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回想起人生中走過的某一段經曆,心中不免還有悸動。記得那是在八十年代後期。大學三,四年級外語係的學生開始業餘時間打工,掙錢的一段生涯。
那時學外語,尤其是英語專業的學生十分吃香。許多單位到係裏“盯梢”。嚴煙被係主任叫去,說明解放軍某單位的情報部聘請她給有出國任務的軍官上英語課。每節課三十元,每次兩節課。一周三次。有車接送。時間是半年培訓一批學員。同學們都很羨慕,因為在那時,一般就是教師額外加一節課,隻給五元。嚴煙從那時起每周一 三 六到解放軍某軍機關大院去教英語。教材從外籍教員處複印的。課本題目是“San Francisco"。聽,說,讀,寫還有討論。
第一天上課是在一個黃昏時分,嚴煙走進他們準備的教室,不禁心中一驚,有一點緊張。原來教室裏已經做了二十個軍官,年紀不齊,年輕的有二十七八歲,大多數是三十到四十的軍人,而嚴煙隻有二十歲。她趕緊整理了一下心境,同時當他們看到嚴煙走進教室時,一刹那全體起立,摘下軍帽,表示敬意。嚴煙漲紅了臉,有些羞澀地說了一句“大家好,請坐!”並及時用英語重複了一遍。“Good evening everybody.sit down please!"。
她站在講台前,掃過每人的臉,作了自我介紹,並板書在黑板上。然後請每個人自我介紹。先用中文,然後用英語。她知道這些人都有英語基礎的。需要的是聽的懂,能張口說。
嚴煙也備了課,複印了教材,複製了錄音帶。每人一份。她讓學員們準備好,下次上課要提問和對話。
課間十分鍾休息,班長為她送茶水,並很自然的叫她老師。她那忐忑不安的心逐漸平穩下來。很快就進入情況。他們就是她第一批學生。
其實在這些大兵的眼裏,嚴煙就是一個會講英語的小女孩。所以對她很擔待的。同時也很照顧她的心情。那些可以做他父親的較高極的軍官都主動與她交流,使她很感激。嚴煙使用外籍教員的教學法,活耀課堂,每人都給機會。並在不傷他們的麵子情況下,采取較嚴格的口語測試。聽力比賽,課堂上沒有人不被牽動,既然要去做外國使節,總要有主動權。不會說或聽不懂是不合格的。情報部的領導要詳細了解每人的情況,因此選拔最優秀的先出去。
眼看嚴煙的寒假到了,情報部領導說學員要求趁假期加時。於是假期間改成每周上十節課,星期一到五每早八點到十點。他們領導特意讓班長告訴嚴煙,可乘軍隊班車。嚴煙應該從北太平莊稱二十二路公車到西單等軍隊班車。第一次她看到西單有一輛坐滿軍人的車,停在那裏。她想必定是這輛了。於是就想衝上去,但到車門口她發現車裏沒有家屬,女兵也穿軍裝。再看自己中長黑呢子大衣,紅色的貝雷帽,腳下踏著高筒高跟靴子,車上的人都用驚奇的眼光注視著她。“這車是不接家屬子女的。”有人小聲說。她很尷尬,停在那裏,不知如何做。司機問到:“是教英語的老師嗎?”嚴煙趕快回答說:"是"。那司機笑眯眯地說:“首長已通知我了,會有一個小姑娘似的老師要乘這車”她又是一個釋然。趕緊上車。她用眼角掃了一眼車上的人,還好,他們已經不盯著看她了。後來時間長了,她發現原來車裏的軍人年紀比較大的,都是有家室的。
一天,學員要求額外加口語課,班長幫她解決晚飯的問題。於是她跟著班長去了食堂吃飯。她出現在食堂又是一個驚奇。因為家屬是不能進的,女兵要穿軍裝,嚴煙當然是便裝。怎能進去呢?好奇的人就開始向班長打聽。班長說這是我們的英語教師,得知還是在校生,,就更加好奇了。懷疑的目光不斷在嚴煙身上轉。她隻好假裝看不見來掩飾自己的窘態。
時間長了,嚴煙再來食堂已經很自然了。竟然有人邀請她給他們上英語課。她又怎能兼課太多呢?會影響學習的,麵臨馬上要寫畢業論文了。她就介紹了一個同學給那些人。不過待遇可不如情報部,每小時20元.同學照樣高興極了。那時兼課,軍隊付的比一般單位都高。
轉眼嚴煙在部隊兼課三個月了。為了看學員們的進度,情報部領導親自聽課,並請外交學院的教師來評分。那是一個多麽緊張的時刻,小老師和老學生都十分緊張。但是還是很順利的過去了。由於學生們的目標清楚,學習非常刻苦。嚴煙隻要有時間就跟他們一起上自習課,那是額外的加班,她不要錢。給這批未來的外交官留下極好的印象。
半年過去了,結業到了。每個人暫時脫下軍裝,由嚴煙的係主任,及情報部領導。還有請來的外籍教員做“final interview".共二十個學生,都是自己麵對考官。嚴煙比她的學生還緊張。
隻要一個學生通過,嚴煙的心就輕鬆一點。最後是班長。外籍教員給他一個“excellent”。他們的刻苦學習的精神,讓嚴煙感動。因為他們雖然都是少壯派,必定離開學校很久了。回到教室後,他們好像恢複了學生時代的青春。。。剛開課的拘謹蕩然無存。全體通過後,迎來了一個學生出任外國使節歡送會。大家就把結業式和歡送會一起開。嚴煙請了幾個英語係的女同學,一起參加這個有意義的party。情報部宣布繼續辦英語培訓班。然而最讓嚴煙感動,記憶深刻的還是那第一批學員。
嚴煙在那裏兼課四年,送走了八期學員。直到她自己也遠走他鄉。那些老學生的學習精神一直感動著她。激勵著她在國外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