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
2020 (84)
2021 (124)
2022 (149)
2023 (113)
2024 (137)
2025 (10)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惡?這是個哲學問題。本老太沒那水平不參與這陽春白雪又形而上的爭論,但是有一點還是清楚的:每個人的心裏有善也有惡,有天使也有魔鬼,關鍵是在什麽環境裏在什麽溫床上,能讓善或者惡茁壯成長。
俄烏戰爭突然降臨,各國政府愕然,善良的人民愕然。可是也有這樣的人像吃了搖頭丸一樣,興高采烈晃著大腦袋殼,伴隨著震耳欲聾的槍炮聲起舞。色眯眯的垂涎三尺要去搶美女,好鬥型的摩拳擦掌要痛扁烏克蘭。。。。輕佻的輕佻,冷酷的冷酷,令人瞠目結舌。
人,怎麽能對戰爭中普通人的苦難視而不見?人,怎麽就成了嗜血的動物?
不可思議!
但是還是有高人既在思也在議。英國人西蒙·巴倫-科恩寫了一本書:《惡的科學:論共情與殘酷行為的起源》。
這是一部心理學著作。作者通過一些惡性案件,及某些科學試驗的非人道手段,來分析人類的『共情腐蝕』成因。
網上有電子書https://cread.jd.com/read/startRead.action?bookId=30440989&readType=1
感興趣可以前往。
作者在序言裏說:“這本書不是寫給天性敏感的人看的。我不可能歡快地論述人類的殘酷行為,如果你想找本書來開開心,那就別往下讀了。在這本書裏,我 想用共情 (empathy)來重新定義“惡”(evil),並探討為什麽有些人的 共情比別人多(或少),以及人失去了共情會有什麽結果。”
西蒙·巴倫-科恩把我們常說的“惡”換成一個溫和的詞“共情腐蝕””(empathy erosion)。他分析共情腐蝕的原因是人產生了激烈的情緒,比如強烈的憤恨(resentment)、複仇的欲望、盲目的仇恨,或是保護的衝動。從理論上說,這些都是稍縱即逝的情緒,由它們引起的共情腐蝕也是可逆的。某個人作惡時,他的共情遭到了腐蝕,共情水平較常人要低很多。但在正常情況下,大多數人的共情水平不會導致極端惡行發生,
共情腐蝕產生於人把其他人當作了物品。一旦共情關閉,我們就完全處於“我”的模式了。在這種狀態下,我們隻和物品產生聯係,即使和人產生聯係也隻把對方當作物品。其實大多數人偶爾都會這麽做。我們也許專注自己的工作,完全忘了辦公室外麵還有個無家可歸的人。
作者把共情分為6個級別——
0級:是個極端,完全沒有共情,不知愧疚不知悔恨
1級:是 隻是事發的時候,他們控製不住自 己。顯然,共情並沒能有效地製止他們的行為
2級:他們對其他人的感受已經有了些許體會,因此不會再發動身體攻擊了。這或許還不足以遏製他們對別人叫罵,或是說出一些傷人的話來,但是當他們看見別人的感情受 了傷害,他們還是有足夠的共情能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不過他們還是要受害人或旁觀者的反饋,才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過分了。一個處於2級的人在生活中隻能胡亂應付, 他總是會說錯話(比如“你又胖了!”)或做錯事(比如侵犯別人的“私 人空間”)。他們總是因為這些失禮的言行惹上麻煩,有時在工作上, 有時在家中,他們或許會因為這個而丟掉工作、失去朋友,但他們總鬧 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麽。
3級:知道了自己有共情障礙,他們可能會為此掩蓋或者補償,比如回避時時需要使用共情的工作或人際關係。對於他們,努 力“假扮正常”會耗費大量精力,造成格外緊張。他們有的會在工作中 回避他人,因為社會交往實在太難了,他們寧願埋頭工作,希望這樣就 不必與太多人接觸。
4級:他們的共情略為遲鈍,但大多時候已經不會影響日常的行為,雖然當話題轉移到情緒以外的方向 時,這個等級的人還是會感到更舒服一些。相比女性,處在4級的男性更多,他們更喜歡解決實際問題,或主動排除技術障礙,而不是長時間地討論彼此的感受。他們的友誼多半建立在共同參與的活動和興趣 上,而不是親密的情緒,。
5級:共情已經略微超過均值,女性的數目超過男性。 這個等級的友誼更有賴於親密的情緒、彼此的信任、相互的支持和同情 的傳達。雖然5級的人並非時刻考慮別人的感受,但他們許多時候都會為別人著想,因此他們在工作和家中都會加倍小心地與人互動。他們不 會太過直接地主張自己的意見,以免淩駕他人之上或者侵犯他人。他們 也不會匆忙地獨自決策,一定是先廣泛谘詢,參考眾多角度。即使有許 多事情要忙,他們也會耐心地與人交流,因為他們想要(敏感而又迂回 地)了解對方是否開心、對方的心裏又在想些什麽;而要獲得這些情 報,最好的做法不是直接詢問,而是和對方談論大量不同的話題間接摸 索。
