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先生作了三十多年的父親,他是個怎樣的父親?
女兒的性格開朗外向,言行舉止已經完全美國化。每次和身處外地的女兒通電話,聊到最後,女兒總要說上一句:“ I love you Dad ” 作為結束語,有著強烈中國性格的男人—— 內斂含蓄不善流露感情,對這種美式表達方式不太受用,女兒期待的那句 “I love you too”,被無聲所代替。女兒沒有因此作罷, 而是向老爸施教說:“ 我說 ‘ I love you Dad ’後, 你應該說 ‘I love you too’”。女兒的感染力是巨大的,老公逐漸說的出口了,哪怕隻是機械的說。
相互平等的父女關係始終貫穿於女兒的成長全過程,
坦白講,先生其實是個急脾氣。做起事來,不求最好,但求最快。 他澆花, 會把水管噴嘴調到高壓急流的噴射狀態,十幾盆花,每盆泚一下,轉眼間完活,澆的效果可想而知。然而就這麽個急脾氣在給女兒講解學習上的問題時,顯示出超乎尋常的耐心,態度溫良,語氣和緩,循循善誘,神情專一到忘我境界。女兒聽的也專注。我在一旁觀察,心想,有強烈責任心的男人也許才最有魅力,意識到,他原來還有不為我知的一麵,慈父形象全然顯露。
女兒來美國時正念初中,她來之後,先生立刻做出決定,舍棄去上專為外國孩子辦的英語預習班,直接進入正常班學習,他認為孩子學英語應在英語環境下受熏陶而不是跟著老師一句句的牙牙學語。這個想法通過女兒的實地驗證,果真奏效了。女兒短期內順利過了語言關,先生功德不謂不大。
那段時間,生活顯得紛繁忙碌,先生在大學做研究,他的老板愛把最難啃的課題交給他,因為認為他有實力啃下硬骨頭。他的確也喜歡有挑戰性的工作,每天都是高強度地精力集中,思維縝密,隨時捕捉轉瞬即逝的靈感。我在讀書,一個丟掉課本十幾年的高齡學生,要按時完成要求的學分,趕作業,應付大小考試。我們都忙的不亦樂乎。女兒的學習誰來管呢,分工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分工的結果是老公分管女兒學習,而我除了自保外,還要包攬洗衣做飯等家務活。好在,我喜歡幹,多忙飯菜都保證兩菜一湯,葷素搭配,從不將就湊合。讓爺倆吃飽喝足,精神抖擻去拚搏。
美國高中的獨到之處是知識不光在課堂學,自己也要主動去獲取,生物老師給出自學項目,對照植物大百科全書(這本書包括了全世界絕大部分的花草)去野外采集各種野花,越多越好,認識,觀察,感知它們,標出英文名字,做成標本。這下又離不開老爸這個拐棍了。大概正是老師的目的所在:家長配合,互幫互學。老公開車帶她走遍各處長野花的地方,一路走,一路找,野外的花無拘無束,伸枝展蔓,花的色彩也都狂熱得很。往遠處看,那邊金黃耀眼的一片是什麽, 女兒飛奔過去,砍了幾枝回來 ,幾天的采集,收獲了七十多種野花卉樣品。父女倆對於花草這樣鮮活的東西都很陌生,反複翻查那本百科全書 ,樣品和書本對號入座,並做了詳細注解。任務完成了,老公發現自己不覺中關注花草了,開車時生出一個習慣:兩眼不時搜尋路邊的野花。
眨眼間,女兒長大了,在外州做住院醫師的六年裏,每次離家,常常是老爸為她打點行裝,在老爸眼裏,女兒永遠長不大。事無巨細地不時問她 :“這本書要帶嗎?”,“藥給你放在箱子裏了”,細致入微的讓我唏噓不已。感慨他如此心甘情願為女兒當孺子牛。而我這個當媽的卻不屑做這樣婆婆媽媽的小事的。送她去機場的路上,老公也是嘮嘮叨叨的叮囑女兒各種他能想到的事情,雖然我們和女兒時別時聚,每次分別,女兒便在他眼裏變成了幼稚的小孩子。到達以後,女兒總會意外發現箱裏有那麽多好吃的,水果,她偏愛的零食填滿了所有空隙。假如說我們是嚴母慈父,我也是那種帶一點專橫卻淋漓著母性溫柔的媽媽。我對女兒的愛是不同的愛。不過,我很欣慰,女兒一點都不缺少父愛,而父愛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重要的不可取代 。 當她傷心失落時,當她迷茫痛苦時,總有一個強有力的靠山,正如人們所說的父愛如山。
胡亂建議‘瞧’字改成‘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