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玉米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紀念瓦爾特——關於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2016-06-07 07:16:13) 下一個

 前些日子在前南斯拉夫老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中扮演英雄瓦爾特的老演員日沃伊諾維奇過世了,網上有許多文章紀念或懷念他,有的還配有瓦爾特電影裏的經典片段。看了文章介紹才知道“瓦爾特”的真名叫日沃伊諾維奇,這個名字不好記,以後也未必記得住,但“瓦爾特”的大名和電影裏的那個讓人佩服的大英雄的生動形象早已在記憶裏紮根,過多久大概都不會消失的。

  雖然已經過去許多年了,當初有關瓦爾特的一些記憶片段依然鮮活如在眼前,翻出來重溫一下,也借此懷念一下這位自己所喜歡的英雄偶像。

  當初《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電影剛上映時一票難求,那時我們有個鄰居,外號叫做燈泡頭——其實他的頭並不像燈泡,先看了那個電影,回來給我們講故事。燈泡頭故事講得好,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坐在電影院裏看電影。記得他講完時天也黑了,大家聽得入神,故事結束時拉開電燈,如同電影院裏散場一般,好像有點意猶未盡,悵然若失的感覺。

  後來看了電影,覺得比燈泡頭講故事更加精彩許多。雖然從燈泡頭那裏已經知道了故事情節和人物關係,可是依然被電影深深吸引,沉浸在故事發展和電影視覺音響效果之中,渾然忘記時間,看完隻覺得兩個小時實在太短太快。

  《瓦爾特》電影的題材情節和人物塑造都很好。德軍出於戰略需要必須實施和完成運送原油的“勞佛爾行動計劃”,為保證該計劃的順利施行必須首先消滅活躍於薩拉熱窩的南斯拉夫抵抗組織;而瓦爾特所領導的抵抗組織則要挫敗德軍的“勞佛爾行動計劃”。為此實力懸殊的敵我雙方你死我活展開不對稱對決。電影裏屢設懸念,情節撲朔迷離,為了消滅對手,敵我各自都不擇手段,互相滲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德軍為消滅瓦爾特領導的抵抗組織不僅利用叛徒和奸細,還像模像樣搞了個假瓦爾特出來誘使遊擊隊上當,而瓦爾特和他的抵抗組織大智大勇,使用巧計甄別清除叛徒並一舉擊斃假瓦爾特,最後抵抗組織雖然蒙受了不少戰友犧牲的代價,瓦爾特與他的夥伴終於還是成功炸毀了德軍運送原油的列車,從而徹底粉碎了德軍的“勞佛爾行動計劃”。

  電影情節的安排頗為巧妙:開場不久,瓦爾特便在戰鬥中亮相,與他的幾個夥伴先炸毀橋梁,後遭遇德軍巡邏隊,黑暗之中發生激烈槍戰後脫離險境。可是剛脫離險境,瓦爾特卻自投虎口跑到黨衛軍上校那裏去了,原來這個瓦爾特並非真正的瓦爾特,而是一個老牌特務冒充的山寨版瓦爾特,為的是以假亂真獲取遊擊隊的信任掌握機密從而一舉從內部瓦解遊擊隊。另一方麵,真正的瓦爾特卻一邊領導遊擊隊與敵人戰鬥一邊神秘地隱瞞著真實身份。他的大名敵我雙方無人不曉,卻除了很少幾個遊擊隊骨幹分子以外,沒人知道瓦爾特究竟是誰,以至於德軍甚至一度懷疑瓦爾特其人是否真實存在。電影裏的另一位主要角色遊擊隊員吉斯是瓦爾特的超級粉絲,一直想要認識瓦爾特而難以如願,直到電影結尾時,他與瓦爾特的得力助手蘇裏和另一位老練的遊擊隊員彼爾德一起炸毀德軍軍用列車,完成粉碎敵人“勞佛爾行動計劃”的艱巨任務後,他才如願從蘇裏和彼爾德那裏知道原來瓦爾特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就是身邊這個一直與他一同戰鬥的彼爾德。

  與美國電影裏類型化的超級英雄不同,瓦爾特是英雄也是普通人,他智勇皆備,但依然需要組織和同伴的支持與合作,他設計使敵人露出馬腳,但也被敵人算計,在電影裏有一回他幾乎陷入敵人設下的圈套,為了救他平日裏以鍾表店老板身份為掩護的老遊擊隊員謝爾德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瓦爾特勇敢也不失幽默,他的口頭禪是“誰活到最後,誰就看得到”,他用計逼使假瓦爾特暴露真麵貌後與之先槍戰後徒手格鬥的場麵扣人心弦又暢快淋漓,給人印象深刻。總之,瓦爾特為反抗侵略者和保衛自己的民族而戰,是那種真實可信,讓人覺得可親可敬的英雄,其英雄形象豐富飽滿深入人心,使人喜歡並難以忘懷。值得一提的是電影裏的幾個次要角色也都性格鮮明各具特色,比如與瓦爾特形影相伴的親密戰友蘇裏,沉默寡言而身手矯捷機智勇敢;瓦爾特的超級粉絲遊擊隊員吉斯詼諧幽默生性樂觀,在與瓦爾特共同戰鬥的過程中成長成為堅定而老練的遊擊隊中堅分子;還有那個嘴上留著胡子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的鍾表店老板謝爾德,對女兒慈祥柔情又深沉含蓄,麵對危機時沉著冷靜聲色不動,為了救瓦爾特單身投入敵人包圍圈,擊斃假冒遊擊隊的特務後從容赴死。凡此種種都令人印象深刻而受感動。以瓦爾特為主,這些形象鮮明飽滿的遊擊隊員的英雄群像共同使得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成為當時中國觀眾心目中最經典的二戰電影之一。而瓦爾特這個角色也深入人心成為那個年代中國人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英雄人物。

