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早餐——油條豆漿。(網絡圖片)
霸氣十足的麥當勞輸過誰?這回輸在了中國。沒辦法,麥當勞一點點地被中國人打扮、改良,弄得幾乎已經麵目全非了,真是管不了了。現在麥當勞要把中國的經營權轉讓,讓中國人愛怎麽玩就怎麽玩吧。
這也是入鄉隨俗的結果,情理之中,意料之中。什麽叫入鄉隨俗?入鄉隨俗就是跟著當地人民的風俗習慣走。當地人上鞋不使錐子,你就得跟著上鞋不是錐子;當地人先喝湯後吃飯,你就得跟著也這麽做,不能先吃飯後喝湯溜溜縫。餐飲業的入鄉隨俗就是跟著當地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走。中餐到了美國,得適合美國人的口味,因此就有了左宗棠雞,就有了古老肉,就有了Lucky cookie。美國餐,尤其是快餐,到了中國之後,也得跟著中國人的口味變化。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肯德基到了中國,年輕人都嚐個新鮮,在北京的前門大街上排長隊,當年我也湊熱鬧去了一回,還有店裏雇的保安維持秩序,可見當年開店的盛況,摩肩接踵。不光是肯德基,後來有了麥當勞,場麵也是火爆,還有的年輕人趕時髦,選在麥當勞當他們結婚典禮的場地勞。人家覺得沾點洋味兒高大上,過癮,有麵子。可是過了幾年,這種新鮮勁兒沒了,沉澱了,火爆的場麵消停了,老百姓還是得回歸過日子的習慣。
要說洋快餐對中國社會有沒有衝擊,那是肯定的。年輕人、小孩子比較容易接受洋快餐,要說是賣個漢堡包吃,小孩子肯定喜歡,沒意見;但對於我們這些幾十年吃慣了中餐的上了點歲數的人來說,洋快餐頂多就是拿來嚐嚐味道的,沒轍了為了充饑,吃一頓也無妨。但當頓飯吃就受不了。
所以,肯德基、麥當勞這些典型的西式快餐到了中國,就潛移默化地被本地化了。怎麽本地化的?第一,材料,也就是食材,單從成本的角度考慮就得本地化,外來的食材不現實。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豬肉牛肉雞肉、蔬菜調料作料,都是本地的了。味道當然也稍微有變化。第二,員工,板上釘釘地要本地人。第三,最關鍵的,消費者除了本地人還是本地人。這就引出了問題。本地人的口味要不要適應?肯定的。所以,這些年,我們就看到,中國的肯德基,不光是炸雞腿炸雞翅膀,百事可樂、可口可樂,為了適應嘴特別刁鑽的本地人的口味,肯德基也賣皮蛋瘦肉粥,也賣鹵肉飯;麥當勞除了賣漢堡包炸薯條之外,也賣油條豆漿,也賣綠茶Latte(拿鐵);7-Eleven也賣獅子頭炒菜盒飯……
美國有很多快餐店,連鎖的,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wendys,Carl Jr. Jack in the Box,InNOut,Subway……快餐店的漢堡,味道都大同小異,都是兩片麵包中間夾肉夾菜。中餐也有快餐,餡餅,包子,肉夾饃,卷餅,現在已經基本沒了的菜包,解饞解飽。早餐呢,就更豐富了,油條、油餅、肉包子、炒肝、豆腐腦、餛飩、豆漿、皮蛋瘦肉粥、皮蛋魚片粥……太多了。要說味道,還是中餐味道最棒,而且一個店鋪一個味兒。
中國人吃東西,嘴刁,要吃味道。偏偏要吃不同的味道。這跟老美正好相反,美國的快餐,到哪兒都是一個味道。麥當勞,不管在倫敦吃還是在紐約吃,進快餐店之前就知道是什麽味道,吃了之後,證實了原先想的不錯。中餐不然,值錢就值錢在味道的特別,別家做不出來的味道。所以,老美的快餐是工業產品,中國人的中餐是藝術品。
現在,麥當勞和肯德基本來應該是入鄉隨俗,但現在被中國人弄得眼花繚亂。皮蛋瘦肉粥什麽時候進了肯德基的菜單?油條豆漿什麽時候進了麥當勞的菜單?這兩家看來受不了了,要把在中國的經營權轉讓出去。據說現在已經有中國的餐飲界領軍公司準備接手了。
這是件好事。麥當勞跟肯德基在中國越來越覺得不好玩了,實在招架不住。今天弄個皮帶瘦肉粥來,明天再弄個小籠包來,後天再弄餡餅來。有完沒完?
肯德基在中國賣鹵肉飯。(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