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粟裕讓帥的出處現在有兩個,一個是毛澤東的衛士李銀橋所寫的曆史真言,在就是所謂的黨外人士韶力子對粟裕說的見於粟裕秘書的回憶。
“毛澤東是要給粟裕授元帥的,是粟裕高風亮節,自己不要,把元帥讓了”這種說法出自邸延生的報告文學《曆史的真言/李銀橋在毛澤東身邊工作紀實》(新華出版社,2000年),李銀橋不過是毛澤東的區區一名衛士,他跟本提不出與此相關的證據,而且並沒有說明具體的時間和場合,畢竟授銜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
至於韶力子的粟裕授元帥更是無稽之談,元帥的選定是要中共中央政治局覺決定的,韶力子不過是個黨外人是,就算是道聽途說也是不可能的,最多是想恭維下粟裕,他根本沒有可能有機會參與決定授帥的圈子,所謂韶力子的話完全是不可信的。
眾所周知,中央軍委正式下發《關於評定軍銜工作的指示》的時間是1955年的春天,但授銜的事在軍隊和國家的高層醞釀已久,授銜工作從1953年就開始了,而當時最先定下的就是元帥人選。
元帥的人選綜合考慮了解放軍的幾大派係和平衡的關係,做為野戰軍的代表陳毅的感召力遠遠大於粟裕,粟裕在土地革命時期和抗日時期的功績並不那麽耀眼,他的資曆還不如林彪。粟裕的建功立業主要是在解放戰爭時期,但就是在解放戰爭時期他的部下也遠非四野對林彪那樣的順從。對粟裕不服的就有許世友,葉飛,許世友可以在電話裏罵粟裕瞎指揮,可見粟裕還不具有元帥的資本和威望。
中央軍委發出指示的時候,總管的是羅榮桓(總政治部主任和總幹部部長)已帶領總政治部和總幹部部開始了這方麵的工作。事實上,完全可以這麽說,元帥的人選在1954年9月28日成立的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時就確定了。
我們看一下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的軍委沿革: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10月19日任命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程潛為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51年11月5日增補林彪、高崗為副主席;
1954年春,高崗倒台。1954年6月19日增補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為副主席。
可以說1955年的十大元帥就在上述的副主席名單中了!
隨後於1954年9月28日成立新的中共中央軍委,毛澤東任主席,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為副主席,黃克誠任秘書長,彭德懷主持日常工作。
按照我國的軍官服役條例,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領導人是應該授軍銜的,實際上在最初的方案中,毛澤東為大元帥,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授元帥。
而毛、周、劉、鄧確實主動讓掉了大元帥、元帥軍銜。
粟裕並不在新軍委領導中,而且論資曆遠比不上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的任何一個人,另外,這十大元帥授銜時都是中共中央委員,朱德、彭德懷、林彪更是政治局委員,而粟裕授銜時隻是中共中央候補委員。
我們可以做進一步比較,當時和粟裕一同授銜大將的人中,張雲逸和黃克誠是中共中央委員。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張雲逸在華東方麵的軍職絕大部分時間高於粟裕:葉挺任新四軍軍長,張雲逸任參謀長兼第二支隊司令;陳毅任軍長,張雲逸任副軍長;華野成立,張雲逸又任過副司令兼參謀長。
另外,擬議中的大將名單中原來還有譚震林、李先念、張鼎丞、鄧子恢(當然這四人因為已經在地方工作,最後讓出了大將軍銜),他們當時都是中共中央委員,曆史上的軍職不低於粟裕,比如說1945年粟裕一讓司令員讓的就是張鼎丞,而且是張鼎丞讓司令在前,粟裕讓司令在後,畢竟張鼎丞原來就是粟裕的首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