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六四”中的金書龍
(2004-10-06 12:07:00)
下一個
【原創】“六四”中的金書龍
六四發生的那一年書龍在讀初三,具體是現在的北大附中,不過書龍要聲明那時的北大附中分一附二附,一附全是象楊海藍那樣才貌雙全的絕世紅顏,書龍聽說當年能和這楊海藍有一拚的唯有一個叫鄭燕珂甚麽的後來去了北大化學係。二附當然全是象書龍這樣的傻B垃圾,當然書龍這班上還是出了個著名歌星樸樹先生的,當時忘了把樸大先生的墨寶留幾份了,不然現在放到EBAY上也能賣個好價錢。
二附比較盛產流氓地痞,翻過來犁一遍,從頭數到尾,還是四個字地痞流氓。不過這也有好處,那就是信息靈通,北大屁大小事咱這兒沒幾秒就知道了,沒招誰叫這北大子弟的敗類都到這了呢。最初的六四起源於一起偶然事件。那年冬天,有幾個蘭旗營的痞子,一共八個,記的是七男一女。領頭的叫甚麽順子來著實在記不清了,不過當年在北大這片挺頑的。這哥幾個一天在酒館喝的興高彩烈,眼花耳熱,結果和幾個好象是2個北大高才衝突起來了,因為有美人在場這哥幾個下手加倍的狠。這倆北大學生是一高一矮,一胖一瘦,高的有1。94,當時是罕見的大個了,結果槍打出頭鳥,三下五除二,給幹死了。當時北大治安不好老有象痞子調戲女生事件發生,書龍那時小,隻敢在北大遊泳池看美女,想起前輩風範不禁嘿然。
打死民工,那是死了活該,打死市民,那是錯誤,打死大學生,那是犯罪,打死北大學生,那是反革命。這哥幾個連夜就被生擒了,不過遊行是北大的傳統,加上北大飯菜便宜,同誌們吃飽喝足,大旗一揮,上街。學生上街了,同學們,市民們大都興高才烈,因為又有了談資。那時的文娛活動不多,AV片又不象現在這麽泛爛,人們精力無可釋放,這看遊行倒象是看過節花車表演般令人向往。
這八個頑主的下場是一個月內判決。首犯鉤決,一命換八入獄,這個也算是死得其所了。當時記得班上有名有姓的頑主都戴了黑紗,就象現在的四川黑老大出喪,很是壯觀。又記起了趙忠祥老師的性感錄音“這本來是個挺美好的事,你卻非把它搞成個醜聞”頑主斃了,事可沒完,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
大約是三四月份吧,隨著天氣轉暖這大小字報在三角地也多起來了,後來地方不夠就轉到北大南門外了。那時的南門圍牆外,人頭湧動,有如集市,地上到處是大學生擺的攤,全是小道消息,中央關係網之類。到處是謠言就沒了謠言,這大小字報鋪天蓋地,連書龍住的樓門口也有貼的了。記的樸樹也穿起了一身綠軍裝,背個軍跨,胸前別個毛主席像章,指揮大家鬥私批修很是威風,不過沒幾天幾個考試不及格,老樸還得乖乖回家補功課,再也不敢領導革命了。
到了五月份連書龍這樣的也扛紅旗上街了,記得那時已經有了有士兵進城的消息,一眾路口,交警全撤了,到處是頭纏紅布的學生在指揮交通,重要路口上全放了障礙,聽說是防坦克的。書龍最後一次去天安門廣場是在五月二十五日晚,那天和表弟登車前進,一路上能看見的除了人還是人,連空氣中都帶一股汗酸味,幾乎每個天橋上都是塞的滿滿的,撒傳單的,傳謠言的遍地皆是,你找個七老八十的工人,他都能立時給你編出兩段,還決不重樣。那時的天安門廣場滿滿的都是帳棚,滿地都是廢紙。四處是亂扔的空快餐盒。到處彌漫著嗆人的蛋白質腐敗的惡臭。書龍有一同學,當時家裏養了鴿子,學自聯要信鴿傳遞信息,此公顛顛送上一籠信鴿換回老頭票一捆,和特別通行證一張,能直達學生領袖的金帳,此公後來描述金帳,說裏麵到處是錢,和食品,錢不光是人民幣,還有美元,書龍聽了不禁砰然心動,後悔沒養點鴿子。此公的鴿子有個特點,放出去總是飛回家,所以此公靠賣了幾次鴿子,發了筆小財,這情報可都便宜了此公自己了。
那時人大鬧的也挺凶,天天晚上放兩隻老虎,一會廣播XX上校來投誠,一會XX局長來支持,花樣翻新,不一而足。書龍真的沒聽到槍聲,沒看到死人,如果書龍真看到了死人,那書龍可能亦以進入六四英烈榜了。隻記得後來在街上看到一輛燒毀了的卡車算是唯一的見證。六四前感到最偉大的是坐車不要錢了,隨遍在馬路上一坐,見車就攔,車停就上。一聲革命需要,您就得給送到目的地。
書龍在六四前問過一個首鋼的工人,您對學運怎麽看,這位大嫂無奈地說 “怎 麽說啊,總得上班掙錢吧,心下頗擔心丟了飯碗”。老百姓要吃菜吃飯,掙錢養家,這學運打亂所有秩序,也算是個敗筆吧。
再後來就響槍了,學生被鎮壓了,北大大字報一夜之間都被洗了。電台上口誅筆伐,街道上,兵甲綜橫,人民軍隊人民愛,街道上老太太們送水的送水,送飯的送飯,天知道她們在六四前扮演了啥角色。
六四的正反現在很難說清了,一方麵社會要穩定,一方麵學生要民意為主,反腐倡廉。今日之中國,民的主的多了,可以看黃片找小姐了,腐的敗的也沒少,北京一處長一年隨遍也撈個幾百萬的。好了好了,都發了,都進步了,都不鬧了,讓我們與時共進吧。
六四的時候,小弟還沒上小學,隻隱隱約約記著電視裏滿腦袋是血的解放軍,還有鄧小平同誌的千古絕句“打不還口,罵不還口”(此後經常以此為受了欺負不敢還手的借口)。
出國之後,也在圖書館泡泡,也和民主人士聊聊,還有那時候的大學生什麽的。體會出以下幾點。
第一,大學生作為民主人士的正義和作為青年的幼稚。
第二,鄧小平作為父親的自私和作為政治家的無奈。
第三,穩定未必高於一切,但不能不把穩定當回事。
:)很喜歡你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