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園 (非公開的博客)

高山流水遇知音,從此為你亂彈琴.癡人說夢逢知傻,有空為你胡亂碼.
個人資料
正文

山楂樹之戀(47)

(2006-03-19 06:56:16) 下一個

靜秋垂頭喪氣地坐上了回 K 市的火車。來的時候,充滿著希望,以為即使見不到老三,至少可以從他家人口中打聽到他在哪裏住院,就算他已經走了,他的家人也會告訴她墳墓在哪裏,哪知道連軍區的大門都沒進成。

江老師安慰她說:“可能是因為我們沒帶單位證明,別人才不讓我們進去,下次我們記得讓單位開個證明,就肯定能進去了。”

“可是衛兵說軍區司令根本不姓孫 ---- ,難道 ---- ”

“也許小孫是跟媽媽姓的呢?他以前說過他父親挨鬥的時候,他全家被趕出軍區大院,那說明他那時是住在軍區大院的。後來他父親官複原職,那他家就肯定又搬回去了。”

靜秋覺得江老師分析得有道理,問題是這次沒找到,她最近就沒假期了,要等到暑假才有時間再去找,不知老三那時還 --- 在不在。

江老師說:“他全家都不在家,是壞事也是好事。說是壞事,就是我們沒碰見他們 。說是好事,是因為全家出去旅遊,說明 --- 家裏沒發生什麽大事。”

靜秋聽江老師這樣說,也覺得有那種可能。如果老三在住院,或者去世了,他家裏人怎麽會有心思去旅遊?一定是他病好了,或者 K 市那個軍醫院誤診了,老三回到 A 省,找了幾個醫院複查,結果發現不是白血病,於是皆大歡喜。反正他們勘探隊已經撤走了,說不定解散了,老三就留在了 A 省。

她想象老三正跟他父親和弟弟在一個什麽風景區旅遊,幾個人你給我照像,我給你照像,還請過路的幫忙照合影。她想象得那麽栩栩如生,仿佛連他的笑聲都可以聽見了。

但她馬上就開始懷疑這種可能,她問江老師:“如果他病好了,他怎麽不來找我呢?”

江老師說:“你怎麽知道他這次出去不是去找你呢?說不定他去了 K 市,我們來了 B 市,在路上錯過了。這種事可多了。也許你回到家,他正坐在你家等你,被你媽媽左拷問右拷問,已經烤糊了。”

靜秋想起老三那次被媽媽“拷問”的樣子,不由得笑了起來。她一下子變得歸心似箭,隻盼望列車快快開到 K 市。

回到 K 市的時候,已經是深夜了。老三不在她家,她問媽媽這幾天有沒有人來找過她,媽媽說那個周建新來過,問他有什麽事,他又不肯說,坐了一會就走了。

靜秋萬分失望,為什麽是周建新,而不是孫建新呢?

當天夜晚,她顧不得睡覺,就給 A 省軍區司令員寫了一封信。她把老三的病情什麽的都寫上,還忍痛割愛,放了一張老三的照片在裏麵,請求司令幫忙查找孫建新這個人。她相信老三的爸爸即便不是軍區司令,也一定是軍區的什麽頭頭,司令一定能找到他。

第二天,她用掛號把信寄了出去,知道掛號雖然慢一些,但一定能寄到。她現在已經不敢盼望奇跡出現了,隻能做最壞的思想準備,那就是司令也找不到老三。那她就等放暑假了,再到 A 省去,住在那裏找老三。如果這個暑假找不到老三,她就每個暑假都跑去找,一直到把老三找到為止。

五四青年節那天上午,八中開慶祝會。本來青年節不關小學生的事,但附小跟八中在一個校園裏,中學部在那裏載歌載舞,小學部也沒辦法上課,所以每次都是一起慶祝。不過下午中學生放半天假的時候,小學生就不放假。

靜秋照例給各班的節目伴奏,她剛給一個班級的合唱伴奏完,就有個老師告訴她說有個解放軍同誌找你,有急事,叫你到門口傳達室去一下。靜秋聽說是“解放軍同誌”,心想可能是老三的父親派人來了。信剛寄出去,不可能是收到信了,隻能是司令從外麵回來,聽說她去找了他,於是派人來了。

但她又覺得不可能,她沒告訴衛兵她的地址,司令怎麽會找到她?

