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書龍的個人文集

人好,胃口就好,身體倍兒棒,吃飯倍兒香
正文

【原創】兒時北京的小零嘴兒

(2004-12-03 17:24:22) 下一個

【原創】兒時北京的小零嘴兒

 

我出生於70年代中,向上沒趕上吃榆皮橡樹麵的苦日子,向下又沒感上吃牛奶麵包的小資生活,當然我也就因此生的不胖不瘦,不左不右,長的一人多高,普普通通的活著。

 

想來想去,北京還是有些小吃東西的,老北京的豆漿,豆腐腦,驢打滾,豌豆黃,都還算有特色,不過還算不上零嘴。鐵蠶豆,花生豆,開心果,話梅算零嘴可別地兒好象也有,撓撓頭皮,費了半天勁湊了幾個寫出來看看。

 

頭一個我想起來淌口水的算是糖葫蘆,做法呢好象無非是山裏紅串起來往熱糖漿裏一滾,出來往垛上一插,就成了。吃糖葫蘆的有兩種。吃的猴急的,冬天裏一口一個,在嘴裏一通亂嚼,頓時滿口生津,又酸又甜,有時能酸倒了牙,可伴隨著又有一種快感沿著頭皮麻麻的一衝而上,就一個字,爽。吃的秀氣些的呢,要先用舌頭慢慢的舔外麵的糖衣,然後小口小口地咬去一片片帶糖衣的山楂,放在嘴裏,那種感覺是慢慢的擴散,和擴大,山楂緩緩的下肚,到吃完,胃裏變的暖烘烘的,晚上一定食欲大振。後來糖葫蘆的種類多了,有桔子的,山藥的,五花八門,當然做法還是千篇一律,我吃來吃去,從頭到尾吃了個遍,最後還是這正宗的山楂冰糖葫蘆最有味。

 

糖葫蘆寫完了,我這嘴裏也泛上了酸水,可還有比山楂更誘人,名字就叫酸棗麵,比起糖葫蘆,酸棗麵顯然大眾的多,所謂酸棗麵就是酸棗連核磨成幹麵,原汁原味。當時,北京近郊各山上是荊棘叢生,到秋天山上總是果實累累,漫山遍野,國家這時也是敞開收購,三分錢一斤,所以這酸棗麵也就賣的格外的賤,十分的普及。記的好象是一毛一包,一個挺厚的小白紙包,裏麵包的是是褐色的粗粉末,小心的打開包,先嗅一嗅,有一股來自原野的清香。吃酸棗麵是一定要舔而不能嚼,這味道是先酸後甜,一舔下去,就抑製不住去舔第二口,最後是,連包酸棗麵的紙也舔了個透,這才盡興。

 

最後說說果脯雜伴蜜餞,這雜拌原來逢年過節還是緊俏貨,年前在前門的一家店裏經常擠的人山人海,就為搶上兩斤雜拌,說是雜拌,其實裏麵就是糖浸醃過的不同節令水果,有金糕條,藕條,蜜棗,杏脯,。。。,通通拌在一起,裝入一個棕色紙袋,帶回家,出於對山楂獨特的愛好,每次袋裏的山楂糕條就都由我來掃蕩了。現在雜拌早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色精裝的京味果脯,看上去很漂亮,可吃起來卻有點沒滋沒味了。想來總是不如早年食品短缺時來的金貴。節令美食到大眾零食,這社會真進步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