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個從天朝到美帝讀高中的男生的困擾:
在學校裏用奢侈品被同學用異樣的眼光看待!
也是一驚!難道大美帝也仇富得如此不加掩飾?
我天朝小帥哥從小自己炒股賺了錢買幾件潮服潮鞋穿穿,不說像陳老師怎麽著也是走餘文樂這種潮男風格吧!應該是很招人喜歡的才對!
然而再往下看簡直是啪啪打自己臉啊!因為小帥哥風格多變啊!
LV mask chain 和 Hermes Birkin也都是小帥哥的日常用品啊!
你們自己腦補一下, 一個高中男生拿著以上任何一隻包的畫麵:
小夥伴們並不是異樣的眼神,他們隻是不解!
不解而已啊!
沒想到你是這種娘Man娘Man的人呐!
(圖片來自網絡,請大家不要對號入座)
好了,扯遠了,其實今天我是想和大家聊一下,
美國人究竟背不背驢牌這種奢侈品包包?
無論是去國外旅行,還是在國外上學,我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會買一兩件所謂的奢侈品。奢侈品代購也變成了留學生們最常見的兼職和賺錢方式。
俗話說:“包”治百病,一個奢侈品包包能夠緩和情侶矛盾,促進閨蜜友情,改善婆媳關係……真可謂鞏固感情的利器。但在國外這些奢侈品店裏,往往看到在瘋搶的都是中國選手,那麽美國選手都去哪了呢?難道美國的女人們不愛奢侈品嗎?
並不是!
隻是因為我們所謂的某些奢侈品,在美國人眼裏並不是奢侈品啊!
CK的內褲在折扣百貨店ROSS賣9塊9美金三條,在CK專賣店也是賣19塊9三條;假如中國人和美國人都是月薪3000,不算匯率的差別,在帝都天橋地攤上都買不到十塊錢三條的內褲,所以,怎麽能算成奢侈品呢?
像coach這類的品牌,雖然有自己的專賣店,但大多是中國製造,更何況奧特萊斯裏經常打折,不能說是非常高端的級別。
我們並不是買不起一個LV的包
奢侈品在美國是有特殊意義的,他它們代表了某一個特定圈子裏的人所使用的特定物品。如果你不屬於那個圈子,卻使用了他們的物品,很可能會被別人誤會。
比如在一個公司裏,隻有CEO、COO這個等級的人穿阿瑪尼的大衣上班,結果忽然有一天,銷售部新來的小白也穿阿瑪尼的大衣,大家並不會投來羨慕的眼光,反而會各種猜測:“難道她被越級提升了?難道她和某個老板有一腿?”美國人的八卦精神一點都不比我們差,試問有誰願意冒著被議論被開除的風險去買一件並沒有人羨慕的奢侈品呢?
並且,屬於這個特定圈子的人,奢侈品對他們來說也隻是日常生活用品。他們的所有東西都是配套的。也就是說當她買了一個LV的包包,她會穿一身Valetino的套裝,配一雙Christian Louboutin的紅底高跟鞋;而不是像中國的有些姑娘們背著LV擠早高峰的地鐵,還要時刻擔心別把包刮花。所以對於某些中產階級來說,他們並不是買不起一個LV的包包,他們是無法負擔LV包包應該配的那一身裝備。
仇富心理全世界都一樣
大部分美國人從小就接受了“仇富”的觀念,認為“有錢人”是一個糟糕,炫富,偽善,看不起普通大眾的群體;即使這些人今後成為了有錢階級,也都會懷有一小部分罪惡感,希望自己看上去更像窮人一些(瞬間想到了紮克伯格萬年不變的灰T);或者,幹脆把自己的身家財產捐出去,讓大家不會那麽用仇富的眼光看自己。
因此,大部分有錢人都不會刻意把名牌穿戴在身上,讓人家笑話自己“像個有錢人” ;更何況根本就不是有錢人的中產以下階級了。
自我型消費心理
與中國人好麵子不同,大多數老美都是自我型消費意識,相對務實。大多中國人買奢侈品是為了讓自己高興別人羨慕,順便不經意地向大家傳達一個“老子有錢買得起”的信息,奢侈品一定程度上證明了擁有者自己的財富能力和社會地位。
而老美並不會刻意注重奢侈品能給自己帶來什麽優越感,反而穿得很休閑、很隨意。根據世界奢侈品協會調查,美國70%以上的奢侈品消費者是為自己喜歡的款式而購買,大多美國人消費奢侈品是自己真正需要才購買。何況美國人也並不如你想象中富有。
大學的學費、書費、體育比賽、文藝演出、老人照顧、美容美發、房屋維修、汽車維修這些地方,美國的消費都比中國要貴很多。普通美國人根本沒有理由為了顯擺自己而買奢侈品。
美國的奢侈品、車、房等“大件”價格都要比國內便宜很多。在中國月薪1W的人絕對會買一輛20W+的豐田RAV,但月薪1W的美國人是絕對不會買一輛20W+的蘭博基尼的!
就好像美國大街上並不是遍布奔馳寶馬一樣,美國人也不會人手一隻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