她帶著滿腔疑惑跑到傳達室,一眼就看見一個象極老三的軍人等在那裏,見到她,那個軍人走上前來,急匆匆地說:“靜秋同誌吧?我是孫建民,孫建新的弟弟,我哥哥現在情況很不好,想請你到醫院去一趟 ---- ”

靜秋一聽,就覺得腿發軟,顫聲問:“他 --- 怎麽啦?”

“先到車上去,我們在車上再談,我已經來了一會兒了 ---- 本來想直接進去找你,但是今天你們開慶祝會,門衛把校門鎖了 ---- ”

靜秋也顧不上請假了,對門衛說:“您幫我叫我媽媽用風琴幫那些班級伴奏一下,叫她下午幫我到我班上頂一下,我現在要去醫院,我的一個朋友 --- 情況很不好 --- ”

門衛答應了,靜秋就跟孫建民急急地往校外走。

校門外停著一輛軍用吉普,靜秋跟著孫建民往吉普走去的時候,聽見幾個溜號的學生在喊:“靜老師被軍管的抓去了!”

她隻好跑回門衛,讓門衛對她媽媽解釋一下,免得以訛傳訛,把她媽媽嚇壞了。

軍用吉普裏隻有司機和孫建民兩人。在路上,孫建民告訴她,老三從縣醫院出來後,並沒回 A 省,而是呆在黃花場那邊的三隊,一方麵可以協助查清勘探隊的工作環境是否會誘發白血病,另一方麵黃花場離八中農場隻有幾裏地,那條路可以開車,也可以騎自行車,方便老三到農場去看她。

後來她回到 K 市八中附小教書,老三也轉到 K 市,住在那家軍醫院裏。他隻在春節的時候回 A 省去了一下,春節後又回到了 K 市。他父親勸他留在 A 省,但他不肯。他父親隻好讓他家保姆跟著過來,在醫院照顧他。再後來孫建民也過來了,在醫院陪他。他父親不能一直守在 K 市,隻能經常過來看他,因為開車從 A 省過來隻要十小時左右。現在他父親、小姨、姨父、姑姑、幾個表兄妹堂兄妹、還有幾個朋友都守在醫院。

孫建民說:“哥哥走得動的時候,我們到八中來看過你,看見你帶著一些小女孩在操場打排球。我們也從校外的路上看過你給學生上課。後來哥哥躺倒了,他就讓我一個人來看你,回去再講給他聽。他一直不讓我們告訴你他在 K 市,也不讓我們告訴你他得的是白血病。他說:‘別讓她知道,就讓她這麽無憂無慮地生活。’

有他的交待,我們本來是不會來打攪你的,但是他走得太 --- 痛苦,太久。他進入彌留之際已經幾天了,醫院已經停止用藥、停止搶救了,但他一直咽不下最後那口氣,閉不上眼睛。我們想他肯定是想見你一麵,所以就不顧他立下的規矩,擅自找你來了。相信你會理解我們,也相信你會想見他一麵。但是你千萬不要做什麽偏激的事,不然他在天有靈,一定會責怪我們。”

靜秋說不出話來,她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這段時間想老三想得太多,想得神經失常了。她一邊為能見到老三欣喜,一麵又為他已經進入“彌留之際”心如刀絞。她希望這隻是一個夢,一個惡夢。她希望趕快從夢中醒來,看見老三俯身看著她,問她是不是做了惡夢,告訴她夢都是反的。

孫建民問:“靜秋同誌,你是不是黨員?”

靜秋搖搖頭。

“你是團員嗎?”

靜秋點點頭。

“那請你以團員的名義保證絕對不會做出傷害你自己的事來 --- ”

靜秋又點點頭。

到了醫院,吉普車一直開到病房外麵的空地上,孫建民招呼靜秋下了車,帶著她上二樓去。病房裏有好些人,一個個都紅腫著眼睛。看見她,一位首長模樣的人就迎上前來,問了聲:“是靜秋同誌吧?”

