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47)
2017 (64)
2019 (57)
2020 (73)
2021 (66)
2022 (38)
不知是江郎才盡,編劇們編不出好的劇情,還是國內各種言論、思想控製越發嚴厲,很多社會敏感話題易遭封殺,多少年開始,翻拍就成了熱門。
這不,我最喜歡的小說(電影)之一的《人生》又拍了一遍。
說真的,翻拍經典,幾乎沒有成功的,這已經成了掙脫不了的魔咒。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紅樓夢又要重拍了!嘖嘖,還說國家現在沒錢,我看糟蹋起來一點都不心疼!
《人生》是作家路遙創作的中篇小說,也是其成名作。原載《收獲》1982年第三期,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描寫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2018年9月27日,路遙的《人生》 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1984年,西安電影製片廠都這部巨著搬上銀幕,由著名導演吳天明導演、周裏京扮演男主角高加林,女主角劉巧珍則由上海演員吳玉芳扮演。
這部電影在國內引起轟動,全國各地甚至開展了討論人生的活動。周裏京因成功出演高加林,而成了高加林的代言人。在我眼裏,無人可以超越他的演出。
我對他的喜愛,也無人可出左右。請看拙作“我的男神”及“我的男神,命運多舛”。
當我聽到重拍的消息時,第一反應就是“又毀了一部好作品”。
電視劇沒看,網上看了簡介以及演員還有一些劇照,就已經把我的興趣消滅在了萌芽狀態。
這是周裏京和吳玉芳的人生,大西北黃土高原的氣息撲麵而來。
新版人生(人生之路)之高加林和劉巧珍。高加林扮演者陳曉稚嫩得,活脫脫一個城市初中生,不但身體單薄,那張臉感覺就是溫室裏的一朵花。李沁在《白鹿原》中扮演田小娥,可圈可點。但比起吳玉芳版劉巧珍之純樸,還是稍遜風騷。
而看到一張飆自行車的劇照時,驚訝得掉了半個下巴。
這是網友的點評:“該劇隻看了1集,就實在看不下去了。相較筆者前期吐槽的另一部神劇,這部更加粗製濫造。作為一部年代劇,生生把觀眾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拉回了現實。
不說穿衣服不打補丁,不說嶄新的柏油路,不說聯歡會上的紅蠟燭,不說那個年代根本沒有的高考誓師大會,不說考試完後扔書,更不說背景牆上的小廣告,單說說那個年代絕對的寶貝--自行車。
那個年代,人們並不富裕,即使是生活在城市裏,自行車也絕對是一家之寶。城裏男女青年結婚,彩禮或嫁妝講究的“三轉一響”,就是指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農村家庭,自行車就更是稀罕物件了。如果誰家有自行車,絕對令全村人都羨慕。農村裏的孩子,上學基本靠走,不管多遠的路,一般靠雙腿走著去,能搭拖拉機去,就很幸福了。
那時候,一輛自行車,可是家中的主要財產,比現在的汽車還寶貝,怎麽愛護都不過分。因為汽車不怕被偷,自行車可是小偷眼裏最值錢的物件,平時不騎車的時候,都是放在屋裏生怕被偷了。怎麽可能像劇中那樣隨便騎隨便扔呀,嚴重不符合年代感。”
另一位網友:”蹭《人生》到了極致!!!路遙的棺材板壓不住了!那麽窮的高加林家裏會有自行車???還那麽敗家地騎自行車飆車???這部電視劇所有的姓名用了《人生》,完全是另一個故事!!如果改為《陝北故事》比較合適,那樣也許就沒有了看了!現在的創作者黔驢技窮了,簡直沒有底線!!!!!!!!“
還有很多很多不合情理之處,很多網評都說了這部電視劇丟了路遙的人生精神,這在當初我也想到了。
80年代拍名著,大都尊重原有故事情節,極少做大的改動,給觀眾呈現原汁原味的好菜。而如今是絞盡腦汁想“出新”,大都背離原作,有些甚至是完全顛覆性的改造。編導們洋洋自得,覺得自己才高八鬥,而觀眾卻吐槽不斷,惡評不止。
我是不會去看電視劇了,我的吐槽隻會更多。有看過劇的博友們也可以留下你們的意見。
這部劇的插曲《人生路遙》比起電影版的《叫聲哥哥你快回來》,差了也不是幾條大街。毫無陝北風味,隻是一首流行歌曲。還是著名歌唱家雷佳演唱。雷佳近年來風格改變很大,很少唱純民歌,改走民通路線了(偏重於通俗)。並且極少唱高音,中低音倒是經常秀。《沉香流年》、《人世間》均如此。
我一開始也不太喜歡《人生路遙》,唱得太壓抑,但副歌部分感覺不錯,就決定唱下來。低音對我來是是個考驗,這首歌前後共花了半個多月才完工。《叫聲哥哥你快回來》在“我的男神”中已經貼出,可以點開聽聽,對比一下。
因為不喜歡電視劇版演員,故視頻圖片還是采用電影版。
七律·唱《人生路遙》
墨脈
半生無處得清閑,走過一山猶一山。
嶺峻棘多身漸乏,風摧雪迫鬢微斑。
初心易被塵心替,冷夢愁將鶴夢刪。
幸有行歌千百闋,吟來但忘許些艱。
