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招生辦公室算是中國留學生圈子裏傳說最多的地方了,每到申請季總會有各式各樣的謠言興起,弄到申請者們人心惶惶。事實上,這種無謂的恐慌更多是源於大家對招生辦篩選方式的不了解。在完成自己的本科申請後,我對招生辦的工作產生濃厚的興趣,希望能揭開這一層並不算神秘卻又困擾眾人的麵紗。但因為本科是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學習,華府濃厚的政治氛圍也充分的感染了我。因此,大學期間將實習的重心更多放在與政治相關的行業中,並有幸在美國國會和華盛頓特區市長辦公室實習過。
但自己畢業的時候卻並沒有選擇繼續往國際關係這條路上發展下去,反而是希望在高等教育行業謀得一席之地,並希望更多地去親身了解美國大學的教育體係。在當今國際學生就業難的大環境下,在高等教育行業的競爭其實更為激烈。因為相比一般的行業,工作環境穩定,員工素質高以及良好福利體係都讓大學行政職位頗為搶手。此外大多數學校不會選擇招聘外國人作為行政員工,即使學校國際學生比例普遍都超過了10%,因為很多學校認為並不需要雇傭國際員工來協助在校的國際學生。因此自己雖有過不錯的實習經曆,但是在麵對不需要工作簽證的美國本土居民麵前還是盡顯劣勢。然而在申請超過200份工作後,以及曆經多輪麵試,我最終有幸成為了紐約大學全職招生官中的一員。
雖然本科四年一直在美國實習,並經曆各種不同的辦公室文化,但在紐約大學的工作經曆還是非常不一樣的。紐約大學作為一所立足國際的學校,工作文化是非常多元化的,而收到的申請材料自然也不會少。比如今年紐約大學本科就收到了超過68000份申請。作為招生官,最大的樂趣和成就便是審閱學生們材料。每個學生都會有他們自己的故事,而作為讀者的我們卻必須要拋開個人情感,對他的申請做出一個最準確的判斷。有時候,申請者的奇特經曆總會在不大的辦公室內傳頌,我們會他的精彩人生而歡呼,也為他的曆盡坎坷而扼腕。通過一份薄薄的申請,卻能了解一個人的一生。
雖然美國高校普遍還是傾向於用本國居民擔任行政人員,但作為學院曆史上第一個外籍員工,卻並沒有感覺任何的壓力或是歧視。起初每次部門開會,作為唯一個亞裔以及外國人,總歸會有些激動與忐忑。大學的工作環境還是比較輕鬆和自在,同事之間也是比較和諧。而同事年齡群體也跨度較大,對於初入行的我來說,他們經驗與熱情都是十分寶貴的。
相比投行或是科技公司,在美國高等教育行業裏的收入並不算高。隨著工作時間越來越長,卻發現肩負的責任越來越大。一個細微的決定卻有可能改變一個學生的一生,倘若能幫助完成他們的夢想,那便是這份工作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