  《瓦爾特》電影上映後,陸續還有不少南斯拉夫電影電視在中國上映,表現二戰時南斯拉夫遊擊隊抗擊納粹德國的題材居多,偶爾也有如《臨時工》之類表現南斯拉夫普通市民現代日常生活的。我通過那些電影電視對南斯拉夫這個遙遠陌生的國家和民族得到一種印象:覺得南斯拉夫人民在戰爭年代是英勇善戰的,在和平年代的日常生活中則是富有生活情趣和幽默感的。

  在《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之後上映的南斯拉夫二戰片中,無論故事情節還是人物塑造,鮮有能夠與《瓦爾特》比肩的。稍後出來的《橋》也不失為一部好片,片中插曲《老朋友再見》成了日後許多中國人都能哼唱的歌曲,但其情節基本抄襲自格雷高裏派克主演的美國二戰片《納瓦隆大炮》,與原創的《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不可同日而語。《橋》裏的主角老虎也是由扮演瓦爾特的日沃伊諾維奇所扮演的,但由於瓦爾特的形象刻骨銘心,無論日沃伊諾維奇之後在哪部影視作品裏出現,也無論他扮演何種角色,看到那張臉我們總是習慣於稱其為瓦爾特。

  瓦爾特不僅可以是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的簡稱,是電影裏那個英雄人物的名字,在某種特殊語言環境裏也可是一個修飾詞,用以形容描繪電影作品的驚險曲折。記得瓦爾特電影上映之後,有一次羅馬尼亞也有一部二戰片上映。配音演員楊成純——就是《追捕》電影裏矢村警長的配音者,在電影上映之前在電視裏和報紙上宣傳那部羅馬尼亞電影,他所用的最頻繁的宣傳用語是:比瓦爾特更瓦爾特的驚險電影。

  《瓦爾特》電影上映後,報紙上曾有文章介紹瓦爾特的扮演者日沃伊諾維奇,說他是南斯拉夫最負盛名的演員,出演過無數英雄人物形象;在銀幕裏他是受人尊崇的英雄,在銀幕外他則是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元帥的崇拜者。記得讀過的文章裏介紹說,他曾對鐵托元帥說:您看我消滅了那麽多德國鬼子,自己也犧牲了無數次,您是否可以給我頒發一枚勳章?引得鐵托元帥開懷大笑。

  八十年代末,我出國去日本之後再沒有看過南斯拉夫電影。九十年代中期回國探親時,有一次在報紙上看到一篇文章敘述中國足球名將範誌毅去南斯拉夫踢球時特地尋找他兒時的偶像瓦爾特。兩人並有合影,“瓦爾特”嘴上蓄了胡子,身體略微發福,但風采依舊,風度不減當年。

  1980年南斯拉夫強人鐵托元帥過世,之後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間矛盾衝突加劇,終於刀槍相見付諸武力。曆經克羅地亞獨立戰爭,波斯尼亞戰爭,科索沃戰爭之後,原來的南斯拉夫已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波黑和馬其頓等幾個中小國家。相互之間衝突不斷,戰事頻繁,背後則有大國之間的明爭暗鬥。衝突各方各自有理,各自都自認並號稱為正義或道義而戰,各指對方為惡魔。99年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盟,美國人順帶一並“誤炸”了中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再後來鐵托死後的另一個前南斯拉夫強人和前南斯拉夫總統米洛舍維奇被美國人從家裏捉走了。所有上訴種種對於不懂南斯拉夫曆史和國際政治的本人而言雖然看的眼花繚亂,卻也看不懂其中的是非因果的。隻是想到曾經統一而繁榮的南斯拉夫聯盟在強人鐵托過世之後不久便分崩離析,英雄瓦爾特和他的戰友——雖然是電影裏杜撰出來的——曾經用生命保衛的英雄城市薩拉熱窩也再度陷入戰火,總是難免覺得十分遺憾和可惜。

  歲月匆匆,前南斯拉夫和它的創建人鐵托都已成為曆史。英雄瓦爾特現在也駕鶴西奔了,希望瓦爾特和他的戰友曾經用生命保衛過的城市薩拉熱窩今後永遠戰火不再,生活在那個城市裏的人民能夠長久得到瓦爾特在天之靈的庇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czhz 回複 悄悄話 《老朋友再見》(是“ 啊, 朋友 再見 !”)
邊走邊瞧 回複 悄悄話 瓦爾特不是杜撰的。真有其人。電影情節當然是杜撰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