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
2020 (84)
2021 (124)
2022 (149)
2023 (113)
據說從大概率統計,女人對疼痛的耐受力普遍強於男人,為什麽?因為女人經曆過生產之痛。
這句話現在大概不完全正確了,因為打麻藥已經成為很多準媽媽的選擇。我身邊就比比皆是。
那麽,一部以婦產科為主題的電視劇冠以《疼痛難忍》(This Is Going to Hurt)是不是有點矯情?難道大不列顛的女臣民不興打麻藥?
這就是今年大受好評的一部7集英劇,當然要看(網絡海報)。
第一個鏡頭就是一個男人的大臉,歪斜著呈對角麵向我們,然後鏡頭一點點旋轉至正常,終於我們搞清楚,這是一個在車上昏睡的人——本衛肖飾演的婦產科醫生亞當。昨晚下班後坐進車裏未及小車發動就睡著了,一直睡到錯過了第二天早晨上班時間——這該有多麽地疲憊呀!
接下來的一幕幕膽小的要提高警惕:太多的血:產婦的血,嬰兒的血,手術刀劃開皮膚的血,我是要閉眼睛的;還有太多的床上 ,兩個男人的床上,恕我保守,我也有點看不下去。
但是這些不忍目睹的鏡頭渲染下,亞當和他的同行們一周工作90個小時的緊張勞累才一一得以真實地呈現。《疼痛難忍》不僅僅是產婦是女人也是這些醫生啊(電視截圖)!
最苦最累的應該是亞當一樣的主治醫生,上麵有像老板一樣的主任醫生,用你時大忽悠,出了事就甩鍋。還有像蘇蒂這樣的實習醫生,跟在亞當後麵,當他的助手也當他的出氣筒。
蘇蒂最後的歸宿令人震驚,就是這種又苦又累最極致的表現了(電視截圖)。
亞當們不容易,他們診斷也會出錯,他們為了自救也會推諉責任,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忘記救死扶傷的職業道德。為此,亞當一次又一次來到那個早產兒的保溫箱前,給這個小baby道歉向這個小baby訴說,這個比小貓大不了多少的早產兒甚至成了他排解傾訴的最好對象。
公立醫院醫護人員不足,一個被懷疑宮外孕的女人,需要做CT確診,從早等到晚上排不上,好容易來了個醫生,告知已經下班沒人給做CT,要第二天!可病人已經在瀕死邊緣啊!
於是有錢人就去了私人醫院。私立醫院條件真好,不僅是產婦的條件好,連醫生都有像五星級酒店一樣的房間安排休息。亞當頂替私下接活正在度假的主任給一位公主接生。可是產婦產後大出血,連急需的六袋血漿都拿不出來,還得緊急送往公主看不上眼的公立醫院去搶救(電視截圖)。
真夠諷刺的。
秉承我一貫地原則,不細述。
大英帝國醫護人員的不滿,在前一段持續的罷工潮裏可見端倪。大英帝國的公共醫療的問題,其實是很多國家公立醫院的問題。我孤陋寡聞,但是至少在中國、在加拿大也多次走進醫院的大門。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別看大醫院擠得烏央烏央,病床都放到了走廊裏,但是隻要你有各種各樣的關係,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
在加拿大咱沒有人情關係,但是等候預約就像等情人一樣要有等到天荒地老的執著。
至於如何選醫生如何用藥,一道道關口前都是一道道不能明示的暗箱操作。中國的醫院,就像那個道貌岸然的主任醫生身上,到底多少醃臢?
《疼痛難忍》改編自真名就叫亞當的日記式回憶錄。亞當是這部劇的主角,但不是英雄,他就是一個被規矩捆綁被體製約束在高壓下努力做事的普通人,但是正是普通人才能最普遍地折射人生折射社會的本像。
兩個亞當(網絡圖片)。
影片的結尾,亞當也有一段慷慨陳詞,他提起了蘇蒂。他說他們工作在一個無比惡劣的環境裏一個支離破碎的體製裏。我們不是為了錢為了名利,我們夜以繼日的工作,隻是在意這個職業,難道TMD這就不值得歌頌嗎(我也被傳染得爆粗口,不過是原話)?
亞當還說,在美國,每三周就有一個醫生自殺。真的嗎?震驚!
據說1994年美劇《急診室的故事》創立了醫療劇P+P模式,即professional(專業)和personal(人性),成為了醫療劇的標準。
我們的醫療劇能夠做到嗎?
中國近年也拍了不少醫療劇,精品寥寥。滿屏幕P過的帥哥靚妹,這個還可欣賞養眼,可是故事也要P得全是美好動人,就不讓人待見了。糖水喝多了會影響身體健康,何況連真的糖也舍不得,全是替代品。
看劇就是個消遣就是個娛樂,唯有把人放在第一位,才是良心劇才會感人。唯有關注當下的社會問題,關注不同行業普通人的命運,才會深刻才會受歡迎。那些高高在上俯視眾生那些隻為了諂媚取悅的作品即使一時有人熱捧終將會被拋棄被唾棄。
新生兒娩出的過程媽媽們是疼痛難忍的,但是疼痛之後是一個嬰兒的誕生,媽媽眼前是光明是幸福,而很多讓我們疼痛難忍的事情似乎要忍到看不到盡頭的遠方。。。。
讚鹿蔥精彩劇評,問好。
另外,我喜歡不那麽完美的人物,更真實,更能讓普通人共情。
醫生太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