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郭劍

記錄世界名人的真實嘴臉
個人資料
僑報郭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川普修牆 從長城改到大柵欄

(2016-11-24 01:02:54) 下一個

      美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川普通知我們說,在美墨邊境修建一堵牆,就像中國的長城,能阻擋非法移民入境。沒過多久,偉大導師川普又開導我們說,為了省點錢,更為了提防沒事幹的孟薑女哭倒一截子長城,比辛辛苦苦幹重活的勞工還出名,咱把高築牆的計劃改成弄個大柵欄吧。

      不得不承認,也不得不說,川普勝選美國總統之後的幾次公開露麵,其言談舉止不再像共和黨內初選的時候那麽瘋狂,越來越讓人看上去像個好人了。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後,有人遊行抗議,有人厲聲譴責,有人等著看笑話,有人盼著看神話,尤其是他的移民政策,選前選後讓那麽多人心神不定,惶惶不安,到底上台之後驅趕非法移民的說法還算不算數?怎麽落實?都是個問題。有心神不定的,就有深受鼓舞的,現在就有一幫懷揣著“不到長城非好漢”理想的人到美墨邊境當義工,不僅自己出勞力,還帶著家夥什兒,還自己出材料,非要把川普的建牆方案盡快變成現實不可。

中國的長城有兩千多年曆史,如今已變成旅遊景點。這說明當年的投資是有長期回報的。

      川普在美墨邊境建牆的諾言,在他當選之後借公開露麵開口說話的機會稍微變了點調,解釋說,部分地區可以修築柵欄,而不是鋼筋水泥牆。這麽一說,就有了彈性。如果說建牆,建造一個3200多公裏(大約2000英裏)的牆,就跟中國的長城在地圖上看到的距離差不多。如果修柵欄,那就相對簡單了。牆,英文叫做Wall,柵欄,英文叫做Fence。不管是什麽,Wall也好,Fence也罷,個頭尺寸都不小,都稱得上“大”。或者是Great Wall,或者是Big fence。之所以必須“大”,是因為牆也好,柵欄也罷,都得起到阻擋的作用,不能矮,也不能小,太矮太小,墨西哥兄弟姐妹們踩著高蹺邁腿就能過來。

美墨邊境的隔離牆沒有幾年的曆史,將來變成旅遊景點之後,估計也能收回建築成本並賺錢。墨西哥在這方麵占便宜了,現在不用投資,將來也能賺這個旅遊景點的錢。

      一般情況下,地球上的人工大型建築,到後來都能變成一道風景線。中國的長城就是旅遊景點之一,翻譯成英文叫做Great Wall,再由英文翻譯成中文,翻得土一點,就是一堵大牆。中國的長城有兩千多年的曆史,在地球上是人工奇跡之一。如果美國也建這麽一堵大牆,登月的宇航員大概能用肉眼看得見。川普的修牆計劃打一開始就讓人聯想到中國的長城,所以這個修牆計劃從名稱上就有了中國元素。

      現在變了調之後,部分地段可以修成柵欄,而柵欄的工程也不小,要修柵欄,也必須是個大柵欄。這就讓我們很容易再次聯想到中國。在北京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前門大街一帶有一條商業街,名叫“大柵欄”。這三個字寫在紙上,印在地圖上,北京當地人沒覺出什麽不對勁,可在外地人嘴裏念出來就不一樣了。外地人把這三個字就念成“大柵欄”(大炸籃),而北京人管“大柵欄”不念“大炸藍”,念做“大拾爛兒”(Da shilar)。“大柵欄”(Da Shilar)這條商業街道裏有著名的內聯升、同仁堂、六必居、瑞蚨祥……由於老字號多,又叫得響,所以又是一道街景,外地人外國遊客都慕名前往,感受一下北京城的商業氣氛。

美墨邊境的大柵欄有高度,不是踩著高蹺就能邁腿過來的。

      “大柵欄”的來曆有據可查。明朝的時候,大概應該是永樂年間,前門外有一排一排的房子,是為店鋪設計的排房,叫做廊房。有廊房一條,廊房二條,廊房三條,廊房四條。大柵欄就是廊房四條。這一帶商鋪比較多,逐漸變成了商業一條街。另外在清朝乾隆年間,城外要強化治安,要求街道胡同修建柵欄門,每天晚上到點之後就拉上柵欄門,起到治安的作用。廊房四條的商鋪店東們出錢修了個比其他地方都尺寸大的柵欄門,遠處看,大柵欄門特別搶眼,成了一道街景,後來人們就把廊房四條改叫“大柵欄”。光緒年間,大柵欄發生了火災,大柵欄門沒了,但這條商業街名仍叫“大柵欄”。2000年,北京的“大柵欄”又憑想象重新修建了一個象征性的“大柵欄”。至於“大柵欄”為什麽被北京人念成“大拾爛兒”,有很多說法,莫衷一是,反正您記著有這麽回事兒就行了,不必深究,因為那是學者的事兒。

北京的大柵欄,單憑這個響亮的名稱,就能讓店鋪的租金比別家的貴。可見,修建大柵欄絕對有商業頭腦。

北京大柵欄的老字號可不少,內聯升、同仁堂、六必居、瑞蚨祥……還有那讓您垂涎欲滴的狗不理包子鋪分店……

      川普,這位當選總統,也許連他自己都沒想到,說什麽話,辦什麽事兒,不管願意不願意,也別管有心無心有意無意,都能跟中國扯上關係。沒想跟中國扯上關係的都離不開中國元素。要不我怎麽曾經說過,川普是長期潛伏在美國的中國臥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