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論天下

歡迎來此暢談宗教信仰,百無禁忌。
個人資料
正文

現實是:在美國養兒育女沒那麽輕鬆

(2016-03-23 06:22:22) 下一個

有人可能會以為,美國吃的、穿的很便宜,公立中小學上學又是免費的,養兒育女一定很輕鬆。其實不然,美國農業部最新發布的報告發現,在美國,年收入6.15萬美元到10.65萬美元的中等收入家庭,有一個2013年出生的孩子,養到18歲,需要花費24.53萬美元,比2012年上漲1.8%,與1960年這個報告第一次發布時相比,養兒育女折合美元現價,上漲了24%。

養兒育女的開支中,占最大比例的是住房,約占30%,其次是孩子的照顧和教育,占18%,接下去是食品,占16%,交通15%,醫保8%,衣服6%。當然,養兒育女開支,窮有窮的方式,富有富的辦法。年收入低於6.15萬美元的,養兒育女到18歲要花17.66萬;年收入高於10.65萬美元的,花在孩子身上的錢將高達40.78萬美元。

調查發現,美國低收入家庭的稅前收入有四分之一用於養兒育女,中等收入家庭這個比例降到16%,高收入家庭更降到12%。居住於美國東北地區的人,養兒育女成本最高,南部的成本最低。孩子多的,養兒育女成本反倒下降,有三個以上孩子的家庭,每個孩子的平均成本比隻有一個孩子減少2成2。

值得注意的是,這裏說的養兒育女成本並沒有包括孩子上大學的費用,這其實是很大的一塊兒。好消息在於,近年來因為美國通貨膨脹率較低,養兒育女成本漲幅並不大,但鑒於美國人中位收入仍比金融危機前少8%,對於許多家庭來說,養兒育女是不輕鬆的負擔。

華人家庭比較擅長精打細算,又重視孩子的教育,因此養兒育女的成本有其自己的特點。比如華人孩子上私立學校的比例並不比白人中產階級家庭高,華人通常喜歡在好的公立學校學區買房,孩子上學不要錢,但房子本身貴很多,因此養兒育女成本中,住房這塊的比重不會低。

平時公立學校上學是不要錢,但華人孩子的課餘活動和課外補習班一定是少不了的,而這些都是靠錢堆出來的。比如參加學校樂隊,對樂器要求高,一把好小提琴兩三千美元不在話下,每周請私人老師來輔導一小時,50、60美元就沒了。體育項目也一樣,除了訓練費,還有外出比賽也要自掏腰包。上科技夏令營、SAT輔導班,動不動學費就是上千美元。

美國托兒所和幼兒園費用很貴,每月基本沒有少於1千美元的,華人雙職工家庭又多,因此送孩子上托兒所和幼兒園的費用也不低。可以說,在孩子照顧和教育方麵的投入,是很大的一筆開支。交通費用,除了平時接送孩子上學和課外活動開支,每年暑期回國探親旅遊也是不小的一筆,每年每個孩子至少要一兩千美元。在醫保方麵,華人中小業主多,在小公司工作的多,孩子的醫保經常需要自己購買,每月保費三、四百美元是必需的,看牙醫、戴牙箍等,上萬美元開銷也是家常便飯。

最重要一點,如果孩子爭氣,考上名牌私立大學,每年5萬美元的學費等著呢,而這是不算在孩子18歲之前養兒育女開銷內的,但從孩子小時候起,做家長的就得開始做準備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Tree100 回複 悄悄話 要麽是有錢的多生孩子,有的是錢,保母,私校,不愁。
要麽是吃福利的多生孩子,多生,大房子,多錢,把孩子當草養。
中間這塊就隻能生一兩個了,倆孩子的托兒費就頂一個人工資了。
要把孩子養好了,花費太高。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