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書龍的個人文集

人好,胃口就好,身體倍兒棒,吃飯倍兒香
正文

【原創】剛直不阿包青天

(2004-10-06 11:37:59) 下一個
【原創】剛直不阿包青天 剛剛寫完淝水之戰,突然想起了合淝的出過一代青天包拯,這裏就奮力談談這位宋代名臣 包拯算是壽終正寢(999-1062)古稀老人,考終命這最難一關算是輕鬆過了。安徽合肥人,28歲中了進士。包拯是孔孟的忠實信徒,中了進士沒去做官,守著父母呆了十年,父母去世後才出山,明曰敬天法祖,其實在金書龍看來是愚不可及,包拯政治上保守,反對新政,和範仲淹,王安石的改革開放派絕對格格不入,這裏欲揚先抑,請包老的粉絲慢點拍磚。 38歲的包拯總算是覺醒了出任了安徽天長縣的縣令,包拯斷案還是有一套的,有個農業青年的耕牛舌頭被割了,按宋法破壞耕牛要治罪的,包拯判定有人要迫害此人於是密告青年把牛殺了,第二日果有人來告發這小青年,包拯一拍驚堂木,怒喝是不是你割的牛舌,一邊聲色俱厲,連唬帶嚇,一邊講些坦白從寬的道理,一個回合下來,這人心服口服低頭認罪。 這縣令幹的不錯那就要升了,先當了知州,又升監查禦史。不過升的這麽快還得偷偷說一句,包拯的後台還是比較硬的。當了禦史包拯開始大展宏圖了,三日一本,五日一奏,比較有名的是參劾江西轉運使王逵,這王逵也是皇上寵臣,參了七次才給參掉包拯這個人於竊以為還是很有心計的,當然宋仁宗首先也不是昏君。包拯參奏大臣總是從唐太宗說起,唐太宗是明君啊,這宋仁宗好名就愛聽這個,包拯開篇總是說陛下您是太宗那樣的曠世之主,是堯舜禹湯,(韋小寶後來拿這當法寶了)德配天地(有點象星宿老仙)。仁宗自然很高興,然後包拯取出參劾名單,皇上自然不好說甚麽,隻能誇愛卿你是大大忠臣,當然也是誇自己是大大名君。 不過最終包拯還是吃了貶,因為彈劾了皇上的大伯張堯佐,雖說千穿萬穿馬屁不穿,皇上愛聽奉稱,可這張堯佐的侄女是皇上的枕邊人,一身軟功天下無雙(為避免色情,刪去若幹字),仁宗是斷斷離不了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各打50板,張堯佐罰款若幹,包拯嗎,加個虛銜龍圖閣直學士(能多領點工資,沒實權),放出去當轉運使,皇上也圖個耳跟清靜。 老包先後出任京東,陜西,河北等路轉運使,這轉運史是個大肥缺,象是現代的交通廳長之類的,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可惜這包拯是死腦筋,皇上有心給他點外快撈,堵他的嘴,老包還是沒完沒了的上書彈劾各路封疆大吏。見不著皇帝了每次上奏包拯總要象抄毛主席語錄一樣把魏征的諫太宗十思書上的警句抄上幾句再加上一串黑名單呈皇上閱。皇上也總是慰勉有加。這期間流傳的故事不多,不過老包好書法,端州產硯,老包幾次出巡沒私取,收受硯台一方,清廉之名也是轟動一時。 仁宗後期京師的治安不大好,常有豪強仗勢欺人,無端滋事,這些人有的又是皇上的七大姑八大姨,皇上也很頭疼。最後選中了包拯出掌開封府,開封府相當於現代的北京市長,前幾任主不是後來的皇上就是著名的清流,宋太宗,真宗,仁宗即位前都坐過這個位子,後來拜相的範仲淹,司馬光,歐陽修, 等也都在這裏鍍過金。 老包掛個龍圖閣學士的名來當市長,不知是中央委員級還是政治局委員級,老包在這個位子上呆了總共不到兩年,可一生大部分的名聲都是在這任上掙出來的。朝裏大部分的權貴都怕老包,王候將相手下的悍奴犯在老包手裏的輕則一頓板子,重則帶枷示眾,一時間京師秩序景然。路不拾遺故然言過其實,夜不閉戶還是有的。 宋嘉佑六年(1061),老包最後官至樞密副使,相當於天下兵馬副帥,國務院副總理,次年五月病逝,「京師吏民,莫不感傷,歎息之聲,大街小巷都可聽得到。」朝廷贈官吏部尚書,有「奏儀」十五卷傳於世。別無餘財。老包臨終言,後世子孫貪髒枉法者不得姓包。 老包的兒子包綬,孫子包永年也都是大清官,死後別無他物僅幾卷書。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老包的這首詩算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