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布丁豆豆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倉央嘉措 — 那些美麗綻放的詩句,原是借他之名的憂傷

(2014-11-08 07:40:38) 下一個

倉央嘉措 — 那些美麗綻放的詩句,原是借他之名的憂傷


     《見與不見》
        倉央嘉措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裏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裏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裏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裏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大概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裏,這首《見與不見》是從2010馮小剛的賀歲電影《非誠勿擾 2》開始走紅的,倉央嘉措這個名字也越來越多得被提及。

自己比較遲鈍了,直到2011年紅遍大江南北的劇集《宮鎖心玉》最後幾集裏,雍正對晴川苦求卻終是不得,把這首詩寫在了給晴川的信裏,才驟然注意了起來。最初的印象深刻其實也忒現實了些,完全與這首詩本身無關。就是覺得這麽一部古裝的清穿戲裏,卻聽著深情款款的念誦著一首如此白話的詩詞,頓時覺得整個人開始不好了,這違和感未免也太重了。

當開始注意起什麽事情,就會發現似乎四麵八方,各種渠道裏都充斥著它的消息,這叫做視網膜效應。從此之後,冠以倉央嘉措之名的詩詞排山倒海之勢從四處湧了過來,不知道都很難。

不過,通常事情的真相總是讓人有些憂傷。這些讓人感動得一塌糊塗的詩詞,事實上,大部分的真實作者卻並不是流傳中的倉央嘉措。

《見與不見》的作者是一位名叫紮西拉姆·多多的當代女詩人。該詩出自其2007年創作的作品集《疑似風月》。這78年生的姑娘其實也和藏族沒關係,本名為談笑靜,自由職業人,從事廣告策劃、劇本創作等工作。因是位虔誠的佛教徒,遂用紮西拉姆·多多作為了自己的筆名。


 還有比較廣為傳頌的《十誡詩》,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這裏隻有第一和第二以及最後兩句是倉央嘉措的同一首詩歌(原文是藏文)的不同譯本。中間的“第三”到“第十”,據作家桐華稱,為其讀者“白衣悠藍”觀看書《步步驚心》後的續寫。因一共十條,被網友冠以《十誡詩》之名。


《那一天》

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乞福,隻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的真言;

那一月,我轉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隻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隻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佛塔呀,不為修來世,隻為途中與你相見。

天空中潔白的仙鶴,請將你的雙翅借我

我不往遠處去飛,隻到理塘就回

隻是,在那一夜

我忘卻了所有,拋卻了信仰,舍棄了輪回


這其實是出自1997年朱哲琴專輯《央金瑪》中的歌曲《信徒》的歌詞,詞曲作者是何訓田。


《問佛》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隻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沒有什麽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麽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隻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麽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佛把世間萬物分為十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

這個屬於現代作者的再創作了。

以及著名主持人白岩鬆在書的扉頁上曾引用了一首據說是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小詩: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
 這佛光閃閃的高原,
 三步兩步便是天堂,
 卻仍有那麽多人,
 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


或者一些標為“倉央嘉措最美詩句”裏,

“我放下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
 
“為了今生遇見你,我在前世早已留有餘地”

“用一朵蓮花商量我們的來世,再用一生的時間奔向對方”


這些句子出自博集天卷圖書公司策劃、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倉央嘉措詩傳》,至今已累計銷售15萬冊。該書作者之一苗欣宇在電話中解釋,這些詩他沒有經手,“不是翻譯,也不是自己的創作。”



 
既然這樣讓人傷感動容的詩句出自一名達賴喇嘛之筆,於是人們給予了倉央嘉措一個美麗憂傷的故事。

1682年,五世達賴圓寂,當時的第巴 — 五世達賴的親信弟子桑結嘉措,為了繼續利用五世達賴的權威掌管佛教教務,選擇了密不發喪達15年之久。在藏語裡,第巴的意思是由達賴任命、管理衛藏行政事務的最高官員,俗稱“藏王”。再通俗點兒說,就是真正掌權的攝政王。桑結嘉措在保管秘密的同時,也開始了秘密查訪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1683年,出生於一戶普通農奴家庭的倉央嘉措被認定為轉世靈童。

1696年,康熙在平定準噶爾的叛亂時,意外從一俘虜那裏得知五世達賴已經圓寂多年,立時震怒,修書嚴厲質問桑傑嘉措。桑傑嘉措一邊向康熙承認錯誤,一邊趕緊找到了隱藏在民間的倉央嘉措。

1697年,倉央嘉措被正式認定為轉世靈童,並於同年10月,於拉薩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成為六世達賴喇嘛。而此時的倉央嘉措,已經是一個14/5歲的少年。

既然是故事,多少有些傳說的意思,起始總是要用“相傳”來開頭的。

相傳,倉央嘉措在入選達賴前,過得是耕作放牧,天高草低的民間生活,而他出生的家庭信奉的是允許婚娶生子的紅教。進入布達拉宮後,倉央嘉措受到嚴格監督進行黃教的學經修道,黃教則嚴禁僧侶接近女色,更不能結婚成家。對於種種清規戒律繁文縟節,倉央嘉措難以適應。

他厭倦深宮內單調而刻板的黃教領袖生活,時時懷念著民間多彩的習俗。於是他白天在布達拉宮接受嚴格的教學,夜半便從仆人偷偷給他開放的小門微服夜出,與情人相會。

某天晚上他在雪中去秘會情人,雪地留有腳印被執掌戒律的鐵棒喇嘛發現,以為有刺客,循著腳印尋找卻進入了倉央嘉措寢宮,於是此事才敗露了出來。

〈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