靜秋點點頭,首長握住她的手,老淚縱橫,指指病床說:“他一定是在等你,你去 ---- 跟他告個別吧。”說完,就走到外麵走廊上去了。

靜秋走到病床跟前,看見了躺在床上的人,但她不敢相信那就是老三,他很瘦很瘦,真的是皮包骨頭,顯得他的眉毛特別長特別濃。他深陷的眼睛半睜著,眼白好像布滿了血絲。頭發掉了很多,顯得很稀疏。他的顴骨突了出來,兩麵的腮幫陷了下去,臉象醫院的床單一樣白。

靜秋不敢上前去,覺得這不可能是老三。幾個月前她看見的老三,仍是那個英俊瀟灑,風度翩翩的青年,而眼前這個病人,真叫人慘不忍睹。

幾個人在輕輕推她到病床前去,她鼓足勇氣走到病床前,從被單下找到他的左手,看見了他手背上的那個傷疤。他的手現在瘦骨嶙峋,那道傷疤顯得更長了。她腿一軟,跪倒在床前。

她覺得有幾個人在拉她起來,她不肯起來。她聽見幾個人在催促她:“快叫!快叫啊!”

她回過頭,茫然地問:“叫什麽?”

“叫他名字啊,你平時怎麽叫的,現在就怎麽叫,你不叫,他就走了!”

靜秋叫不出聲,她平時就叫不出他的名字,現在她更叫不出。她隻知道握著他的手,呆呆地看著他。他的手還不是完全冰涼的,還有點暖氣,說明他還活著,但他的胸膛沒有起伏了。

幾個人又在催她“快叫,快叫”,她握著他的手,對他說:“我是靜秋,我是靜秋 ---- ”他說過的,即使他的一隻腳踏進墳墓了,聽到她的名字,他也會拔回腳來看看她。

她就一直握著他的手,滿懷希望地對他說:“我是靜秋,我是靜秋 ---- ”

她不記得自己這樣說了多少遍,她的腿跪麻了,嗓子也啞了,旁邊的人都看不下去了,說:“別叫了吧,他聽不見了。”

但她不信,因為他的眼睛還半睜著,她知道他聽得見,他隻是不能說話,不能回答她,但他一定聽得見。她仿佛能看見他一隻腳已經踩在了墳墓裏,但她相信隻要她一直叫著,他就舍不得把另一隻腳也踏進墳墓。

她不停地對他說:“我是靜秋!我是靜秋!”

她怕他聽不見,就移到他頭跟前,在他耳邊對他說:“我是靜秋!我是靜秋!”她覺得他能聽見她,隻不過被一片白霧籠罩,他需要一點時間,憑她的那個胎記來驗證是不是她。

她聽見一片壓抑著的哭聲,但她沒有哭,仍然堅持對他說:“我是靜秋!我是靜秋!”

過了一會,她看見他閉上了眼睛,兩滴淚從眼角滾了下來。

兩滴紅色的、晶瑩的淚。。。

。。。

尾聲

老三走了,按他的遺願,他的遺體火化後,埋在那棵山楂樹下。他不是抗日烈士,但西村坪大隊按因公殉職處理,讓他埋在那裏。文革初期,那些抗日烈士的墓碑都被當作“四舊”挖掉了,所以老三也沒立墓碑。

老三的爸爸對靜秋說:“他堅持要埋在這裏 ---- ,我們都 --- 離得遠,我就把他托付給你了 ---- ”

老三生前把他的日記、寫給靜秋的信件、照片等,都裝在一個軍用掛包裏,委托他弟弟保存,說如果靜秋過得很幸福,就不要把這些東西給她;如果她愛情不順利,或者婚姻不幸福,就把這些東西給她,讓她知道世界上曾經有一個人,傾其身心愛過她,讓她相信世界上是有永遠的愛的。

他在一個日記本的扉頁上寫著:“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歲了,但是我會等你一輩子。”

他身邊隻有一張靜秋六歲時的照片和那封十六個字的信。他一直保存著,也放在那個軍用掛包裏。

孫建民把這些東西都交給了靜秋。

每年的五月,靜秋都會到那棵山楂樹下,跟老三一起看山楂花。不知道是不是她的心理作用,她覺得那樹上的花比老三送去的那些花更紅了。

十年後,靜秋考上 L 大英文係的碩士研究生。

二十年後,靜秋遠渡重洋,來到美國攻讀博士學位。

三十年後,靜秋已經任教於美國的一所大學。今年,她會帶著女兒飛回那棵山楂樹下,看望老三。

她會對女兒說:“這裏長眠著我愛的人。”

(完)

( 謹以此文紀念孫建新 ( 老三 ) 逝世三十周年 )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6)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