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猴年中國中央電視台(央視)春晚落幕了,海內外華人以吐槽這種新時代最親切的追捧方式表達了內心對每年一次的大型春晚的關注和愛戴。可以這麽說,現如今,春晚已經是中國人(包括世界各地的華人)不可缺少的一道過年大菜;而這幾年對春晚的吐槽也與時俱進地變成了一道年味十足的不可缺少的菜外菜,兩者互動密切,互相比著看誰更精彩。兩者缺一不可,而後者作為前者的補充調味品,使中國人過年的年味更足,猴年的春晚以及與之幾乎同步跟進的全民大吐槽毫無疑問是猴年一開始的最精彩談資。
2016猴年央視春晚強大的主持人陣容。(網絡圖片)
看完了春晚,別管是興致勃勃看完的還是耐著性子強弩著勁兒看完的,都跟犯了煙癮似的,忍不住吐上幾口才過癮,這都成了華人社會農曆新年的一種現象。看到這種現象,我個人覺得挺欣慰,因為好不容易才看到一時間華人都團結得跟一個人似的。文化,還真是連接全球華人情感的精神紐帶。
有朋友說這是怪現象。冤枉啊!這怎麽是怪現象呢?明明是意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的。看現在誰不是豐衣足食談道德,酒足飯飽思淫欲,吃飽了撐的閑扯淡呢?央視春晚的工作人員,從總導演到主持人,從燈光道具到影像聲音舞美,從場地觀眾到演員,都使出了吃奶的勁兒想給海內外華人一桌生動活潑的寓教於樂的正能量歡樂盛宴,可偏偏遇到我們這些隊伍逐年擴大的不好伺候的嘴刁的觀眾和網民,不管您有多大的功勞苦勞疲勞,一概是我們瞄準吐槽的活靶子。說真心話,不吐槽就不算過了這個大年。
尤其是最近幾年,誰上了春晚都很難不受到吐槽這種優厚的待遇,因為我們這些網民朋友們最大的本事是總能在雞蛋裏麵挑出骨頭來。誰想不找挨罵,誰就別上春晚。比如今年的六小齡童,人家不愧為猴戲的傳人,不僅形似,更是神似,猴精猴精地被春晚導演早早“斃掉”,好騰出功夫另辟蹊徑,國內轉一圈之後再遠涉重洋,到地球的另一端接著耍猴,那名聲絕對不比上了春晚的低,同時最大的收效就是沒享受到吐槽的待遇。設想,六小齡童今年上了春晚,我們這些見了誰都饒不過的網民能輕易放過他?才不會呢!我們一定把他跟老廉頗比。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大聖老猴,還能“鬧”到什麽程度?現實當中,大聖沒有機會鬧天宮,所以就到了美國,希望鬧一次“白宮”。但是白宮安檢比較嚴,退而求其次,鬧了一次紐約的時報廣場,還是快閃型的。
六小齡童率“群猴”在紐約時報廣場快閃了一把。(網絡圖片)
被吐槽這種待遇其實也是挺難得的,因為這個時代想要名聲顯赫,顯赫到招惹狗仔隊偷拍隱私的程度,要麽成為被追的星,要麽成為眾矢之的,二選其一,都挺不容易的。央視春晚被吐槽也恰好說明這台春晚沒白忙活,是它成功的佐證。
第一,我們都聽過一句解心寬的話——一束煙花施放到空中,不論贏得了多少誇讚的目光還是挑剔的毒舌,這本身已經證明是一束不錯的煙花,值得讓人們品頭論足,因為它吸引人,就有很多人評判。如果一束煙花沒人理會,那就失去了施放的意義。同理,央視春晚連續搞了三十多年,弄得再好也膩了;就像一桌酒席,再豐盛,吃多了也膩。說也奇怪,我們過年的飯桌上,難道不是一年接著一年的老樣子老味道?怎麽沒人吐槽飯桌?偏偏要吐槽央視春晚?
第二,吐槽的人越來越多,隊伍越來越壯大,尤其是在網上或者微信群裏匿名吐槽的,言辭越來越犀利,越來越尖酸刻薄,恰好說明我們這些人從頭到尾都盯著電視屏幕在看。不但看,而且還仔細地看,上網翻來翻去地看好幾遍,挖地三尺找槽點。不看,怎麽能出這麽多精彩的段子?這就說明全國乃至全球華人都給了央視好大的麵子。單憑這一點,央視春晚就沒白幹。2016猴年春晚的總導演算是看明白了這一點,所以就不失時機地毫無懸念地給自己打了一個滿分。
第三,央視春晚捧紅的藝人不勝枚舉,上了春晚的名揚四海,起碼混個臉熟,春晚彩排階段就榮幸地被“斃掉”的節目和藝人也同樣逃不過被捧紅的下場,因為我們僅出於好奇心就想知道那些被“斃掉”的節目到底啥樣,看過之後再讚美一番,以表示我們的鑒賞水平個個都比央視春晚總導演高。
央視春晚連續弄了三十多年,帶動了春晚娛樂模式,帶動了春晚消費模式,雖然說是綜合性的舞台藝術,可誰又能否認這也是一種雜拚式的快餐式藝術呢?想欣賞小品的得忍著歌舞節目耗時間,想欣賞雜技表演的得忍受不招人樂的相聲演員耍貧嘴……春晚這台節目,本想討大家的好,無奈誰也不願意輕易買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成了雞肋。所以有人就提議,幹脆取消春晚的娛樂模式,下決心停一年試試。但是,說來容易做起來難,就像美國的快餐,人人都知道那是垃圾食品,可是人人都在忙的顧不過來的時候吃上一口。
因此,我們還是得期待著明年的春晚,也期待著與春晚同步快速衍生出的吐槽段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