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例一
1.甲對乙開了玩笑,
2.乙不太高興,感覺被put down了。
3.乙就說:請不要和我開這種玩笑。我感到不舒服。
4.甲說:對不起,我不知道我的玩笑讓你不高興了。
5.乙說:好吧,下次不要開了。
6.甲說:好,我下次注意了。
1.甲對乙開了玩笑,
2.乙不太高興,感覺被put down了。
3A..乙直接發飆讓對方閉嘴。
4.甲說。。。。。。
(結果不可確定,留下傷害不可避免)
1.甲對乙開了玩笑,
2.乙不太高興,感覺被put down了。
3.乙就說,請不要和我開這種玩笑。我感到不舒服。
4B.甲說,你太沒幽默感了。
5.乙說。。。。。
(結果不可確定,留下傷害不可避免)
在這個例子中,3,4,5,6是甲和乙雙方都做了validation的努力。所以問題就解決了。3A是乙跳過Validate直接尋求結果。4B是甲拒絕乙的Validate要求,直接對乙進行貼標簽,剝奪了乙的自我認定。是比較典型的越界行為。
實例二:
出了門,妻子突然發現忘了帶手機。
妻子:等等,我忘了手機了。
丈夫:為什麽?
妻子:你在抱怨。
丈夫:我沒有,我在找原因。
妻子:那你說,我可以給你什麽答案呢?
結果是不可能有答案,不愉快是肯定的。
在這個例子中,忘帶鑰匙這個突發事件,可能給雙方帶來不方便,如果妻子和丈夫都不在乎,這個事就沒有任何的問題。丈夫問為什麽顯然是不友好的,直接試圖引導妻子內疚,給妻子Validate空間比較小,同時又用平靜的語氣掩蓋自己對該事件的不滿。妻子試圖指出丈夫其實是在抱怨。如果這時丈夫說:是的我不太高興,你老是這樣。盡管“你老是這樣”也有貼標簽的嫌疑,但是Validate也在繼續。如果妻子也認為是事實,就算Validation成功,不認為是事實,就會導致Validation失敗。所以說試圖找出是非的言論提高了Validation的失敗的機會,我在前一篇家不是講理的地方?--不辨是非篇有比較詳細的分析。但是在這個實例中丈夫的否認,就直接拒絕了Validate.
實例三
母女倆去買東西。
女兒:媽媽我們要去那個遠點的店,上次那個近的沒有我們要的東西。
媽媽:好主意。
。。。
媽媽:等等,上次沒有不等於這次沒有。我們先去近的,如果沒有再去遠的。
女兒:好吧。
。。。結果在近的店買到想要的東西。
媽媽:看看媽媽對的吧。
女兒:是的,我錯了。
媽媽:(聽著覺得有點不對味)我對,也不意味著你錯呀,不要這樣想。
想了會。。。
媽媽:女兒,其實媽媽應該說,我們最後一起做了個正確的決定,所以我們都對。
Validation往往在意見不合的時候起作用。和一般的爭論不同的是,Validtion的目標不是為了證明誰對誰錯,結果不應該是Win-lose的模式,而是Win-win的模式。因為Validation裏包含了好意,目標是為了維護和維持relationship的。
如果一個關係中長期沒有好意,長期的有越界行為,一方或雙方有長期的被剝奪感,Validation很難成功,但這種關係確被痛苦地維持著,這種關係很可能是abusive relationship。請注意abusive可以是非常隱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