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園 (非公開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從此為你亂彈琴.癡人說夢逢知傻,有空為你胡亂碼.
個人資料
正文

連嶽:請迎接第一個弱智時代

(2009-01-23 06:55:36) 下一個

作者:連嶽  知名專欄作家

江湖最後一個哲學大佬康德在他的《純粹理性批判》的序言把狠話放在前麵:如果你要在這裏麵找幾句似乎矛盾的話,那不難,不過這本書還是要以一個整體來理解。意思很清楚,如果你要來玩弱智爭論,恕不奉陪。

不過,躲不了了,現在已經到了必須接納弱智的時代了。

在美國入侵伊拉克之時,Blog作為網絡時代的媒體就一役走紅,此後,從馬德裏恐怖襲擊到倫敦地鐵爆炸再到伊朗婦女爭取男女平權運動,從廈門PX事件到山西窯奴,Blog都取代了傳統媒體成為資訊的第一發布現場。《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等老牌報紙這幾年都經曆了發行量下降的困苦,經過幾年的陣痛,傳統的媒體人基本上已經有了共識,就是紙媒體要從“新聞紙”轉變成“觀念紙”,由資訊提供者成為思想供應商。同時,積極咬納Blog這種新形態作為新聞的補充。

說了一堆,好像與弱智無關。可是你看徐靜蕾的Blog,類似“今天很累,想早點休息。”這樣的話語下麵有千條回複,數十萬的點擊,你就知道,這與媒體人期待的新聞變革無關。

除了內容的弱智以外,許多Blog的主人還得麵對無門檻交流的弱智氛圍,應該承認,即使環境不同,還是存在著一些有恒心、有理念、有勇氣的高質量Blog,一個善於發現的人,從某種程度上可以得到優良資訊。可是伴隨著這些資訊的弱智評論、無理糾纏、惡意構陷甚至謾罵攻擊卻使資訊後期的觀念形成相當難產;這時候,你還不能跟傳統的大學一樣,說對不起,我們需要交流的人具備基本常識,請你們走吧——這做不到。

中國的Blog作為相對落後、先天不足的產物,從內容提供到互動都還處在“弱智階段”,現在來過分誇大它的作用,為時過早。

我們本來就生活在一個躁狂的時代,每個人都像是中了躁狂病毒,經不起折騰,本來就已經弱智了,再時不時誘之以一夜暴富法,那麽,任何似乎可以帶來改變的新技術都不過是再次縱容我們的壞習慣而已。

有人認為首先搶走的是專欄作家的飯碗。因為中國的媒體養活了一批毫無價值的專欄作家,在blog裏,比他們寫得好的人很多。blog讓民間的寫字天才,成批地浮現出來,他們無需討好編輯,也無需取悅讀者。傳統媒體,讓很多真正的天才沒有了說話的地方。blog拆除了這道籬笆。

不過,我除了讚同對媒體專欄作家的低評價以外,不同意這個判斷。真正的寫字天才,從來都不會被阻礙,其實,寫blog讓民間天才的寫作成本大大增高,你要有電腦、有錢上網,而不是像海子一樣在紙上塗抹即可。不討好編輯也不取悅讀者的寫作方式從來都存在,在前blog時代,甚至更純粹更不功利,而blog的功利性(換句話說,被承認的渴望)是其基本要素之一。現在像樣一點的紙媒體基本上隻看網上傳來的稿件,也不斷在網羅blog上冒頭的寫字高手。其實,那些不會用電腦、不寫blog的天才,他們的機會才真正被壓榨消失了——現在有哪一個編輯會去拆一封貼了郵票的投稿?

在一個創作力本身就不高,評價與溝通體係又被網絡拉低至弱智的新時代裏,對技術變革的過分期許,也許都是有害的。大河之上的泡沫每天都是新的,而隻有它從數千公裏以外的源頭逐漸壯大而來的水流才有力量。雲門舞集的林懷民對台灣報業重鎮《聯合報》有這樣的建言:“我覺得你可不可以辟出一個租界區,年底再來算帳,別撤來換去,現在報紙改版,比換行政院長還來得快,一天到晚改,讀者簡直找不到要的東西。讀《紐約時報》,知道去那裏找你要的,而且是一輩子、幾個世代下來,就是這個樣子,大家要吵架可以在同一個地方。”

其實媒體也好,blog也好,力量的養成,都是靠“一輩子、幾個世代”的功力,這份定性在弱智者更愛發問的網絡與blog時代,更是顯得重要;所以先別信blog給我們帶來的燦爛期權,先看看誰能堅持更新三五年吧。

2007-08-30 08:48:08 
http://news.163.com/07/0830/08/3N4O6TUG000121EP.html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