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剪頭記

(2014-07-19 12:39:33) 下一個
上周末去剪頭。話說大媽小時候有點呆;潛意識性認為“注意外表就是忽視內涵”;有意無意間排斥對外在的追求。結果就是...三十以前的發式不是前齊後齊的“學生頭”;就是前少後少的“男孩頭”。好在也按時結了婚!

大娃出生後感到生活的辛苦;開始價值觀的反省;發現對外表的忽視是錯誤的;對自己是不尊重的;麵子價值觀逐年覺醒,並付諸行動;也走了些彎路...

一開始總覺得本人的救星就是某個“神奇”的剪發師傅。為了提高自己,俺就是要行店無數把他(她)找出來供著!後來發現不實際;改成從身邊尋找:發現誰發式對眼就想知道剪發師傅是誰?若朋友就亦步亦趨地跟著,軟硬兼施地問著;若陌生人則鬼鬼祟祟地跟著,頭皮發麻地問著;不達目的,不撞南牆,絕不罷休!師傅啊,俺來也!

每會一新師傅,事前念念揣摩師傅會有何見解指導教誨?見到後誠惶誠恐,總怕師傅一不高興,把俺那已不咋樣的頭再下一成?剪發的過程也類似...

師問“剪何發式?”

答“您看呢?短點咋樣?”

師皺眉蹙額,左右為難,“不好說”

...

發茬翻飛,師幾翻評論,幾度推銷,完了!

師拿一圓鏡置於背後,嘖嘖稱奇,“好啊!” 俺則左看右看:除了齊點,美女在哪兒?!師傅啊,大忽悠!

幾年取經,幾多忽悠,幾經失望...有一天,俺悟了:自我了解,從心而行,要求簡單,接受結果,就好!每次剪頭的念頭始於一感覺,分析大方向要什麽發型;漸漸總結出什麽簡單操作適合俺... 具體來說,俺的感覺簡單,總是想“燙”或“剪短”;若燙,俺喜歡“全燙中卷”;若剪短,俺喜歡“分層削薄髪簾”;再下來,俺發展出年初燙,年中後每二至三月剪一次;還好!師傅啊,咋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