒有實現。朱聿鍵在基本政策上的轉變,是值得肯定的。聯合農民軍共同抗清,是從隆武時期開始的,後來的曆史證明,如果沒有大順,大西農民軍的聯明抗清,南明政權不可能延續近二十年。
其次,朱聿鍵針對萬曆以來黨爭給國事帶來的危害,提出了消除黨爭,“用舍公明”的方針。隆武帝在用人取舍上力戒門戶之見,不咎既往,隻要參與抗清就量才使用,在這一點上他的見識比那些以正人君子自命的東林-複社骨幹人士高超得多。
第三,隆武帝在南明諸統治者中是比較關心百姓的。為了減輕民間疾苦,他施政的一個重點是整頓吏治,嚴懲貪汙。規定“小貪必杖,大貪必殺”。當他聽說被清朝逼迫剃發的軍民往往遭到南明官軍誅殺時,特別下詔“有發為順民,無發為難民”,嚴禁不分青紅皂白濫殺無辜。這個政策同清廷的“留發不留頭”形成鮮明對照,在當時是很得人心的。
第四,隆武帝的個人品德在南明諸君中也是很罕見的。不少史籍中記述他喜歡讀書,無聲色犬馬之好。做了皇帝後仍然保持本色,自奉其儉,他身穿土布黃袍,安貧若素。
以上這些特點顯示出,朱聿鍵銳意恢複,是一個有誌向的皇帝。(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