反複炒冷飯重拍,隻是越拍越離譜,就像抗日神劇,黑人也抗日,一顆子彈打死一串敵人……,為了迎合愚昧大眾的效應。
好詩,好歌。讚
詩詞是可以重讀的。
你總有“行歌千百闕”。
重拍經典就是糟蹋錢,全部亂來。重拍的紅樓夢我隻看了幾個鏡頭就再也無法忍受。《夢中的一片海》沒看過,好在沒看,要不不夠我吐槽,哈哈!李沁估計也是沒啥選擇,現在影視劇不景氣,輪不到她們挑揀。
老版《人生》主題曲比新版的好聽N倍,現在是什麽都不好。國力得衰敗在哪方麵都凸顯出來了。
翻拍經典的還沒有超過原版的,現在的編導確實黔驢技窮了。
我還是那句話,不能以現在的眼光去看待以前的作品,你在當時得到感動,獲得力量,足以。如今的作家們已經寫不出那樣震撼人心的文學了,這就是退步。
對不起墨脈,請允許我的不同觀點。有時代局限性的著作,我認為是不會成為世界名著的。與此類似,很多曾經有名的中國大專院校,急功近利地追求時代,校名一改再改,結果老校友們的畢業證都無法認證了,怎麼可能成為名校。再就是城市建設,現代化一搞,高鐵地鐵,城市綠化,退林還耕,來回折騰都是受時代的局限,故人回家找不到北。而歐洲的名城,現代化一點不含糊,幾百年前的人,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不知道他們啥時才能突破時代局限性,有讓人值得誇耀的名作 ?其實,具體說《人生》本身並不是好作品(經不起時間考驗),而是我們無知而已,人往前走了,看到了真正的好作品才明白,任何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東西才可成名。
抱歉,囉嗦太多。
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有時代局限性,哪怕是世界名著,均如此。
墨脈說得對,那時我們的感覺應該是差不多的,如果沒有出國生活,估計現在仍然如此。畢竟見過世麵才知道什麼是孤陋寡聞,當年的作品勝在聊勝於無,因為開放,什麼作品都是優秀的,隻要不是宣傳和口號就能夠吸引年輕人。肯定要用現在的眼光去看自己當年多傻,中國的文學、影視片,簡直就是垃圾,很多年不看了,沒法看,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現在才明白劉曉波說中國需要被殖民三百年是啥意思。
我寫的記憶文,都是基於當時的情感,而不會用現在的思維去批判。如果否定曾經的美好,我覺得人活得太痛苦,也無價值。
文學作品要與時俱進,《人生》重拍,如果能給如今的觀眾呈現原汁原味的80年代西北黃土高原農村孩子的真實生活和情感,也一樣會感動觀眾。但新拍的電視劇顯然是失敗的,又想迎合當今社會潮流,又不可能脫離時代背景,所以拍出來不倫不類。
近年看過一些劇,全部看完的寥寥無幾,很多是途中棄劇,那些胡編爛造,實在忍無可忍。
影視劇編導也可憐,真正反映社會現實的又不敢拍,隻好炒舊飯,越炒越沒味。
陳曉我是第一次聽說,氣質距離西北黃土高原離得太遠。
對這個問題作一些理性思考,不難找出答案。:)
俺認為,絕大多數情況下,電影電視拍新版,不是再拍的水平變低了,而是昔日的觀眾,在生活了幾十年以後的今天,審美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八十年代的電影《人生》,俺同樣看得如醉如癡,可是,幾個月前,俺嚐試著去看新拍的電視劇《人生》,和你一樣,看了不到一集,就棄劇了。俺分析下來,主要因為,俺離開中國幾十年,當年或現在的中國社會環境,尤其是人生價值觀,早已得不到俺的共鳴,因此,新《人生》如咀白蠟。油管上也有老電影《人生》,你若不相信,可以嚐試著去看,俺幾乎可以肯定,你不會有以往的激動。
俺當年看了電影《人生》以後,猶如更早時候看了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以後,感情世界被震撼了。後來上研究生時,寫過一遍文章,借用物理力學中的一個常用定律,“創立”了一種愛情定律,將愛情公式化量值化,用電影裏女主人公劉巧珍的名字“巧珍”作為愛情的單位,用該公式可以計算正在談戀愛中一對男女之間的愛情。:)該文刊登在當年學校研究生刊物的創刊號上。也許因為這個原因,後來,就是那位校花,給俺送了秋波。:) :)
俺的一個同學,在美國生活了三十多年,卻視新版《人生》為寶。他認為俺依然有欣賞當年《人生》的激情,強烈推薦俺去看。俺再試了一次,還是看不下去。:) :)
這是一個比爛的社會,也是一個比賤的年代。生產不痛不癢甚至麻痹思想的致幻劑,多多地糊弄老毛頭紅票子是文藝界的共識。觀眾們再想看見有意義的“社會現實主義”作品,難了!
思想決定品味,細節決定成敗。太爛了,不值得花時間去細細點評!簡言之:編劇導演都是豬。
電視劇沒看過呢,陳曉倒是蠻喜歡的演員。
謝謝藍山兄,我也覺得不如聽我唱歌,哈哈!
要聽歌了,感謝momo 的福利!
這首歌非常難唱,低音部分太多,副歌倒是很適合我的音域,所以不想半途而廢,堅持唱了下來。