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讀辜鴻銘《中國人的女性理想》,最後一段讓我感到他語言敘述中混亂思想的牽強附會,就今天的觀點看來有顯“強詞奪理”,諒我如此對前輩大師的冒犯。
其中一句“正是婦女的那種無我,使她的丈夫能夠或允許丈夫納妾,同時她卻沒有受傷害的感覺。”“無我”自古是女人的傳統美德,也是女性美的最高典範,隻有“無我”,才能獲得幸福的生活,反之,有了“無我”,也不一定獲得幸福的生活,重要的還要對方能夠懂,能夠配合,能夠感恩,否則隻會被他認為理所當然,甚至有負累之感,而“無我”的女人現今也往往被男人扭曲成自我價值的否定,對丈夫的百依百順,無微不至成了他的負擔,也成了他外遇的理由。丈夫納妾,任何一個女人不可能沒有受傷害的感覺,隻不過迫於家庭的安定和完整,苟且佯歡而已。皇室皇宮的明爭暗鬥,現在正室、小三的PK,哪一處不顯現女人嫉妒的搏擊?真正感情上的排斥性共存於各種動物之中,猴狗尚且會為自己的愛而吃醋廝殺,況乎人也。辜老先生大概沒品嚐過“嫉妒”,否則由已及人也不會寫出“她卻沒有受傷害的感覺。”
“一個真正的淑女或賢妻,不論何時,隻要她丈夫有納妾的合適理由,她也決不會不同意的。”古代的妻子沒有家庭、社會地位,沒有經濟獨撐一麵的能力,何奢談“不同意”,試想一個女皇再淑女,再賢妻,如果他丈夫納妾,你看她同意不同意。如衣服的妻子隻能選擇順從忍耐,自咽苦水,還佯裝笑容。就像現在的許多原配,在丈夫不離婚的前提下,她因各種原因隻能選擇視而不見,任丈夫泡小姐,找小三,除了生孩子的,還有逢場作戲的……
辜老先生更精點的論調是“與其說丈夫無因納妾就不能真正地愛他的妻子,毋寧說正因為他們極其愛他們的妻子,才有納妾的權利和自由。”我把他的文章前前後後讀了數遍,就是融貫不懂他這句話和上下文的對接點,也搞不明白“愛妻子才會納妾”的深意何在,就是針對外國人論調,也要有合理的感情支撐點,妻子不能生育或病危,她所選擇的讓丈夫納妾也是在無奈的情況下自咽苦痛的嫉妒心的自我犧牲的表現,如果他真愛妻子,完全考慮她內心真正的感情,他怎麽會做傷害妻子的事?當然,用現世生活的眼光來看,妻子是愛丈夫才會讓他身邊有個照顧的人才肯安息。
辜老先生主張納妾的至理名言流傳千古:“隻有幾個茶杯配茶壺,沒有幾個茶壺配茶杯。”裏麵的壓迫與被壓迫的不平等思想顯而易見,“隻能周關放火,不需百性點燈。”這種思想遺留男人的潛意識裏。如果女人有外遇,絕對是大逆不道,十有八九的男人勃然大怒,絕對不能容忍,而男人的外遇十有八九的女人會無奈地接受殘酷的現實,選擇諒解和寬容。而男人的外遇也常常振振有詞:“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你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媳做得不夠好。試問幾個男人在家庭中做得盡善盡美?女人為什麽不拿此借口出軌?再者,做小三的真正為愛的有幾人?奔“利”字的占多數,他們早把道德廉恥一踩腳下,也有愛情弱智的女孩被情場老手哄騙到手,想完整抽身已難,隻能自吞苦果。也有初始為愛的,可走著走著失態變姿,最後歸了“金錢”輔床的實體生活,如果衣食無憂,也就苟且過活。對於小三,男人的措詞也是光明正大,你們女人自輕自濺地投懷送抱,我又奈何?往往玩了還對此女人鄙視不已。所以我們女人要讓自己活得尊嚴體麵,盡量去除依附心裏。男男女女骨子裏殘留的舊思想不剔除,談何女權和平等?
中國從古時的納妾一脈相承到今天的包情人,都是男人能力、風度、榮譽、虛榮的多種表現,而往往外表差的男人表現更甚,這是他信心提升,魅力呈現的一種形態,以此類推,情人也不一定全是漂亮的女人,而不漂亮的女人更顯多情,以此來張揚自己的魅力,因此,不要以為漂亮的男女不安分成分大,現實生活中往往相反。
這類現象的消減還是有希望的,但從根本上拔除,我卻不相信,除非人類滅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