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F. Drucker
以前的人沒有什麽必要去了解自己的長處,因為一個人的出身就決定了他一生的地位和職業:農民的兒子也會當農民,工匠的女兒會嫁給另一個工匠等。但是,現在人們有了選擇。我們需要知己所長,才能知己所屬。
回饋分析法並不是什麽新鮮的東西。早在
多數人都以為他們知道自己擅長什麽。其實不然,更多的情況是,人們隻知道自己不擅長什麽——即便是在這一點上,人們也往往認識不清。然而,一個人要有所作為,隻能靠發揮自己的長處,而如果從事自己不太擅長的工作是無法取得成就的,更不用說那些自己根本幹不了的事情了。
要發現自己的長處,唯一途徑就是回饋分析法(feedback analysis)。9~12個月後,再將實際結果與自己的預期進行比較。我本人采用這種方法已有15~20年了,而每次使用都有意外的收獲。比如,回饋分析法使我看到,我對專業技術人員,不管是工程師、會計師還是市場研究人員,都容易從直覺上去理解他們。這令我大感意外。它還使我看到,我其實與那些涉獵廣泛的通才沒有什麽共鳴。14世紀,這種方法由一個原本會永遠默默無聞的德國神學家發明,大約150年後被法國神學家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和西班牙神學家聖依納爵(Ignatius of Loyola)分別采用。他們都把這種方法用於其信徒的修行。事實上,回饋分析法使他們的信徒養成了一種始終注重實際表現和結果的習慣,這也是他們創立的教派——加爾文教會和耶穌會——能夠主宰歐洲長達30年的原因。
我們隻要持之以恒地運用這個簡單的方法,就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可能兩三年),發現自己的長處——這是你需要知道的最重要的事情。在采用這種方法之後,你就能知道,自己正在做(或沒有做)的哪些事情會讓你的長處無法發揮出來。同時,你也將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麵能力不是特別強。最後,你還將了解到自己在哪些方麵完全不擅長,做不出成績來。
根據回饋分析的啟示,你需要在幾方麵采取行動。而最重要的行動是,專注於你的長處,把自己放到那些能發揮長處的地方。
每當做出重要決定或采取重要行動時,你都可以事先記錄下自己對結果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