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 — 那些美麗綻放的詩句,原是借他之名的憂傷
《見與不見》
倉央嘉措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裏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裏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裏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裏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大概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裏,這首《見與不見》是從2010馮小剛的賀歲電影《非誠勿擾 2》開始走紅的,倉央嘉措這個名字也越來越多得被提及。
自己比較遲鈍了,直到2011年紅遍大江南北的劇集《宮鎖心玉》最後幾集裏,雍正對晴川苦求卻終是不得,把這首詩寫在了給晴川的信裏,才驟然注意了起來。最初的印象深刻其實也忒現實了些,完全與這首詩本身無關。就是覺得這麽一部古裝的清穿戲裏,卻聽著深情款款的念誦著一首如此白話的詩詞,頓時覺得整個人開始不好了,這違和感未免也太重了。
當開始注意起什麽事情,就會發現似乎四麵八方,各種渠道裏都充斥著它的消息,這叫做視網膜效應。從此之後,冠以倉央嘉措之名的詩詞排山倒海之勢從四處湧了過來,不知道都很難。
不過,通常事情的真相總是讓人有些憂傷。這些讓人感動得一塌糊塗的詩詞,事實上,大部分的真實作者卻並不是流傳中的倉央嘉措。
《見與不見》的作者是一位名叫紮西拉姆·多多的當代女詩人。該詩出自其2007年創作的作品集《疑似風月》。這78年生的姑娘其實也和藏族沒關係,本名為談笑靜,自由職業人,從事廣告策劃、劇本創作等工作。因是位虔誠的佛教徒,遂用紮西拉姆·多多作為了自己的筆名。
還有比較廣為傳頌的《十誡詩》,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這裏隻有第一和第二以及最後兩句是倉央嘉措的同一首詩歌(原文是藏文)的不同譯本。中間的“第三”到“第十”,據作家桐華稱,為其讀者“白衣悠藍”觀看書《步步驚心》後的續寫。因一共十條,被網友冠以《十誡詩》之名。
《那一天》
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乞福,隻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的真言;
那一月,我轉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隻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隻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佛塔呀,不為修來世,隻為途中與你相見。
天空中潔白的仙鶴,請將你的雙翅借我
我不往遠處去飛,隻到理塘就回
隻是,在那一夜
我忘卻了所有,拋卻了信仰,舍棄了輪回
這其實是出自1997年朱哲琴專輯《央金瑪》中的歌曲《信徒》的歌詞,詞曲作者是何訓田。
《問佛》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隻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沒有什麽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麽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隻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麽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佛把世間萬物分為十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
這個屬於現代作者的再創作了。
以及著名主持人白岩鬆在書的扉頁上曾引用了一首據說是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小詩: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