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兒小小

疾病真相, 健康生活, 生活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真正的養生是什麽

(2015-04-04 08:17:42) 下一個

本帖是我讀道德經的感悟結合養生的話題而寫的, 主要的目的是揭示我們是誰? 中國人自古最講究德, 那麽德到底是什麽? 從而揭示真正的養生是什麽。另外,如果你對中國人最偉大的經典道德經感興趣的話, 希望這貼也能對你理解道德經有幫助。 還有一句題外話,道德經有很多版本,個人體會是最能體現老子思想的是帛書甲本。

現在我們開始。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這段話講的是,從出生到死亡, 長壽的人十有三, 短命的人十有三,  原本長壽但因追求物質而夭折的人十有三, 為什麽呢, 就是因為追求物質。

“蓋聞善執生者,陵行不辟矢虎,入軍不被甲兵。矢無所椯其角,虎無所昔其蚤,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無死地焉。”

這段話講的是,那些善於養生的人, 在山裏行走根本就不用躲避矢(猜測是有角的凶猛動物)和虎, 參軍不被甲兵打死。矢在他/她身上找不到地方用角頂, 虎在他/她身上找不到地方用爪抓, 兵在他/她身上找不到地方用刀砍。 為什麽呢? 因為善於養生的人身上沒有死地。

那麽誰是善於養生的人呢, 就是修德之人。首先,什麽是德呢?德就是‘無為’-- 不有意為之。這裏我著重強調對當代有著非常重要啟示意義的一類‘無為’‘無以為’ (這也是老子特別列出的一類‘無為’),什麽叫‘無以為’呢? 就是不根據‘前識’來為, ‘前識’的定義很廣, 包括知識, 也包括個人以前的經驗,俗話說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就是根據‘前識’來為。

那麽, 為什麽要‘無為’呢? “道者萬物之注也”, 這句話說的是‘道’在每個人身上 (道德經裏的‘道’也就是聖經裏的‘上帝’,古蘭經裏的‘安拉’),而且“孔德之容, 唯道是從”這句話說的是有大德的人聽從‘道’的,不妄為。 這句話揭示了一個偉大的真相--真正在‘為’的是‘道’。因為‘道’是有無限知識,無限能力的,祂的‘為’對萬物來講是最優的。人的‘有意而為’因為扭曲‘道’的‘為’隻能對人自己不利, 而且在人心裏留下痕跡。你是不是偶然想起以前做的某些事而心裏不平靜? 這就是痕跡的影響。 你是不是總是聽見心裏有聲音? 這就是痕跡的影響。更為嚴重的是, 這些心裏的痕跡將被帶走當你離開這個世界時。

所以修德就是在生活中鍛煉自己的無為,這就是道德經裏說的“聞道者日之有,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從這裏我們看出 當你達到‘無為’的境界時, 你就能夠無所不為, 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從以上看出, 修德的人是真正善於養生的人和真正自由的人,這並不是全部的好處, 道德經裏說到“無為之益, 天下希能及之”。 所以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修德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littlecat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aozhuqk' 的評論 :

做善事是好事,但不心存‘善’之心,就更好了。
littlecat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悟心依舊' 的評論 :

是的,修好自己。
littlecat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fz9465' 的評論 :

“道法自然! 自然非使然,更非想當然。” 是對無為無以為非常恰當的解釋。

謝謝你的詩!
littlecat8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yfz9465' 的評論 :

謝謝你的回答。 再補充一下,日損的是有為 (有意而為)和有以為 (根據前識為), 這個就是修德的過程。 換句話講,修德是一個去除心障的過程, 你排除的心障越多,你的德越厚, 與絕大多數人的'前識'相反--好東西是‘要’, 怎麽會是‘除’呢?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替樓主回複Wiserman:
樓主對“聞道者日損,損之有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有很深刻的理解。即文中說的”不根據‘前識’來為“。或者說是:行為脫離思辨,及思辨產生的習性。道是對“天人合一”的體驗;道由德近。德也可以形容為“平常心”。
但是,對修德要有清醒的認識,它是一把雙刃劍。它是通向道的必由之路,但它同時又是妨礙悟道的根本原因。
因為,如何努力或者修德都是有為。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請問,
“聞道者日損,損之有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是什麽意思呢?
yfz9465 回複 悄悄話 養生實為養心。但心是什麽?這才是人生的課題。心可求否?
道法自然! 自然非使然,更非想當然。獻上最近一首詞。

十六字令 - 然

然,梅蘭竹菊照怡漫 溯桃源,桑蟬潤幽然。
然,琴棋書畫沐心涵 朝天悅,睿智於浩然。
然,行住坐臥盡尤參 承無意,正道曲自然。
悟心依舊 回複 悄悄話 我們可以指責別人,但我們自己得先做好自己,修好自己。也許到那天,指責或者不滿甚至仇恨就會減少或消失了。
daozhuqk 回複 悄悄話 說的好,養生要先養心,養心要先修德,修德要先向善。才能趨利辟害,平安無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