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園 (非公開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從此為你亂彈琴.癡人說夢逢知傻,有空為你胡亂碼.
個人資料
正文

人類為什麽不能擺脫嫉妒?

(2009-03-28 06:54:11) 下一個

小薊·夏靜好 發表 http://www.bullogger.com/blogs/songshuhui/archives/285285.aspx

與貪欲、懶惰那些惡習能讓人體會放縱的愉悅不同,嫉妒帶來的隻有痛苦。但我們卻樂此不疲。

忌妒,可以說是人類最普遍的、最根深蒂固的一種情感。”“在通常人性的所有特點中,忌妒是一種最不幸的情緒。”這兩句均出典於羅素的《幸福之路·嫉妒篇》。就是那本書,最近堂而皇之列在了一篇嚴謹科學論文的參考文獻中。2月13日的《科學》雜誌的研究報告“此人之苦痛,彼人之歡欣:嫉妒與幸災樂禍的神經相關性”中,第一篇參考文獻即為:“羅素,《幸福之路》,W.W.Norton,紐約,1930”。那篇研究報告討論的感覺即“嫉妒”。它討論的問題是:嫉妒帶給了我們什麽好處?

七宗罪中,嫉妒位於驕傲與暴怒之間,但不像貪欲、淫欲、暴食或懶惰這些惡習,後者多多少少都帶著點誘惑,可以讓投入其中者感受到一點放縱的愉悅——也許這是誘惑我們犯罪的理由。嫉妒這種惡習,帶給人的隻有痛苦。從這個角度看來,嫉妒不像惡像美德。那麽,人類為什麽不能擺脫嫉妒?

一群日本研究人員最近研究了這個問題。他們找來了19名大學生,讓他們閱讀一些故事腳本,再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測定這些人腦部血流變化。

讀故事時,學生們被要求把自己設定為故事中普普通通的主人公。除了主人公,故事中還特意安排了ABC三個人物。A與主人公性別相同,人生道路和目標也幾乎相同,但成績優秀,家境富裕,很受異性歡迎;B與主人公性別不同,雖然更優秀,但是人生道路和目標沒有重疊;C也與主人公性別不同,成績普通,人生道路和主人公也不同。
學生讀完故事,研究人員讓他們回答對出場人物ABC的嫉妒程度,結果顯示,這些人對ABC的嫉妒程度依次遞減。根據功能磁共振成像結果顯示,對出場人物A,接受測試者大腦前扣帶回皮層最活躍,而對B和C,這一大腦區域活躍程度依次遞減。前扣帶回皮層被認為是大腦處理身體疼痛的區域。到現在為止,新認識剛好印證了過去的認識。

嫉妒是種痛楚,我們嫉妒那些跟我們相似的人——那些性別、年齡、部門,甚至教育背景與我們相似的人,才會成為我們的嫉妒對象。亞曆士多德就觀察到:懶人嫉妒懶人。

接著,研究人員讓這些學生閱讀故事的續集。續集中,出場人物ABC分別遭遇到了各種不幸事件。實驗結果表明,學生們對ABC不幸遭遇產生的幸災樂禍情緒程度依次遞減,與嫉妒程度的變化情況一樣。此時,學生們大腦的腹側紋狀體活躍程度也在遞減——那裏通常被認為在獲得金錢回報或者社會認可時活躍的腦區越嫉妒,從對方的痛苦中感到的快樂便越強烈。

嫉妒與幸災樂禍緊密相關,這種快樂如此美妙,以至於大家甚至忘記了麵前的危險。一位心理學家對紐約時報記者說場經濟危機很大程度上來自金融家之間的相互攀比嫉妒,誰都不願隻做“區區”一個百萬富翁

嫉妒並非人類獨有。給一隻猴子一塊黃瓜,它會顯得格外高興;此時,再給它另一位同伴一粒葡萄。顯然,一隻猴子看來,葡萄比黃瓜好得多。於是,那隻拿到黃瓜的猴子就開始變得很不高興,很幽怨的看著你。“這是由妒生怨的典型”,當時的研究人員如是說。

另一些研究進化的學者們走得更遠,他們認為:是嫉妒造就了我們的公平意識。我們反抗那些國王或是企業巨頭是因為嫉妒——憑什麽他們擁有的應得的多得多?

關於嫉妒,猜測很多,證據很少,但無論如何,我們擺脫不了這東西。羅素說:“如果你渴望榮譽,你可能會嫉妒拿破侖,拿破侖嫉妒凱撒,凱撒嫉妒亞曆山大,而亞曆山大……我想,他也許嫉妒那個不存在的海格拉斯Hercules)。”

(已刊於《南方人物周刊》)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