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天上客

為自己寫下生命旅程的點點滴滴.......
個人資料
一舒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媒體關於海外生活最弱智的9大語言梗:

(2018-01-18 04:49:12) 下一個
  1. “融入了主流社會”:從央視到地方媒體,一說到某些成功的中國留學生或海外華人就會一言以蔽之“他們融入了當地的主流社會”。我特別想問一句什麽是主流社會?說英語?起英文名?吃牛排?冬天不穿秋褲?有身份和選舉權?那誰能告訴我中國的主流社會是什麽樣兒?在中國時,我從來沒覺得自己是主流;但奇怪的是,在國外也從來沒覺得自己被邊緣化。相反,我常跟同事開玩笑說“你說的話我會說,你做的事我也會做;而我說的話,想讓你懂就懂,不想讓你懂你就不懂。我罵你你聽不懂,而你罵我我立刻可以回罵回去,你說咱倆誰厲害?”或者主流就是有錢?經濟獨立?好像也不對啊。誰能告訴我什麽是主流,我就可以告訴你,我現在是不是在主流裏了。嘻嘻
  2. “謝絕了國外的高薪聘請”: 隨著中國的不斷強大,說這句話的不那麽多了。因為現在大家對國外的薪水有了概念,而且經常是國內比國外還“高薪”了。當年的海歸,動不動就是“謝絕了國外的高薪聘請”好像不這樣就不足以表達對祖國的愛,就不足以成為榜樣。哪怕事實是隻有幾萬美元的年薪。
  3. “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這句話也是中國媒體對海外華人或留學生成功之“專利描寫”.記得當年在德國認識一個學農學的博士,學成回了國。居然登上了某雜誌封麵。當然大幅報道裏不乏誇張的讚美。其中就用了這句“他操著一口流利的德語……”我的媽呀。他在那所大學的中國留學生中是出了名的“把德語說成XX地方方言”的人。後來我因工作關係經常去日本,聽著在日本的大學同學嘰裏呱啦說日語時,我突然想到了這句官媒方言“操著一口流利的日語…..”恍然大悟:原來當你根本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麽的時候,人家說什麽都是一口流利的XX語啦。
  4. “過了語言關”:這也是經常用來形容某些海外的成功人生。可什麽叫語言關?標準是什麽?不是常常有托福考滿分的人也無法與教授正常交流的人嗎?你說這個語言關在哪兒?關裏是啥樣,關外又是啥樣?
  5. “破格錄取”這個也很可笑。動不動就“破格…...”哪來那麽多格呀?誰定的格?如果動不動就破格的話,那這個格也真沒多大意義了。嗬嗬
  6. XX學校的高才生”:起初聽到“高材生”幾個字還是肅然起敬的,後來發現在中國媒體口中的“高才生”,就跟“校花”,“知名專家”一樣完全沒有任何技術含量了。隻要你進了大學,不太離譜,基本都是高材生。
  7. “全球XXXXX”(之最): 大概是為了要有新聞價值吧,中國媒體特別愛說“XXX 是全球之最”。比如央視4台的《海外華人》欄目,曾經介紹墨爾本一個華裔女孩,居然用了“全球高考狀元XXX”。是不是太離譜了。且不說她的高考成績在全世界屬第幾,就算是在澳洲也絕不是狀元呀。另外,全球高考有統一標準嗎?如果沒有,你憑什麽就說她是全球高考狀元?動不動就是全球第一,好像不這樣就無法成就新聞的振聾發聵!
  8. XXX取得了博士後的學位”:常常看到這樣的報道,以至於很多國人以為博士後是比博士還高一級的學位。所以,介紹某人時會說“TA是博士後!”
  9. “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窮的隻能吃黑麵包 :先說明,這個梗有點兒年頭兒了。當年我們把解放全人類當己任,深深地相信報紙廣播裏說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窮 的隻能吃黑麵包”。所以,第一次離開中國到了資本主義的德國時,驚訝地發現黑麵包比白麵包貴。而且恰恰相反,有錢人吃黑麵包,窮人吃白麵包!當我把這個梗告訴德國朋友時,他們和我一樣吃驚得張大嘴巴,然後哈哈大笑。

PS: 作為有輕微強迫症的患者,本來想湊夠“十個”這樣的弱智語言梗,但實在想不起更多了。隻好拋磚引玉於此了

        作為一名曾經的記者,看到這樣的語言,其實是笑不出來的。

 

(2017年元旦,日本東京淺草寺裏擁擠的人群)

(日本東京的淺草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