6級:最高端,是具有真正超凡共情能力的人,他們始終在 關注別人的感受,而且會不辭辛勞地送上關懷和支持。他們的共情能力使他們從來不會忽視其他人。
這個分級是否科學,可以商討,但是列舉的想象實際存在,可以對號入座
接著作者從生理學大腦構造的角度分析共情能力,研究腦回路的不同狀態,這個不太懂,不深究。
用我的笨腦袋理解,用通俗的語言解釋,共情就是設身處地,情同身受。時髦的話:情商高。
看到被鐵鏈捆鎖的母親,看到烏克蘭戰場上哭泣的孩子,看到滿臉血汙的市民,看到被丟棄在雪地上的年輕戰士的遺體,你會感到痛,這就是共情。
相反,如果看著電視玩著手機,隻是為自己慶幸,這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情感隻是同情,或許僅僅1級2級共情?。
如果還說“活該”,“自找”,那你的共情能力應該就是0級以下。
作者告訴我們共情能力除了病人,如阿斯伯格綜合征患者,自閉症患者等等,但是更多的與家庭早期教育有關,與社會環境有關,(他還說與學曆家境有關,這個太敏感,不討論)
但世界上也有沒受過冷落的零度負麵者,以及受過冷落卻仍有強大共情的人,說明這樣的環境因素對共情的喪失也許既不充分又不必要。因為還有一些更為持久的心理特征也可能引起共情腐蝕。
共情能力是個很複雜的理論問題,並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
但是,可以肯定,當今世界裹挾在群氓心理中,或生活在仇恨和暴力文化裏的人,他們的情緒衝動無常,缺乏冷靜思考,經常戴著麵具上演政治正確的鬧劇。這樣的人很難有共情心,這樣的社會充滿了戾氣。
書的結尾說:“共情是一款萬能溶劑。任何問題隻要浸泡在共情中都能解決。 它是預測和解決人際糾紛的有效手段,無論那是婚姻不睦、國際矛盾、 工作衝突,還是友情中的磨難或政治中的僵局,是家人間的矛盾還是鄰 裏間的紛爭。希望讀過本書,你已經明白了這項資源作為解決問題的手 段要勝過其他(比如槍炮、法律或宗教)。而且,不像靠數萬億美元維 係的軍需工業,或者靠數百萬美元運轉的監獄和司法係統,共情是免費的。和宗教不同,共情的本質也決定了它不會壓迫任何人。”
這個結論很書生氣,但是很美好。。。。。
別東扯西拉陰謀論。。。
小心淪為今天的俄國人,賤民一般。。。
盡管大多俄國人是有素質有底線的。。。
絕對是!
這是關於利益與理念的矛盾問題。
從人類社會發展史有關的世界觀來講,人類的貪婪是無限的,這已經被現代心理學解釋了,也沒有過反例,這個概念是被人類普遍承認的。
對極了! 所以當年的學雷鋒號召就一扯蛋!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整個就是糊弄人的.
從人類社會發展史有關的世界觀來講,人類的貪婪是無限的,這已經被現代心理學解釋了,也沒有過反例,這個概念是被人類普遍承認的。
而世界的經濟資源是有限的(最低也有成本差異),可以肯定是不可能滿足無限的人類貪婪,這就形成一個悖論,也就揭示了人類是永遠會競爭,而不可能長期合作的,畢竟你有了,我就可能沒有。不是說我一定沒有,但可能沒有。而人類是根據希望而生存的,有可能,那就是有危機。
那麽就難以避免競爭。有競爭就會有政治,也就是交易妥協的藝術,而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這就解釋了戰爭是不可能避免的,永遠不可能避免,至多是具體形式有區別,比如是否用核武什麽的。這是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世界觀問題,當然也是被曆史證明了的。
如果能夠認識這點,也就有了評價戰爭的共同基礎,包括關於戰爭的觀點,和道德。否則不過就是各說各話。比如有人一定認為上帝存在,那麽與不相信上帝的人爭論,誰的道德水準更高?
這次戰爭誰獲利最大?我想可以說能夠獲利大的人或者方麵,與失去最多的人和方麵,評價是不同的,是不能用善惡評價的。美國有一句話,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那麽誰是其中的一片呢?
任何美國人都是,看看自己的股票,至少401K在戰爭後漲了多少,或者不再繼續下跌?
沒有這場戰爭,歐元替代美元的貿易統治地位大概就是未來一兩年的事情,如今又沒有這個可能了。而假如美元失去貿易統治地位,對美國和任何美國人意味什麽?不需要解釋。
在豐縣鐵鏈女事件發生期間,李玫瑾教授被禁言了。
對戰爭的苦難視而不見,大惡!!!
不過可悲的是現在坐在凶殺案陪審團席位上大聲疾呼的,有不少是有殺人前科但沒受到審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