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水手中來

風在雲上,雲在水上,水在我心上。
個人資料
正文

家有琴童兩周歲

(2014-09-20 05:44:44) 下一個

兒子踏上學琴路正好是他六周歲的時候。先是在離家最近的地方找了個老師。第一個老師給孩子兩個特別教益之處,一個是練習少兒版《Hanon》。這個版本隻有標準版的前20首。練Hanon的好處是相同音型在上升下降中不斷重複,使兩手十指得到均衡發展。有一次看老版的電影簡愛,發現在夏洛蒂的那個時代,簡愛教羅切斯特的女兒彈鋼琴也是用的Hanon,不得不令人感歎西方音樂教育的傳統源遠流長。

第二個收益是很早就開始練習巴赫。剛開始學習不到兩個月,老師就要他在練習入門教程的同時嚐試巴赫,而且是比較難的 Invention(創意曲)。創意曲是巴赫複調音樂的典範。左右手旋律在不同層麵上交織發展,有對比又有對稱,如首飾般精美,又如建築式對位精確。孩子的十個小指頭一個小節又一個小節向前爬行,用了將近半年的時間總算啃下來兩首曲子。在不同的場合下彈奏總是獲得滿堂喝彩。這點來之不易的成功極大鼓舞了他的自信。而且相比之下,初級教材中的曲子就非常容易。很快就從入門跳到了2B. 這樣實際上他並沒有因為巴赫難度大而浪費時間。

跟第一個老師隻學了一年。老師的專長是爵士和藍調。看著孩子已經起步,老師就把很多時間用在藍調上。藍調音樂具有大量不穩定和弦和飄忽的節奏。而我們堅信學好古典才是硬道理。這時機緣巧合遇到的州立大學音樂係的鋼琴教授願意教我們孩子。教授走的是古典路線。我們毫不猶豫就換了老師。

教授要孩子繼續練習Hanon,入門教程升級到3A. 另外又選了兩本高級別的教材。教授果然是學院派的,特別注意指法的正確和彈奏的清晰準確。孩子在家練得好像還不錯,到了回課的時候總是能挑出毛病。主旋律容易掌握,最大的問題在錯讀左手和弦。和弦三個音符中有一個彈錯,不是專業人很難聽出來。每個星期一次課60分鍾,常規是先複習兩周前的曲子,然後給上周的兩個曲子糾錯,再布置新曲,指出難點,示範演奏並錄音。

每堂課都會留出10分鍾給兒子作即興彈奏。一般教授彈左手和弦要求兒子彈旋律。有時侯也會交換位置。有一次給孩子布置的作業是雙手彈出一首鋼琴小品,要求全曲由三段組成。兒子先是說要作一首《snow mountain dragon》(雪山龍),但是想不出三段。然後孩子說要作一個《Dragon Family》(龍家)有爸爸媽媽和寶寶正好三段。爸爸是白鍵,媽媽是黑鍵,寶寶是白黑鍵揉雜而成。回家在鋼琴上用了18分鍾嚐試了幾個不同的元素之後。三段曲子一氣嗬成。 

 

 

有沒有聽出龍爸爸的古怪,第一段快結束的時候出現了龍媽媽的動機。第二段龍媽媽蓮步輕搖,走過三月的江南煙雨。最後是第三段,龍寶寶將然出世,搖頭晃腦蹣跚而行。

 

在孩子琴齡就要滿兩周歲的時候,完成了六本教程的學習(圖片中左起前六冊),又迎來了新的巴赫,巴赫的Anna megdalena's notebook。 依然是巴赫的一貫風格,但是比Invention容易很多。教授說單純以彈奏水平而言,孩子的發展已經比平均水平快了兩年。孩子的鋼琴雖然沒有表現出過人的天賦,但是看著他穩步前行,而且一直保持對鋼琴的興趣,作為父母希望孩子去實現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的心理,多少得到了回報。

有人說他五歲就能背下白居易的《琵琶行》,到現在最大的好處也就是睡前背詩哄孩子。有人說他五歲開始練琴。不僅一無所用而且還留下兒時被迫練琴的心理陰影。作為父母,既要督促孩子成長,又要保護孩子成長的熱情,這確實需要智慧。但是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需要付出代價才能換取的。有用之物價值都有是限的,無用之物的價值到有可能無法估量。這就是中國哲學中的無為而無所不為。

人類的美好願望大多是世代相傳的。澳大利亞有調查數據顯示,70%的成年人因為一生未能掌握一種樂器而後悔。而正在學習音樂的孩子隻有20%。如果忽略社會時尚和審美情趣的變遷,不在乎音樂的人隻有10%。我們在很大程度避免了孩子重複他們父輩的遺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尼羅河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枍持' 的評論 :

謝謝誇獎。他倒是有make music的願望。偶然也有靈感。但是要他重複一遍完全不可能。所以我用的是原始錄音。不知道10年後他能不能把這段曲子寫成一首真正的鋼琴小品。
枍持 回複 悄悄話 厲害呀!讚有天賦的小龍子,和有耐心的龍爸、龍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